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堵鸡笼的一块砖,被专家7块钱买下,摇身一变成为特级国宝

在考古界,很多国宝级文物的出土或发现,充满了偶然性,比如今天我们要讲的这块砖,确切地说还不是一块完整的砖。

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是国宝级文物扎堆出现的时期,许多文物专家也都喜欢下乡淘宝。在文物专家们的努力之下,还真有许多国宝被专家们发现。比如今天给大家讲的这件国宝,曾经被老农当做堵鸡笼的砖块,后来被专家花了7块钱买下,摇身一变成为了珍贵的一级文物,堪称国宝。

农户堵鸡笼的一块砖,被专家7块钱买下,摇身一变成为特级国宝


新野县是河南省南阳市的一座小县城,在这些年的经济大潮之下,新野县也并不怎么出名。但是在许多跟历史有关的典籍中,经常会出现新野这两个字。这是因为新野在古代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优势,乃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新野因为出了众多的王侯将相,还被誉为“光武城”。

河南新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特别是在汉朝时期,更是中原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城。一直到今天,新野还经常能够发现许多汉朝时期的珍贵文物。很多文物专家没事的时候,都喜欢到新野的乡下去逛一逛,说不定哪天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农户堵鸡笼的一块砖,被专家7块钱买下,摇身一变成为特级国宝


在1980年,新野县城郊乡文化站文物专家老齐到该乡李湖村搞调查。在途经一家农户的院子时,老齐有了个意外的发现。当时这家农户的院子里堆放着许多古砖,上面都刻着精美的砖画,可惜的是大部分砖画都磨损毁坏了。于是不死心的老齐,沿着围墙四处寻找,终于在一个角落的鸡笼里又发现了一块保存比较完好的砖块。


农户堵鸡笼的一块砖,被专家7块钱买下,摇身一变成为特级国宝

这家农户的主人是个老农,他看到老齐在自家的鸡笼里抱着一块破砖乐呵呵的笑,感到非常的奇怪。于是就问老齐,恁抱着个破砖头笑个啥?老齐就跟老农说,自己是县里的文化干部,能不能把这块砖送给自己。老农听了老齐的话,急忙摇头说不行,因为他还要这块砖堵鸡笼呢。

老齐看到老农不愿意上交这块珍贵的文物,于是只好提出可以用钱跟老农购买这块砖。这位老农虽然常年居住在乡下,其实也是非常精明的。他看到老齐竟然肯花钱买这块破砖,也意识到这块砖肯定是比较珍贵的。于是在一系列的讨价还价之后,专家老齐花了7块钱从老农手里买下了这块砖。在1980年,7块钱还是比较可观的,老农得了这笔钱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农户堵鸡笼的一块砖,被专家7块钱买下,摇身一变成为特级国宝

老齐花了7块钱买来的这块古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汉代“斜索戏车”砖画。这是一块堪称“孤品”的汉代珍贵砖画,找遍全国也仅此一件,描绘的是险象环生的古代杂技表演场面,具有非常珍贵的文化和历史价值,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料。在1988年9月,新野县专门成立了一座汉代砖画博物馆,收藏了许多驰名中外的汉代砖画。在这些收藏的砖画当中,就有一块名叫“斜索戏车”的砖画。

上面刻画的是一个杂技表演的场面,险象环生,焦点人物有两人,一人站在一条倾斜的绳索上,单腿直立,一腿优雅弯曲,边舞动双臂边向前攀登,这不就是现在的走钢丝嘛!但注意,画中的难度要比走钢丝大得多,这条绳索是逐渐升高的,而且两端分别由前后两个马车上的人控制,所以两车的速度就很重要了,其惊险程度令人揪心。

农户堵鸡笼的一块砖,被专家7块钱买下,摇身一变成为特级国宝

另一个焦点人物是那个倒挂的人,马车上立起一根柱子,此人双脚勾住柱子的右端,倒挂在横木上,更不可思议的是左右手各托一圆球,每个圆球上各有一个人,一个吹奏乐器,一个翩翩起舞。不得不说,这臂力简直惊人!

正常表演看似上面的人是焦点,其实下面驾车的人至关重要,前车御手全神贯注驾驶,后车御手一边驾车,一边仰头观察,为保持绳索呈斜向直线,勒紧缰绳,调整车速,使其慢于前车,稍有不慎,满盘皆砸。

农户堵鸡笼的一块砖,被专家7块钱买下,摇身一变成为特级国宝

这幅画像所刻画的便是戏车表演,是中国最早的车上杂技,这种双车戏车杂技是难度水平最高的,这也与汉代奋发向上的冒险精神有关。到了宋代,这种冒险精神逐渐退却,再也找不到戏车的相关记载,从此戏车在历史绝迹。

斜索戏车汉画像砖的发现,让失传的杂技重见天日,再现了大汉的伟大艺术成就,同时也给今天的杂技表演提供了灵感。该画像砖在北京一经展出,令众多现代杂技艺术家和考古学家惊叹不已,堪称国之瑰宝。

喜欢的朋友敬请关注“史论新语”,每天为您带来精彩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