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逐渐覆盖,将来的手机还需要大内存吗?

匆匆过客罢了了


是的,毕竟网费挺贵的,内存越大越好,可以存视屏,照片,玩游戏也不会总是提示清理内存!


秦大嘴



从上周开始陆续接到了联通至少十多个电话,刚开始知道肯定是推销电话,就没接。直到昨天真的火了,接起来看看到底想干嘛,客服那边讲的就是让我办5G套餐......关键是我这个月初已经开通5G套餐等着4月份生效呢......我也尴尬,客服也尴尬,不知道联通内部的数据是这么处理的,后台看不见的吗......

电话邀约客户开通5G套餐,无非就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5G真的来了,至少在一线城市来说,已经可以大规模开始商用;第二个就是客户的办理意愿并不强烈,否则联通也不可能一来就推出12个月7折的优惠,还有不断打电话催着老用户升级。


其实对于5G这个事情来说,两种声音都是有问题的:

  • 第一种是“5G无用论”,说4G已经够快了,无论是玩游戏还是看视频,网速已经足够了,并没有办理的实际意义。并且5G网速更快,消耗掉的流量更多。搞不懂,使用的都是同样的App,加载的都是同样的内容,凭什么5G就会消耗更多流量......难道开了5G就要用流量看1080P以上片源的视频了?用WIFI不香的么?

  • 第二种是“5G万能论”,什么5G时代已经来了,动不动就是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驾驶、万物互联、虚拟现实巴拉巴拉一大堆......放下手机环顾一下家里,自己有多少家电是联网的啊?冰箱、洗衣机、空调这些必备家电都联网了么?很多硬件基础压根就没有普及,现在盲目吹这些是不是有点为时过早啊?

再说一说手机存储这件事情。我之前不只一篇文章讲过:手机存储够不够用,这本身就是一个哲学问题。我自己的iPhone主力机只有64G,用了一年了,还剩15G的容量没有使用。

实际上我们随便做一下估算,按照平均每个App 100MB大小(非游戏类),2019年中国手机用户平均每人安装了56个App,也就是6G左右的大小,算你再装5个2G大小的手机游戏,也不过15G左右,外加上系统本身文件大小,加起来不过20多个G。即便购买的是64G存储的手机,还有40多个G给你装图片、音乐、应用缓存等乱七八糟的东西。

至于那些购买了128G、256G容量版本手机的用户,使用到的空间有没有超过一半?现在的手机容量已经来到了512G,我自己的MacBook Pro也就512G的存储,天天做产品,画设计稿,写文章,偶尔剪视频,还有大量相机拍摄的照片,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文件,到现在也不过用了200个G。所以大家可以想一想买一部512G存储容量的手机到底要拿来装什么东西。


正如题主所说的那样,5G的确提升了文件的上传和下载速度。但是要实现我们所描述的“云电脑”、“云应用”这些场景,最核心的关键不在于厂商,而在于各位消费者自己。

实际上关于云存储这个东西,乔布斯生前最后一次发布会,在WWDC 2011上面,就已经正式推出了iCloud这个服务,当时苹果花费重金修建了专门的数据中心来存储用户上传的数据,每个用户有5G免费的存储容量,后续想要更多空间就需要付费升级。

那么现在是2020年,快10年过去了,多少用户是习惯于将自己的文件存在云端的呢?多少用户宁愿去买一个128G、256G的手机,也不愿意每个月花二十几块钱买个200G的云盘来存放文件呢?不花钱,厂商的设备就没有资金来维护,那就更不用说所谓的“云系统”和“云应用”了。

我们拿百度云来说,云盘维护费用确实很贵,百度云属于国内为数不多几家还在做云服务的厂商,投资了200个亿,到现在每年亏损3个亿在运行。消费者又骂百度云要收费,不给钱速度就慢,就不愿意购买会员费。没有钱就只能限流节约成本。这就是一个死循环。

如何来破局?要么只有企业自己做慈善,为了用户体验自己烧钱保持高质量的服务水平,把带宽都提上去;要么就只能继续慢慢培养用户意识,形成付费的观念,学会使用云盘来存储自己的信息。

实际上放眼全球,无论是亚马逊还是微软,在云服务这个领域,赚钱从来都不依靠C端客户,而是B端企业客户。亚马逊服务苹果这样的大企业;而微软成熟的系统+软件+云服务打包,面向中小型企业。


云服务这个东西,其实真的可以避免手机的存储浪费。下载到手机上面的图片、视频、音乐、应用、缓存文件,全部上传到云端进行备份,而本地只留下预览文件,这样在需要的时候再从云端下载观看,长时间不用又从本地删除,有效节约存储空间。实际上我的iCloud从最初的5G容量升级到50G再到现在200G,目前已经存着从2012年第一次用iPhone一直到现在的数据。

这样一来不仅仅可以节约手机的存储,还可以实现多平台的数据同步,至少电脑、平板、手机三台设备的数据可以相互同步,在云端就可以查看。而且再也不用担心换手机过后过去的照片就没办法在新手机上查看的尴尬问题。


所以,将来手机需不需要大内存,看消费者愿不愿意,能不能够去付费使用云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