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妃子為啥要穿“花盆底”鞋?不只為美觀,更主要為了方便皇帝

朝的禮儀服飾很有特色,宮鬥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妃嬪頭上的旗頭,就是腳下的“花盆底鞋”了。

花盆底鞋,史稱“高底鞋”又稱“旗鞋”。是用木頭做底,形為上細下寬,前平後圓,頗似馬蹄,所以也被人們稱作“馬蹄鞋”。滿族女子為了使鞋子看上去更加的精緻美麗,通常會用各種精美的刺繡做鞋面,也常常會在鞋子上添加串珠和小穗子做裝飾。

清朝妃子為啥要穿“花盆底”鞋?不只為美觀,更主要為了方便皇帝

不過,由於花盆底鞋的鞋底通常有5~15釐米高,所以女子穿上它走路也十分不方便,穿著挺累,又起不到現在高跟鞋凸顯身體曲線的效果,那妃子們穿這鞋為了啥呢?

花盆底鞋能夠在清朝風靡一時,實則與古代的陋習“纏足”是分不開的。據歷史記載,自唐朝以來小腳女子就男子備受喜愛和推崇,到了五代女子為了擁有小腳甚至開始了裹足,直至宋朝還興起了纏足文化,裹腳在民間更是十分流行。自滿人入關後,滿族女子被漢女子裹小腳走路時楚楚可憐的風韻姿態十分羨慕,所以曾一度模仿漢人裹腳。

然而這種纏足之舉卻遭到滿族男子的抵制,皇太極和康熙等多位皇帝更是幾番下令禁止女子裹足。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愛美的滿族女子之間很快就興起了花盆底鞋這一變美法寶。這種與現代高跟鞋類似的時尚產物,遮掩住了滿族女子的大腳,甚至滿足了她們擁有小腳走路時弱柳扶風的姿態夢想。

此外,關於“花盆底”的來源,民間還盛行這幾種說法。

清朝妃子為啥要穿“花盆底”鞋?不只為美觀,更主要為了方便皇帝

一則是說,滿族女子喜歡身著旗袍,為了不使雙腳暴露在外,也為了防止蚊蟲叮咬,於是特地增加了鞋底的高度。不過這種說法並不可靠,因為滿族女子的旗袍通常長可拖地,完全可以蓋住雙腳,並不需要再增高鞋底。

另一種說法是,滿族婦女經常上山勞動,為了防止被露水打溼褲子,所以穿上花盆底,這種說法也是完全錯誤的。因為花盆底鞋是屬於封建王朝身份的一種象徵,只有清朝貴族女子才能穿,下層農婦是沒有資格穿的。

最後一種說法是,花盆底鞋是滿族女子為了增加身高,讓自己變得更加婀娜多姿所穿。這種說法還是比較靠譜的,正如上文所說,滿清入關後受到漢人“三寸金蓮”的影響,滿族女子也穿上了花盆底鞋來遮醜。

清朝妃子為啥要穿“花盆底”鞋?不只為美觀,更主要為了方便皇帝

不過這也並不能算是主要原因,事實上,花盆底鞋的存在,不僅僅是為了追求美觀,更多的是為了方便皇帝。

對於終日忙於朝政的皇帝,寵幸後宮中的三千佳麗有時也是一件麻煩事,因為後宮的嬪妃太多,所以對她們的面貌就不可能記得太清。“見鞋識美人”,也就成為了清朝皇帝們的小妙招之一。

旗鞋往往是中青年的女子所穿,再加上宮中女子的年齡越大鞋底也就越低,年老的妃嬪甚至大多改穿平底鞋。而宮中的年輕妃嬪們為了顯示自己獨特的身份地位,往往會採用不同的材料來做花盆底鞋,又或者是在鞋底上雕刻不同的刻紋來彰顯自己。

不同品階的妃子,她們的鞋子也是不一樣的,所以當皇帝要與這些妃嬪們接觸時,只要先看她們腳下的鞋子就能很快的想起愛妃們的身份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