张苞对蜀汉有多重要?为何诸葛亮听到张苞死后当场吐血晕倒?

孙承浩


诸葛亮听到张苞死后吐血晕倒是来自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描述,然而历史上并没有此事。

《三国演义》之中的所描写的张苞,和他的父亲张飞一样的剽悍勇猛,曾与关羽的儿子关兴结拜为异姓兄弟,人称“小关张”。

或许正是因为他和他父亲张飞实在太像了,诸葛亮听闻他死后会如此伤心吧,故人之后却死在自己前面,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事难免会让人接受不了。



《三国演义》中张苞的死因

可以说张苞确实死得太可惜了。

在诸葛亮二出祁山北伐期间,在他们攻破阴平、武都两座城池之后,诸葛亮派了四人去功杀郭淮、孙礼。

魏将郭淮和孙礼看到局势不妙后就弃马爬山跑路了,张苞看到他们想走便驾马快速追击。

就在此时意外发生了,张苞一不小心连人带马直接摔入了山涧,瞬间头破血流。

诸葛亮立刻把张苞送往成都养伤,但几日后便有消息从成都传来,说张苞因伤致死,已经西去,于是才有了诸葛亮吐血晕倒此事。



而正史之中关于张苞的事迹却只有寥寥几笔,死因也是一笔带过。

长子苞,早夭。次子张绍,继承张飞爵位.官至侍中、尚书仆射。《三国志》

这是《三国志》中对张苞之死的描述,只有短短五个字,死因也没有详细说明。

但是我们可以了解到,张飞的次子张绍居然继承了张飞的爵位,这说明了什么?

我觉得正史上的张苞可能死于张飞之前,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番猜测。



至于说张苞对蜀汉的重要程度

我觉得《三国演义》里的张苞对蜀汉确实非常重要,其地位和当时张飞在世时一般,这个从诸葛亮吐血晕倒之事就可见一斑。

当时的蜀国已经没有拿得出手的将领了,而张苞和关兴都是当时蜀国的中兴之光,担任着蜀汉复兴的责任,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所以说演义之中诸葛亮吐血晕倒是有原因的,除了是故友之子之外还关系着蜀汉战力这一因素。


千古君


我们先来看看张苞这个人。

历史记载,张苞,张飞长子,早夭,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张苞是蜀国一员猛将,勇猛无比,兵器是丈八蛇矛,与关羽之子关兴并称为“小关张”。至于为什么诸葛亮会因张苞之死而吐血,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张苞代表的意义重大

张飞因为虐待士兵被叛徒割去头颅,作为长子的张苞就继承了父亲的意志和地位,成为了蜀国重要的将领。这不仅仅是领兵打仗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代表着一种精神。曾经关张二人天下闻名,为蜀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现在关张二人均已去世,这个空缺自然要他的后人来填补。

作为与蜀国皇室有着密切关系的张苞成了蜀国军中的极其重要领导者和军魂所在。这不仅仅是因为蜀国军中缺乏大将,更是他代表了张飞的精神,一种不能缺少的意志。张苞死了,蜀国军中不仅损失了一员大将,更意味着当年关张留下来的精神意志几乎消失殆尽了,更代表着关张二人的时代过去了,而蜀国却没有新的精神支柱,诸葛亮如何不心痛?

张苞死得没有价值

三国演义记载,北伐途中,蜀军大败魏军,魏军守将郭淮、孙礼二人弃马爬山而逃,张苞望见便直接驱马追赶,没想到连人带马跌入山涧,后军救起送回成都后不治身亡。

其实,蜀军已经胜利了,本来乘胜追击便可大破敌军,至于能否取敌军将领首级无关紧要,但是张苞贪功冒进因此丢了性命,可谓是得不偿失。就像是一盘好棋,都已经分出胜负了,结果一激动下错了棋,把自己给填进去了,真的是喜剧变成悲剧了。


作为蜀国的重要将领,死得如此没有价值,诸葛亮这个军师怎能不吐血?

蜀国军中缺乏大将,张苞的空缺是一大无法弥补的损失

曾经,蜀国大将有张关、赵云、魏延等人,无论哪一个都可以独当一面。但是,随着当初建立蜀国的将领们一天天老去,蜀国年轻的将领却没能及时填补上来,完成了蜀军高级将领的断层。

无奈之下,诸葛亮只能退而求其次,任用年轻的将领为大将,这已经是赶鸭子上架了。但是现在,鸭子还没有养熟就夭折了,而且还没有鸭子填补上来了。这么青黄不接,人才不济的情况下,诸葛亮怎么能不吐血呢?他自己又不能亲自上阵打仗。

诸葛亮心力交瘁,也感到无力回天

诸葛亮为了完成先帝刘备的遗愿,先后几次出川讨伐魏国,但是每次都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退回蜀国。诸葛亮日夜操劳,心力交瘁,他知道自己一天不如一天,甚至有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心里必然着急。

先帝的遗愿没能完成,一次次的失败,蜀国国力军力日益衰弱,作为蜀国的丞相,一心想着匡扶汉室,结果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蜀国衰落下去。精神和身体上的劳累,加上心中的执念,吐血只是迟早的事情,而张苞之死就是引发诸葛亮吐血的最后一根稻草。从这以后,诸葛亮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最后病死军中。

胜了也是失败

诸葛亮为了北伐胜利,不断谋划,殚精竭虑地去思考,最终大败魏军,眼看北伐的成功终于可以有进展了,却因为张苞之死一切化为泡影。这就像是煮熟的鸭子飞了一样,换了谁估计都会吐血。

在古人眼里,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诸葛亮觉得张苞之死是不是老天不帮他,不帮蜀国。这就像是诸葛亮设计围困司马懿的时候,眼看要成功了,却下雨把火浇灭了,当时诸葛亮也是感叹:“天意如此”。所以,张苞之死在诸葛亮眼里是老天的安排,意味着蜀国得不到上天的眷顾,必然会失败。如此一来,吐血,意味着诸葛亮心中不平,更是憋屈。

张苞之死,可以说是断了蜀国一条胳膊,而且还是没长完全的,这对于为了蜀国竭尽心力的诸葛亮来说无疑是一记重锤,打得他吐血重伤,也是对蜀国军队乃至整个蜀国的一记重锤。

更多历史小故事,点击关注一念千史,我们一起来聊聊!

一念千史


悍勇张苞欲建功,可怜天不助英雄!武侯泪向西风洒,为念无人佐鞠躬。

这首诗说的就是张苞之死的故事,曾以不是说强悍的张苞本准备建功立业,可怜上天却不帮助英雄,诸葛孔明的眼泪向着西风洒落,却没有人来辅佐只能自己鞠躬尽瘁了。

这首诗表达的意思就是说诸葛亮的北伐大业又少了一员得力助手,这名助手就是张苞,张苞本想着为蜀汉建立功业,无奈意外生死,让诸葛亮对北伐大业产生感慨和深深的悲痛。

张苞是五虎上将之一张飞的长子,将门无犬子,老子英雄儿好汉,张苞作为张飞的长子,继承了张飞优良品质,尤其是张飞的勇猛之风与强悍之力。

诸葛高北伐时期,五虎上将硕果仅存的只有赵云,而且已经七十多岁了,而且垂垂老矣,只跟随了诸葛亮一次北伐而已,不久就去世了,整个蜀汉老一辈的将领基本上都去世了,关羽、张飞、黄忠、马超都已经先后去世。

而作为蜀汉第二代中鼎鼎有名同时出类拔萃的武将仅有二个,就是张苞和关兴,关兴是关羽的儿子,与张苞是结义兄弟,两人不仅武艺高强,勇猛善战,而感情好得丝毫不输父辈,并且在蜀汉多次的对外战争中,张苞与关兴都是作为搭档出战,同时关兴与攻苞是诸葛亮重点培养的将二代。

相比于张飞、关羽的儿子,五虎上将中马超、黄忠的儿子都没有什么记载,也不出名,赵云的儿子赵统与赵广,虽然有过参军打仗的经验,但是并没有什么才能,与关兴、张苞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

张苞不仅勇猛强悍,而且张苞的身份也极为特殊,张苞是母亲是夏侯渊的侄女,与夏侯家有一些亲戚关系,将来可作为一个特殊身份存在。张苞的姐姐是蜀汉皇帝刘禅的皇后,也就是说张苞还是皇帝刘禅的小舅子。

有能力又有地位和身份,张苞又作为蜀汉最杰出的将二代,原本有望接过诸葛亮北伐大业的,继承父辈兴复汉室的理想,对于蜀汉来说,张苞是一个很重要的人,他既是皇室的外戚,又是前朝重臣之后,同时也是蜀汉武将耀眼的新星,原本可以帮助蜀汉走得更远,但却因为意外而丧命。

张苞的前途原本不可限量,可是却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不幸跌落山涧受了重伤而死,没能战死沙场,也是张苞一生的遗憾。

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诸葛亮派兵攻占了魏国的武都与阴平二郡,当时魏国前线与诸葛亮对战的是司马懿,司马懿派出郭淮、孙礼率领五千士兵从小路救援武都与阴平二郡。

郭淮与孙礼原本认为司马懿的计谋万无一失,率军从小路前往救援武都、阴平二郡,在半路上时,探子回报说武都郡已被姜维攻破,阴平郡已被王平攻破了,二将正准备撤退时,被诸葛亮安排的伏兵所包围。

当时诸葛亮坐在一辆四轮车上,左边是关兴,右边是张苞,二次护卫在近旁,由此也可见诸葛亮将张苞与关兴当成自已最看中的将领,郭淮与孙礼被蜀军包围,王平、姜维率领军队后方杀来,而张苞与关兴率军从正面杀向郭淮与孙礼。

这原本就是一场伏击战,而且蜀军又占尽兵力优势,打败郭淮与孙礼的五千魏军完全不是啥大事,事实也正是如此,魏军经前后冲击,很快就败逃了,郭淮与孙礼吓得抛弃战马,步行爬山逃走。

而此时的张苞见状,骑马立即追了上去,结果不小心连人带马掉入山涧之中,后面追击的蜀军看到立刻营救张苞,等张苞被救上来时,张世贸的头被山石撞破了,身受重伤,因此被诸葛亮安排送回成都养伤。

张苞之所以急着追击魏军,是因为立功心切,关兴在夷陵之战中已经杀了潘璋这个杀父仇人立下了战功,并报了父仇,可是张苞还没有报父仇,也没有立下战功,因此很想立功,原本是一场蜀汉毫无悬念的伏击战,却因为张苞的急切而作罢。

张苞身受重伤也让诸葛亮心急如焚,为了让张苞得到安心救治,将张苞送回成都养伤,诸葛亮继续在前线作战,并且因为夺取武都、阴平二郡,而复职丞相。

待到诸葛亮再次出战时,诸葛亮安排姜维、廖化各领一个锦囊及三千精兵出击,又令吴班、吴懿、马忠、张嶷四将,与魏军交战时,且战且退,最后又安排关兴率领五千精兵埋伏于山谷。

此战,诸葛亮神机妙算,合理部署,大败数十万魏军,缴获马匹器械无数,引军回营,就在这时,成都传来消息,说是张苞因为伤重去世,诸葛亮听说后大吃一惊,接着就是放声大哭,居然口吐鲜血而晕倒在地,从此,诸葛亮就得了病,一直卧倒在床养病,暂时也没有精力北伐了。

诸葛亮为何对张苞之死如此伤心,以至于会口吐鲜血而晕倒在地?

因为蜀汉最年轻,最有希望,最有能力,最勇猛的将二代中的杰出代表张苞去世了,这就相当于诸葛亮踌躇满志准备大展宏图时,身边最重要的得力助手去世了,诸葛亮在数次北伐大战中,都取得了胜利,想要扩大战果时,却因为自己一方重要的将领去世而放弃,这是对于诸葛亮理想的破灭。

开始,关羽去世时,诸葛亮不觉得有什么,张飞去世时,诸葛亮觉得有些可惜,后来黄忠战死了,诸葛亮有些惋惜,再后来马超也病死了,赵云也老了,无力再战了,于是诸葛亮没错得五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新的一代应该出来了。

可是左看右看,蜀汉新的一代中就这么两个好苗子:关兴和张苞,现在张苞又去了,只剩下关兴这么一个独苗了,是不足以用来开拓北伐成功的基业,除了关兴、张苞,蜀汉虽然还有不少将领,但是出类拔萃的一个也没有,王平、魏延、吴懿、吴班也老了。

比诸葛亮年龄大的去世了,现在比诸葛亮年轻的张苞也去世了,是否暗示诸葛亮北伐大业的无以为继,这让诸葛亮感到莫大的悲伤,一种绝望的悲痛,才让诸葛高大病一场,也最终预示了不久之后的将星陨落五丈原。

最重要的是诸葛亮也不年轻了,头发胡子花白,能够继承自已大业的人也是越来越少,兴复汉室的理想也渐行渐远了。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在蜀汉的诸文武中,诸葛亮一生只为4人的死伤心痛哭过,一者凤雏庞统,二者常胜将军赵云,三者言过其实的马谡,四者与关羽次子关兴合称“小关张”的张飞长子张苞。

但是,诸葛亮唯独对张苞的死最为伤心,竟然哭到口吐鲜血、昏绝于地的程度,并最终导致诸葛亮“心神昏沉,不能理事”,只能从祁山撤军返回汉中。

可见,诸葛亮对张苞是何等的看重,难道说张苞对蜀汉的作用比庞统和赵云都重要吗?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庞统随刘备入川,不幸在“落凤坡”被刘璋麾下悍将张任的伏兵乱箭射死。当时,诸葛亮正在和众官夜宴,共度七夕佳节。突然,诸葛亮大惊失色,掷杯于地,掩面痛哭:“哀哉!痛哉!”见此,众人慌问其故,诸葛亮泪流满面道:“今西方星坠,庞士元命必休矣!”。说着,又大哭:“今吾主丧一臂矣!”

显然,诸葛亮哭庞统,并不是为庞统的死哭,而是为弱势的刘备失一臂助,影响复兴大业而哭。

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重用马谡为主将,率兵前往街亭阻截曹魏张郃。但是,马谡不听副将王平再三相劝于当道下寨,非要在侧山上扎营。结果被张郃团团围困,断其水源,进而造成大败,丢失街亭。

因此,便有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出。但是,当蒋琬劝说诸葛亮,如今马谡因获罪,已正军法,为什么还要哭。诸葛亮则说,不是哭马谡的死,而是想起了刘备的临终遗言:“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恨自己没有谨慎对待,这才造成街亭之失和马谡之死,进而使极为有利的北伐大势就此丧失。

第三次北伐时,诸葛亮正要从汉中出兵,“忽一阵大风,自东北角上而起,把庭前松树吹折。”对此,诸葛亮推算一番,认为“此风主损一大将!”很快,赵云长子赵统、次子赵广来见,诸葛亮方知“子龙休矣!”因此,诸葛亮跺脚痛哭:“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

虽然,诸葛亮将赵云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但痛哭的程度也没有对张苞那样强烈呀,竟然能哭到吐血昏绝。不过,诸葛亮北伐决心已定,随起大军再出祁山,北伐曹魏。

蜀汉建兴七年四月,诸葛亮攻取武都、阴平之地,并于山中分立三寨,引诱魏军来攻。果然,郭淮、孙礼依照司马懿的将令,引兵前来。忽然,蜀将王平、姜维从背后杀来,而关兴、张苞又从前方杀出,郭淮、孙礼瞬间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蜀军两相夹攻之下,魏兵大败,郭淮、孙礼为了逃命,丢下战马,徒步向侧面山上爬去。张苞看得真切,立即打马追赶,人和马却不幸跌入了山涧,并且碰破头部,伤势较重,被诸葛亮派人送回成都养病。

期间,诸葛亮屡战屡胜,正打算再接再厉扩大战果时,成都来人说张苞身死。诸葛亮闻言,顿时放声痛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虽然,诸葛亮很快被众人救醒,但却因伤心过度,一病不起,最终只能于夜间悄悄撤军,退回汉中。

对此,许多人深感疑惑,张苞真有那么重要吗?

随着五虎将的相继离世,蜀汉的武将人才队伍眼看着将面临断层的局面,张苞和关兴又正好起到了新老将领过度的承接作用,而由于张苞的早夭,使蜀汉顿时陷入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人才匮乏之地,使原本就艰难重重的北伐大业,变得更加的遥遥无期。想到此,岂不是在一心想要实现先主遗志的诸葛亮的一腔热血上泼了一大盆冰水,又怎能不忧愤成疾、深受内伤呢。最为关键的是,张苞确实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才。

那么,张苞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张苞,字兴国,骁勇善战,深得父亲张飞丈八蛇武艺真传,是蜀汉后期的主要将领之一。当父亲被其部下范疆(强)和张达杀害后,主动提出随刘备出征东吴,为父报仇。

刘备正要将先锋印交给张苞之时,关兴正好赶到,二人便为争先锋印而相约打斗比试,结果二人的箭术、武艺难分胜负,并在刘备的劝导下,于帐内折箭为誓,结为兄弟,永相救护。因此,才有“小关张”之称。

在夷陵之战中,张苞一合刺东吴将领夏恂于马下、三十合战败将领谢旌。同时,关兴也一合斩杀东吴大将周泰之弟周平。接着,二人又冲向东吴战阵,惊得大将韩当、周泰急忙退入阵中。因此,刘备惊喜叹道:“虎父无犬子也!”

不久,东吴见敌蜀军不住,为表求合诚意,随将杀死张飞的帐下将范疆、张达送来。接着,张苞亲手持利刃将杀父凶手万剐凌迟,祭父之灵。

这些情节,只不过是演义中的内容,但《三国志·张飞传》记载:长子苞,早夭。而早夭,是指未成年而死。因此,事实上张苞根本没有机会跟随诸葛亮北伐,当然也不会出现诸葛亮因张苞的死而哭到吐血晕倒了。


祥子谈历史


诸葛亮吐血昏倒是因为伤心,诸葛亮一生没有为多少人伤心过,这张苞算一个。


张苞是张飞的儿子,与关羽的儿子关兴合称为“小关张”,张苞死的时候,诸葛亮最为伤心,甚至在听到消息的时候当场吐血,那这张苞到底为何如此受诸葛亮器重呢?

张苞继承了父亲张飞的英勇果敢,从小就热爱习武,勇猛无比,张飞和关羽去世之后,张苞苞这一代人便成了蜀国的重要大将,这一拨人中,张苞则更加出挑。公元229年,张苞跟随诸葛亮北伐,起初在张苞的带领下,蜀军势如破竹一路攻破阴平和下武都,魏国的军队根本抵挡不住,魏将郭淮被打的丢掉盔甲逃进了深山。张苞士气高涨,亲自带兵一路追击想要活捉郭淮,但是由于山路过于险峻,张苞一路又骑马跑的飞快,一个不慎便跌落了山崖,摔到了脑袋,最后是被随从救起来了,但是伤势过重,回去没几天便去世了。



卧龙先生知道消息后,失声痛哭,一时急火攻心当场吐血。 如此伤心,不外乎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是因为此时蜀国局势紧迫,张苞是缺一不可的大将,现在正是蜀国复兴的关键时刻,没有他估计蜀国就离衰落不远了。

第二,张苞作为一员猛将不是战死沙场,而是失足摔死,对于他的死诸葛亮觉得太可惜了。就这样失去了一员猛将,诸葛亮自然伤心不已。


第三,张苞不仅仅是一员猛将,更是军队的精神支柱。张苞是张飞的儿子,也继承者“关张”当年的精神意志,现在张苞也死了,就代表着那个时代真的过去了,精神支柱也倒了。

第四,蜀军此时是大胜的时刻,只要乘胜追击,蜀国复兴就指日可待,但是此时蜀军中又缺乏像张苞这样的大将,张苞死后一时无人能够顶替,所以一向有长远眼光的诸葛亮觉得蜀国复兴无望了,急火攻心便吐血晕倒。


第五,诸葛亮心力交瘁,张苞的去世让他感受到了深深的无力感,可能晕倒也是另外一种休息和逃避。

诸葛亮言:

”大汉无人,惟小关张年少勇猛,可为倚仗,今张苞年少而亡,汉室再丧一臂,莫非天欲亡汉乎?”

可见,张苞的死的确给了蜀国很大的打击,也磨灭了诸葛亮心中的希望,果然,随着张苞的去世,蜀国也一步步走向了衰败。


小姐姐讲史


正史张苞早夭 ,其弟绍嗣官居尚书仆射,后随后主刘禅降魏,借其母与曹氏宗亲得以保全其家族。

三国演义中张苞当时是年轻一代中翘楚,张苞关兴也是年轻一代中诸葛亮可以倚重的武将,赵云二子皆从文,尤其是张苞,不光是诸葛亮帐前先锋,更是刘禅小舅子,蜀汉第一皇亲国戚,此等身份在你诸葛亮手下效力因战郭淮而不慎因伤致死,诸葛亮闻讯大惊是必然的,伤心吐血一是作者罗贯中为诸葛亮爱才之心,二是为蜀汉失一中流砥柱而伤心。

纵观正史,就算诸葛亮五丈原不死,也有张苞其人,在当时蜀国的国力要想自保勉强可以,统一天下那是天方夜谭!


独守恒


张苞是张飞的长子,他就像是一面旗帜,继承的是张飞留下的威名,他对蜀汉来说十分重要。

在刘备讨伐东吴期间,张苞曾多次立功,后来在诸葛亮进攻魏国时,张苞也是诸葛亮手下的得力战将。

可是在建安七年,张苞却意外身亡。

当时正好是诸葛亮第三次讨伐魏国,蜀汉军队接连攻克阴平和武都两个重镇,形势一片大好。

可是就在张苞追击魏国溃逃的军队时,他却遭遇了不幸,他从马上跌落了下来,整个人都被甩进了溪水之中,等他被人救出来之后,他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

在诸葛亮收到消息后,他极为悲痛,甚至当场吐血晕倒。

张苞之死,打击了诸葛亮获胜的信心

要知道此时的诸葛亮已经不是那个初出茅庐,斗志高昂的热血青年,他已经年过五旬,而且此时的蜀汉也是风雨飘摇。


先主刘备兵败东吴,给他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他要回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要匡扶汉室,要帮助蜀汉一统天下。

但是这一切何其艰难,蜀国地处川蜀,国内的人口少,土地贫瘠,实力远不如东吴和魏国。

尤其是诸葛亮前两次讨伐魏国无功而返,这一次形势大好,却收到了张苞意外死亡的消息,这无疑严重打击了诸葛亮信心。

现在的蜀国缺兵少将,曾经跟随刘备征讨天下的大将已经所剩无几,蜀国需要新鲜的血液,让这个国家再次焕发荣光。

张苞对蜀汉有多重要,这一点诸葛亮很清楚,张苞就像是一面旗帜,代表着是张飞曾经的威名,同时也是新一代将领的领军人物。

诸葛亮对张苞也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成为蜀国的大将,但张苞却意外身亡,诸葛亮怎么可能不伤心。


诸葛亮之所以当场吐血晕倒,也是为蜀国的命运担忧,此时的他有些心灰意冷,他不知道蜀国的未来会怎么样,也不知道在他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帮助蜀国一统天下。


东方大史


三国鼎立之后,魏蜀吴三国三分天下,其中以魏国占据的土地最广,军事能力最强位居首位,蜀国次之,东吴最弱。就综合能力来说,以蜀汉的实力,维持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实属不易。不过即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蜀汉的老臣诸葛亮还是毅然而然地兴兵北伐,进攻曹魏,试图完成先帝刘备“振兴汉室”的宏伟梦想。

但这谈何容易?此时的荆州之地已经尽归东吴,蜀汉已经失去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后勤保障点,所有的粮草物资基本上都需要从蜀中运出来,原本蜀汉之地的道路就十分崎岖坎坷,想要达到此种目的可以说是非常之难的。但是诸葛亮偏偏就要去执行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他所分配给众将士的任务非常艰巨,也至于很多骨干人员因负担太重而崩溃了。其中张苞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张苞——剧照

第一次北伐中,马谡“失街亭”后,张云也在箕谷失利,只不过没有大败而已。但是在这个时候,赵云被贬为了镇军将军,次年就去世了。从陈寿的《三国志》中我们可以得知,赵云去世与年迈征战,过度劳累有关,同时也与遭贬后心情抑郁有着很大的关系。

此外,在第三次北伐中,张苞在激战中不小心跌入了山涧,撞破脑袋,被送去成都治病,最后因抢救无效去世。而张苞的去世,与他过度疲劳引起的精神恍惚有关。除了张苞之外,他那个好兄弟关兴,在第六次北伐前夕的时候,也病死了。

赵云、张苞、关兴的相继死亡,足以表明那时的蜀军将士承受着沉重的负担。既有身体上的,也有心灵上的。

张飞——剧照

三人的离世都给了诸葛亮不小的打击,其中张苞的离世让诸葛亮最为痛心。我们知道,在蜀汉建兴七年夏四月,诸葛亮第二次举兵北伐,相继攻破阴平、武都二城。随后,又派遣王平、姜维、关兴、张苞四将前后攻杀魏将郭淮、孙礼,魏兵大败而逃。

张苞看见郭、孙二人逃走,赶紧飞骑赶来,但不是一不小心连人带马,跌入山涧之中。军士们见状,赶紧将他救起,张苞头已经被撞破,血流不止。诸葛亮令人将其送回成都养病,但是没过几天,就有信使来说,张苞去世。诸葛亮听到消息之后,放声大哭,口吐鲜血,当场昏倒在地上。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会问:“这张苞究竟有何能耐?对蜀汉有多重要?为何诸葛亮听到他的死讯后会如此表现呢?”

诸葛亮——剧照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我们上文说到了,诸葛亮的北伐大计,给蜀汉将领施加了很多的压力,最后导致很多将领病死,或者是战死。为何要施加如此大的压力呢?很简单,因为蜀中已经没人可用了,原来的五虎将已经相继离世,能征善战者寥寥无几,此时的蜀汉已经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尴尬窘境。

在刘备时代,武将以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为主;而在刘禅时代,武将则以张苞关兴等人为主。张苞死后,蜀中能撑得起台面的武将已经很少了。失去了张苞这员虎将,无疑给北伐增加了又一层困难,想要中兴汉室,似乎更加地遥遥无期了。所以诸葛亮伤心也是情有可原的。你们认为呢?


方圆文史


蜀汉建兴七年夏四月,诸葛亮二出祁山伐魏,攻破阴平、武都二城,又派王平、姜维、关兴、张苞四将前后攻杀魏将郭淮、孙礼。魏兵大败,郭、孙二人弃马爬山而走。张苞望见,骤马赶来,不期连人带马,跌入涧内。后军急忙救起,头已跌破。孔明令人送回成都养病。不多日,忽报有人自成都来,说张苞身死。孔明闻知,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众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卧床不起。后人有诗叹曰:.


悍勇张苞欲建功,可怜天不助英雄!

武侯泪向西风洒,为念无人佐鞠躬。.


其实张苞和赵云死的时间是差不多的,赵云是在229年死的,而张苞是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时候受伤的,之后送回成都不久就死了,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就是228年的事,

张苞死的也确实有点窝囊,但是相比他的父亲张飞还是好点哦,当时张苞就是追击魏军将领掉进了涧内,受了重伤,诸葛亮就把张苞送回了成都,但是之后不久就死了,诸葛亮听闻之后也是直接吐血。




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张苞虽然能力有限,却胜在年轻,潜力是巨大的,而且他作为张飞的儿子,在新一代人里面,是最优秀的代表人物了,如果连这样的人才都去世了,那么,蜀汉还有光明和未来可谈吗?未来是年轻人的,可是年轻人都离开了,诸葛亮能不着急吗?他不只是可惜张苞,更是惋惜自己一心谋划的蜀汉大业,即将要走向灭亡了。

其次,他对张苞也是有感情可言的,于张苞而言,他们有着叔叔侄子般的亲情关系,自己的家人,年纪轻轻的就离世了,还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状态,诸葛亮的内心一定是悲愤交加的,急火攻心,自然就容易吐血。 不管怎么说,他们二人的去世对诸葛亮的打击都很大,在赵云和张苞相继去世后,诸葛亮就病倒了,蜀汉王朝的辉煌也开始落幕了。


大老二爷


赵云死时已经六七十岁,早已是退居二线的老干部,对六出祁山的北伐军事行动影响不大,顶多是当年一起追随刘备打拼蜀汉江山的情怀牵动着一下诸葛亮的内心。而张苞的早逝,却在根本上反映出了蜀汉政权的干部队伍建设人才凋零、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



想当年,赤壁的一把大火下,刘备占据荆州四郡,以此为依托吞并刘璋益州地盘,进而拿下了汉中原张鲁领地。前来攻打的曹操不仅爱将夏侯渊被斩杀于定军山,而且本人也在与蜀军的对决中屡次落于下风。当时的蜀汉,文有诸葛亮、马良,武有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虎上将”,配上魏延、刘封、孟达、关平等第二梯队武将,带甲几十万、战将千员,在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势头强劲,真可谓是形势一片大好!蜀汉山河一片大红!!




可转瞬间,关羽大意失荆州,身死败亡不说,还害得蜀汉从此失去了东线对曹魏政权战略大包围的策应。紧接着,张飞又遭横死,刘备夷陵战败,蜀汉困守疲敝的益州一地四面楚歌。等到诸葛亮稳定政局,平定南方孟获,黄忠、马超又相继病亡,“五虎上将”仅剩垂垂老矣的赵云一人。可以说,短短几年,蜀汉能征善战的武将人才流失十分快速。

此后诸葛亮的北伐,魏延、关兴、张苞、王平等第二、三梯队武将人才开始填补为主力输出,但相对于“克复中原、兴复汉室”的战略目标来说,蜀汉的国力、兵力、文武人才储备还远远跟不上需求。可偏偏在如此人才匮乏的情况下,赵云、关兴、马谡还相继折损,魏延又不能托付信任,因此张苞成为了诸葛亮重点培养对象,是蜀汉新生代年轻将领的栋梁式人物。

张苞不仅是张飞的长子,在蜀汉根正苗红,是刘关张兄弟情谊的延续。而且他的两个姐妹先后相继成了后主刘禅的皇后,张苞在政治上是刘禅的内弟外戚,在军事上也是一个骁勇善战的猛将,如果由他主持蜀汉政局,万万不至于出现邓艾攻入蜀汉时,诸葛亮儿子诸葛瞻“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的尴尬死局。

由此可知,诸葛亮对张苞倾注了很多心血、寄托了很大期许,但张苞的猝然离世,使得诸葛亮对蜀汉的政治、军事布局趋于瓦解。不仅出现了“蜀中无大将 廖化做先锋”的武将梯队青黄不接局面,而且诸葛亮离世后构建的“姜维——杨仪”权力格局,事实上证明也没能掌控蜀汉政权整体局势,像极了东汉末年“十常侍乱政”的黄皓宦官干政,成了压死老刘家的重要因素。

与蜀汉相反,三足鼎立的其他两方却是江山代有人才出,曹魏司马懿、郭淮、郝昭、王双层出不穷,东吴陆逊家族也是青年才俊辈出。蜀汉不但国土狭小,人才也难以比拼魏吴,连皇帝也是差人家一大截,现在张苞又早死,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政治目标渐行渐远,如此局面怎能不让诸葛亮忧心如焚、痛哭流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