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农村人“既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呢?

忽而今秋


我奶奶就是今年腊月进入“数九天”后去世的,刚刚办完葬礼,村里有老人说奶奶“会死”,因为村里老人向来认为“会生六月生,会死腊月死”的人才有福气。

但是今天这句俗语“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让我有点疑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会有两句截然相反的俗语。

(1)为什么害怕腊月生呢?

我也是腊月出生的,所以我特意打电话问了一下我爸爸,爸爸告诉我在他们那辈人的说法是,小孩子最怕是在腊月出生,是因为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间,小孩子在这期间出生,如果保暖做的不到位,就容易生病。而在过去医疗条件差,一些小毛病也可能会夺去人的生命。然后在以前粮食产量低,往往在腊月份的时候家里的余粮也就不多了,这会导致母亲营养不良奶水少,孩子没有足够的食物不利于成长。

再有一点,过年的嘈杂和热闹,也会让婴儿感到害怕,最艰难的是,寒冬腊月,又少粮食,母亲坐月子是个大问题。但是我爸爸告诉我,在我出生的时候,家里条件已经很好了,人们也不再忌讳腊月出生,不管什么时候出生都是家里的喜事,所以这句俗语放在古时候很有价值,放到现在就显得不那么合适了。

(2)为什么又怕腊月死?

在过去粮食产量低,到了腊月家家都快揭不开锅了,而且又要过年,很多人家都留着粮食等到过年再吃。如果此时出现老人死去,那么家里人就不得不想办法为老人办葬礼,甚至办酒席,这样以来这个年就不好过了。

并且在腊月去世对于老人来说,办理后事那就是老人去世了之后,办理后事会比较麻烦,天气太冷了,人们也会挨冻。不过这个事放到现在似乎也不是问题,全球化气候都在变暖,我奶奶腊月刚刚过世,虽然天气也很冷,但和小时候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

而俗语“会死腊月死”说的是人死后要放陵几天,腊月天冷尸体不会腐烂发臭,而且腊月办完酒席后食物也不会过快坏掉,所以腊月死的人有福气。我想这两句俗语可能是放在不同的人家,不同的背景下而说的。

不过对于很多俗语来说,还是具有很强的历史时代感,在那个历史背景下有道理,放到现在就不一定有道理了。


李阿冰


我们这里也有老年人说:“有福之人二、八月,无福之人六、腊月。”起初我们不知道是啥意思,后来经过几位伯伯的解释,才知道了。

原来,由于早先科学技术落后,农村生活困难,如果一个人出生在农历二、八月,戓者有人去世在二、八月,那么就是个有福之人,为什么呢?这并不是迷信的说法,确实有它的道理。因为农历二、八月娃娃出生后,天气不热不凉,月婆子好坐月子,月里娃少生病,特别是二月份出生的娃娃,由于大地回春,阳气渐渐上升,草木萌发,二月份有龙抬头之说,小孩长大以后身体健康,福大命大,父母亲少操心。

农历二、八月份如果家里有老人去世后,天气也不太热不太冷,

遗体在家能多放几天,这时乡镇集市上的各种蔬菜、大肉,价格不会太高,伴事情的各种食物不会变质,由于农活不太忙,前来帮忙的人多,能给家里人减轻负担。

如果一个娃娃出在农历六、腊月,家里也麻烦的了,为啥?那时由于农村没电,更没有空调,娃娃出生后,天气太热,大人,娃娃都受罪,白天、夜间,苍蝇、蚊子搅和人不得安宁。腊月里娃娃出生后,天气寒流多,由于家里生活困难,没电,没有保温设备,惟一的办法就是烧土炕取暖,各种蔬菜市场上没卖的,没有鸡蛋,即就是有,价格太贵,大人营养差,奶水少,娃娃也受罪。

特别是六月里、家里有老人去世,六月份正赶上农业生产大忙季节,庄稼人都忙于生产,前来帮忙的人少,得孝子三番五次的请,那时没电,没有租令的冰棺,死者的遗体不敢多存放,买来食物容易变味,真难为主人

。腊月里家里有老人去世后,由于天气寒冷,由于早前,市场上没有新鲜蔬菜,各种食品贵,家庭比较贫困的,得借粮食,借面,借菜油,才能完成死者的丧事,给家里活着人造成了一定经济上的困难。

不过现在好多了,这些困难不在话下了,但农村老人留下的这些农厚的彦语,值得我们新一代人思考。


用户自知自爱WWW


问:为什么农村人“既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腊月有那么可怕吗?

腊月是农闲时候,似乎也是农村人最多的时候,随着岁末的临近,到处都是一片热闹的情景。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农村趣味知识。

然而,农村老人们却说生在腊月和死在腊月都极其不好,这个论调让刺楸惊呆了,觉得不可思议,但认真想来,确实有几分道理。

一、若不幸死在了腊月,没过年关不说,还没多少人帮忙料理后事


腊月是腊梅开得正旺的季节,也是农村高龄老人最不容易熬过的月份。眼看着即将熬过一年,若不幸走了,刺楸也觉得甚是可惜。另外,由于腊月里酒席多,走亲戚的人也多,来参加丧事酒席的人自然也就少了。

要是死在了大年三十当天或者前后几天则更不好。

除了家人,村里其他人都不愿过节的兴致被破坏。来帮忙和参加办法事的人很少不说,甚至连在出殡当天清晨连抬棺材的人也不容易凑齐。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后事办得如此凄凉,如果风光大办,即便不算喜丧,也能含笑九泉了。



二、生在腊月里除了要过年关外,还要计算虚岁,旧时可能会提前课税和服徭役

怕腊月里死很好理解,那为什么又怕生在腊月里呢?腊月是开始准备年货过年的一个月,这期间也是催账和收账活动最频繁的时候,富人收不到账不好过,穷人被催收账也不好受。


另外,这也是农村酒席最扎堆集中的时候,人情来往给农民造成负担。

如果旧时在腊月出生,穷人除了面临还账外,还得为新出生的孩子准备保暖的衣物,并为坐月子的女人准备营养品补身子以产生足够孩子吃的奶水。同样地,对于富人也不好受,除了面对收不回账的风险,还得应对各路隔三差五上门贺喜的客人,每来一拨就得好生招待着。

此外,在以前生在腊月的人要将出生的当年也计入自己的年龄时,称之为「虚岁」。在古代,农民承担赋税和徭役是和年龄挂钩的,无缘无故多算了一岁,在古代的课税和服徭役时就得提前一岁了,所以极不划算。

所以说,不管是在腊月出生还是在腊月辞世,农村人的这些担忧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以上就是刺秋对生死都在腊月里的简单看法,如果觉得回答得有道理就点个赞,并顺便关注一下吧,谢谢。

刺楸


首先,看到你的这个问题,能说“怕腊月里生,腊月里死”的话,我敢断定:你所指的这些农村人,起码是五十岁以上的,要么就是一些靠测字、择吉日、看风水为生的职业农民!

首先得肯定地说,这些都是过去迷信的说法!

当然,随着现在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网络科技知识的广泛传播,一些迷信落后的东西逐渐减少,但是我们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预测和突发的灾难事件和小概率事件,村民一时间无法解释,很多人还是把它们和一些风俗禁忌联系起来。


我也是农村长大的,对自己家乡的许多风俗禁忌习惯还是了解一些的,现在来谈谈:

在农村有“腊月忌尾、正月忌头”的说法,腊月,农历十二月,一年当中最后一月,人们认为这一个月忌好了来年会走好运,会纳财接福,所以是忌讳最多、最受重视,仪式最繁锁的一月。归纳起来说说:

首先,口头上忌讳。进入腊月初八后,说话得处处小心,不能说“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字眼,说了会破财、不吉利。如果有人问“年糕还有吗?”如果没有了,不能说“没了”,要说“满了”!煮饺子时,如果煮烂了,不能说“烂了”,要说“挣了”,意思是挣到钱了!有病去医院不能说去“看病”,要说“看钱”!这样一改字眼,就很巧妙地避开了讳语,正说明了人们希望来年“发财”的愿望。


其次,腊月也是人们举行祭灶祭祖仪式最隆重的月份。人们认为灶神是天上派到人间的耳目神,得罪了灶神,他会上天说这家人的不好,这家人来年会倒大霉,所以必须要在腊月二十三杀猪祭灶爷。除夕这天还要迎灶爷,祭祖先,举行这些仪式都是为了乞求神灵和祖先保佑!

从上面这些我们看出,农村老年人对“腊月忌尾”的说法很重视,也反映出了他们避免“破财倒运”的愿念!所以这里所说的“忌腊月里生、腊月里死”的说法也在情理之中。

我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农村人涌进城市,接触到科技发展带来的讯息,这种说法和禁忌只会越来越少!


其实,在农村我们还听到另外一些有见识的话题,就像“不记不忌,百无禁忌!信则有,不信则无”,大家听了,觉得这些话有没有道理呢?


乡村青山


现在正是腊月相信很多人已经走在了回家的路上,而没准备提前回家的人,可能也是被家族里面有老人过世被叫回去帮忙了。可以说到了腊月过世的老人还是挺多的,而在农村就有怕的说法,这是为什么呢。

怕腊月生,主要还是容易受苦

腊月是什么时候,大家去看看阴历就知道,一般都是大寒小寒聚集的月份,而大寒小寒可是一年之中天气最寒冷的时候。从孕妇的角度来看的话,那肯定是要受苦的,大冬天去生小孩,冬天伤口还不容易愈合,真的挺难熬的。而且还要坐一个月的月子,在以前农村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更难熬了。

以前冬天是没有农作物可以种植的,而且还是要交公粮的,交完之后也是没有什么余粮了,本来是打算买点肉过年的,如今多了一个孕妇跟小孩的照顾,可以说一般的家庭承担不起,很容易出现孕妇穿不饱穿不暖的情况的。

怕腊月过世,怕过年没人料理后事

腊月本是农民过年过节的时候,这个时候都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过年了,可以说是欢天喜地的。而这些时候有老人过世了,除非是亲人,一般的人都不太愿意过来帮忙的,毕竟感觉这是有点不吉利了,都要过年了还这样,那年都不能够好好过了。尤其是过年前两天老人才过世的话,更加没人愿意过来帮忙了,那样腊月过世了没人愿意来送终,那真的就是挺凄凉的。

而对于自家人来说,腊月操办了丧事,也是没有心情再过年了,会给一个家庭都带来不好的心情,所以也是怕腊月过世的。

如今农民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好了,不需要担心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了,不需要再怕腊月出生了,不过腊月死还是挺怕的,还是怕没人来帮忙料理后世的。


深山老农民


这个说法在以前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在以前我们前辈们生活的年代,没有暖气,没有空调。他们的取暖方式基本靠的是烧炕。冬季天气寒冷,人体细胞活动力下降,血管收缩,容易引起血管堵塞,对于老年人来说真的是一道难关。特别是心脏病,呼吸道疾病的老年人更应该注意保暖,冷气会刺激呼吸道,而且在以前生活不富裕的时候有一种哮喘病,到了冬天,很容易犯,咳嗽不止。寒冷的冬天也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这也是冬天感冒的人多的原因,另外,冬天临近年关,谁也不愿意在新年前有什么意外发生。

对于怕腊月生,是除了寒冷外,还有以前的冬天是没有大棚蔬菜这些新鲜东西的,经济困难时期冬天连野菜都不好找,这就导致冬天的食物缺乏,这时出生的人营养就会跟不上,从而影响成长发育。

所以老一辈的谚语是有道理的,就是现在我们经济好了,冬天有各种食材可以选择,也可以在暖气屋空调屋免受寒冷之苦。但是也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长辈,特别是八九十岁的老年人,虽然屋内暖和,但是外面依然寒冷。


醉鱼575


这些言语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一些话 ,也就是说这些话不一定适用于现在,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这些话在当时的确是非常的有道理,也非常的符合过去的那些情况,这种话其实并不是什么迷信的说法,而是一种生活经验的总结,不理解的人会往迷信上面去说,了解的人才知道这些就是古人经验的总结。


在过去生产力远不如现在,就算在过去最富裕的年代生活水平也远不如现在,那个时候不像现在这样拥有超高的生产力,那个时候能吃饱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在过去不像现在到处都可以种地能种出高产粮食,就算当时人少地多也满足不了那些年代的生活所需,正常情况基本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勉强温饱,根本达不到丰衣足食。

而那个年代人们为吃饭的事情着急,一年干活储存的粮食勉强应付冬天,而是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吃穿都成了大问题,特别是寒冬腊月的时候,食物的减少导致了人们都只能靠夏秋储存的粮食过冬,冬天也是古时候的人们最难熬的一个季节,不只是小孩就连大人也难熬,因为很难找到食物来源,所以生活中是非常节俭和辛苦的。



如果在冬天生小孩,由于气候保暖的原因,以及给坐月子的妇女补充营养的事情,这些都成为非常奢侈的事情,而且一般女性生完小孩后的一两个月是身体最虚弱的时候,想要很好的修养环境和条件,冬天食物匮乏很难给女性补充足够的营养,在保暖上面也很难做到给新出生的孩子和妇女最好保暖,在寒冬腊月下很容易落下病根,也很容易造成小孩营养不良,和各种疾病的侵蚀导致意外发生,所以古人很多时候都是尽量避免冬天生子。


为什么还说老人害怕冬天死呢?其实大家都知道冬天的季节是最容易让人生病的,特别是身体虚弱的老人很多人都因为天寒地冻的原因导致生病最后都熬不过冬天,其实事实也是这样,现实中绝大多数的老人都是在冬天和春天去世的多,原因就是因为气候的原因导致的结果,那为什么老人害怕冬天去世呢?


古时候的生活条件不好,人们一年到头也不见得能吃上肉,虽然说在古代有很多野生动物,但是古人其实并不像我们现在这样什么都吃,古人在出肉的事情上都是有选择性的,而且在粮食匮乏的季节,人们都会为冬天储备粮食,平常很少舍得吃上好东西,都是留着冬天过年的时候吃,新衣服也是过年穿,老人也不希望自己在这个时候死,因为这个等候死就是无福消受的意思。

还有一个原因是一年来都是为冬天储备粮食,一般储备的刚好够过冬,如果这个时候老人去世了家里面要为老人筹备丧事,需要不小的开销和粮食的消耗,在冬天又没有办法补充,一旦在冬天去世就预示着这一家人这个冬天要经受着粮食不足的危机,甚至过年上的那些准备都全部泡汤,所以不希望冬天死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婴儿满月要办酒也是大事情是影响家庭开销的问题,所以在冬天有这种事都是非常纠结的,其实并不是怕冬天,而是因为穷的原因。


无法超越的足迹


既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又怕生又怕死,是不是很矛盾,那有什么讲究呢?



既怕腊月生,从表面来看,意思是怕腊月出生,这些都是劳动人民经过几千年来总结的,具有一定的意义,腊月怕出生,因为在以前,都是靠天吃饭,假如遇到饥荒之年,那冬天更是没啥吃的,所以每到腊月,大家过得都比较拮据,就害怕小孩出生,出生后,即使没有吃的,还得忍受寒冷,所以,劳动人民总结的,怕腊月生。



怕腊月死呢?有啥意思?每到农历腊月,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刻,人们都体弱多病,身体抗病能力较弱,所以,在这个时候人们一般容易得重病,那为什么怕死呢?因为,腊月接近年关,到这个时候,家里人都忙的准备年货,假如老人去世,就会把东西用于丧葬,那过年可是问题,而且人们不希望带着悲痛过年,所以人们怕腊月死。



你们那有什么讲究呢?欢迎讨论。


乡下阿六


为什么有些农村人“既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呢?

这个俗语,是以前农村人世代流传下来的生活经验,却不是现在大部分农村人的想法。

为何这么说?

因为在八十年代七十年代以及以前,直至旧社会里的生活缩影。特别是在旧社会里,大部分的农村非常贫穷,上几代老农人流传下来的“既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就是解说了他们对生活的担忧。因为那个时候农村生活不易,孩子在腊月出生,怕条件不好,养不活。老人呢,本来生活条件差,以至于身体差,都怕冬天一场寒冷就能把老人的命带走。

怕孩子出生在腊月的原因有什么?

第一, 家庭穷困,缺乏御寒的衣物,怕保不住孩子。

第二, 家穷人多,却粮食。旧社会里的粮食税就是一个极重的负担,把粮食税上交一部分,又把田租交一下,剩下糊口的粮食就不多了。

第三, 医疗条件差,家穷看不起病。寒冬腊月里小孩子容易得病,就是一点病症,都有可能夭折。

因为三个原因,就是农村人不敢在寒冬腊月里生孩子的原因。

又怕腊月死,又是什么意思?这与孩子出生在腊月里几乎是同样的道理。

首先,因为穷困,而缺乏冬衣与粮食,被冷死饿死。

多少家庭因为穷困,顾得了小孩,就顾不上老的。甚至是许多的老人想着,主动要求儿女顾着小孩子,不用管他们。因为他们年纪大了,死了也活够。但是这样悲哀的想法,不过是对生活艰难的妥协、屈服。为了下一代,他们不得不这么做。

其次,也怕因为寒冬腊月生病,又没钱治病,或者治不好。就是现在的老人,也有怕冬天的说法。

然后就是,有些老人也怕在腊月去了,丧事不好办。因为寒冬腊月里,什么东西都贵,大雪封山什么的。还要请人来,抬棺上山,太麻烦,花费也太多,会为家庭增加负担。

说来说去,不是说农村人都不乐意生在或死在腊月里,都是因为一个字“穷”闹的。不是偏见或者其他。只是因为穷,他们才怕腊月,因为幼儿与老人身体最脆弱,最怕腊月的磋磨,一个不好,就得永别。所以,在旧时社会里,就是穷困家庭的成年人,也怕寒冬腊月。而当下,大部分农村生活条件好了,丰衣足食,医疗条件也好,即便孩子生活在腊月里,也能被照顾得好好的。老人也不怕家里冷,不怕一场感冒就要了命。

在当下的大部分农村,已经不适用。只有那些仍旧贫困的地区,才是这样的无奈的结果。但愿生活越来越好吧。


宿礼


我公公就是93岁那年腊月去世的,没觉着有腊月去世有什么不好,腊月农村正是闲季,埋葬后,每七天烧一次七,烧完七后还有烧百日,百日是在四月初烧的,烧完后正合适春播到了,与农忙一点也不冲突,人的生死由命天注定,不能自己选择,顺其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