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歲半,只要不滿足他就發脾氣摔東西,打他怕傷他,不打怕以後養成習慣,怎麼辦?

大越哥兒121


孩子不滿足要求就摔東西的習慣不好,需要慢慢改善。

我家孩子在一兩歲的時候也是這樣的,一歲多去每次去超市都要把小汽車、玩具槍、棒棒糖等自己喜歡的東西往購物車裡放,開始覺得孩子小就買了。

幾次後發現家裡玩具太多,去超市就沒給他買,孩子就坐地上哭,不走了。沒打他,等著他哭聲小了,跟他說家裡有同樣的玩具,不能再買了。回到家給他說以後買東西要說明購買原因,現在哭鬧的一律不買。

一歲多的孩子理解能力沒有想象中的好,下次去超市,看見喜歡的玩具,不給買還是坐地上哭鬧。我就讓他試著說明購買原因,不管原因合不合理,就給他買一個。

經過幾次鍛鍊後就減少購買次數,基本上孩子是要三四次會購買一次的頻率,孩子也不會哭鬧了。

孩子出現不好的習慣,是慢慢養成的。改掉壞習慣養成好習慣也需要慢慢培養,一味的打罵,只會讓孩子壓抑自己的想法,關閉與父母溝通的大門(這就是很多家長口裡“孩子叛逆期到了”“孩子跟父母有代溝”等問題出現的其中的一個原因)。

孩子不滿足要求就摔東西的習慣,需要慢慢改善,家長要有愛心、耐心、恆心。





傲驕老豆


今天晚上因為看動畫片,我兒子鬧彆扭,我看見他抓起來遙控器,馬上問他“你要幹什麼?”他說要把遙控器扔地上,我問“是因為電視裡不演熊大熊二了嗎?”他說是,我說“那你扔吧,扔壞了遙控器,以後不僅是熊大熊二沒了,樂迪、佩奇、豬豬俠就都沒了。”說完我就繼續晾衣服不管他了,然後他默默地放下了遙控器。

他現在三歲零一個月,從一歲多不會說話的時候就聽得懂話,所以有什麼事我都給他講道理,把結果告訴他,讓他自己決定,他因為不聽話吃過虧,比如手被恆溫壺底座燙過、被嬰兒車的安全扣夾過、自己摔壞了最喜歡的玩具車我就不會再買同款的給他,所以現在挺好管理的。


搖頭肉丸子


孩子才一歲半,我覺得在安全範圍內、不傷害自己和他人以及不損害道德的前提下滿足他的需求,允許他自由地探索。這時候的孩子說話也說不了幾句,更不用說表達了,即使你打他也沒有用。

我家老二還有10天就①周⑧,自己帶,會講的話不多,很多時候他的需求只能替他表達出來。他做了什麼事情指著他自己望著我的時候,我會和他說:“寶寶你做了~~,我看見了。真棒或者給他豎起大拇指。”他就滿足了的笑了。

有次買了個兩個小饅頭,他拿了個吃了一口,不吃了,給我,我問他是不是不吃了,不吃就放袋子裡,想吃的時候再吃,他放進袋子,我立刻把袋子系起來,走了幾步,他大哭。我以為他要提袋子,就給他,他還是一直哭,問他是不是要吃饅頭,袋子打開叫他拿,還是哭,然後我把饅頭拿出來給他,他才沒哭了。那時候終於鬆了口氣,猜對了。

因此這年齡段的孩子,家長需要更多的瞭解孩子的需求並替他表達出來。給他肯定、讚美、認同。不需要擔心會養成習慣。

我是涵明媽媽,二胎全職,分享繪本、記錄日常,喜歡我,記得關注我哈!


涵明媽媽


孩子扔東西讓他扔吧,他脾氣大不理他。等孩子平靜了,跟他說不能隨便扔東西,發脾氣這樣不好慢慢來。可別孩子扔東西,發脾氣你比孩子脾氣還大。這樣孩子見樣學樣,會脾氣越來越大的。

記得我家老大有三歲的時候,跟一個比他大三個月的哥哥出去玩去了,兩家大人也不知道,哪裡也找不到,等會兒他們自己回來了,他奶奶領著他去看過小動物,他記著呢,領我家孩子也去了。回來正好吃晚飯,我們就一邊吃一邊教育她,人家啥也不說就吃飯,吃完讓我陪她去玩,剛出去下雨了,就跟我發脾氣說,看看下雨了吧,讓你說說,我還沒理了。

這誰也不是生下來就會教育孩子的,都是慢慢摸索著來吧,一個孩子一個脾氣。




家多寶


我家仔仔剛滿一歲十個多月了,這樣也跟你家孩子差不多大了。我說的他基本都懂,平時哥哥姐姐拿零食給他,他都要拿來問我可不可以吃,如果我說只能拿一個,別人怎麼給他他都會說不要的。平時去商場他看到了喜歡的,只能讓他買一樣,不會讓他拿很多,如果好幾樣都想樣,就會跟他好好說,每次他買一樣東西就很開心了。有時候他想吃點零食或者玩其他的我會滿足他,但實在是不讓吃的或者不能做的事情堅決不同意,不管他如何一哭二鬧三叫,等他那勁過了再來好好說,如果實在沒辦法了,我會拿出我的武器了,哈哈,當然這種情況很少。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別看現在孩子小,他都已經有自己的思想了,很多都能聽懂大人在說什麼的,知道爸爸媽媽愛他,寵他,疼他,又捨不得打他,只要自己哭鬧就什麼都有,那孩子能不使勁作嗎?現在是養成性格的時候,你不壓住他,以後長大了就難了,想教都教不了了。我記得我家仔仔有次也是在超市鬧著要買零食,我不同意結果直接坐地上哭鬧,怎麼哄都不行,把我氣得直接拿起新買的拖鞋就往腿上打,把他打得直喊痛,最後還是乖乖起來了,起來了還要你抱抱。他知道我是真的生氣了,看著我拉著臉都不敢哭。經過這次痛的經歷,印象深刻啊,去超市也沒有這樣的事情了。我跟我老公都意見一致,孩子你可以寵著,可以小小滿足他,但是不能慣著他。該堅持的原則還是要堅持,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實在哭鬧,發脾氣摔東西,好好說的不聽,可以打的,只有知道痛孩子才長記性。但是打孩子不是說往死裡打,不是打頭,打胸口,擰耳朵這些對孩子有傷害的打法。可以拿小藤條或者小戒尺來打,這些輕輕打都很疼的了,拿這來打孩子即讓孩子感覺疼又不會傷害到孩子。別看孩子小哦,當你真打他,他是知道你是真的生氣了的。讓孩子養成好習慣不是一時半會的,得慢慢來。



醜醜噠寶寶


現在的寶寶真是難搞,我家的也是,不過不是扔東西,是要求多,特別是睡覺前,一會兒要看她自己的視頻,一會兒說手癢要擦藥膏,一會兒說喝水……

很惱火,但還是要忍。

我家的也出現過一段時間發脾氣扔東西,我有時候會告訴她no,這樣是不對的;有時會輕輕拍打她的手;有時候也會發脾氣對著她。基本沒效果,所以後來我就沒再發過脾氣打過她,只是一遍又一遍告訴她這是不對的。發脾氣或者打她,只會讓她產生牴觸情緒,更加要扔東西發洩。

每個寶寶都有這個階段,只是暫時性的。

後來無意中看到一篇育兒文章,上面說到每個寶寶都會有這樣的階段,這是寶寶正常生長髮育過程中的一種表現,說明寶寶的智力和手動能力在發展,我們不該干涉,適當引導一下寶寶就可以了,這只是暫時性的。也確實如此,我家寶寶扔東西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所以寶媽不必著急。

寶寶也有可能是模仿。

我記得我有一次跟家人鬧矛盾,很生氣的扔了一下遙控器在沙發裡,寶寶很快就學會了,從那以後我再也沒這樣做,因為確實能看得到對寶寶影響挺大的。寶寶的模仿能力特別強,我們不能忽視。會不會你家也有這個情況,大人發脾氣扔過東西被寶寶看到了,所以寶寶就學會了。如果有的話以後就要注意了,我們大人的一言一行對寶寶來說就是一面鏡子,要重視哦。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你。


賽賽媽媽


該打的時候必須打,孩子啥都懂 ,他知道你不會打他,所以一次又一次的哭鬧,這樣慣著以後會坑了他,也坑了你,我家有個親戚家裡有錢,從小就慣著,長大了不給錢就耍脾氣,有一次為了錢甚至去剁小手指,從此更加變本加厲,後來在飯店吃飯和一個社會的打起來了,被那個人砍了胳膊不治身亡,現在就剩下老兩口了,後悔晚矣,現在好多家長都是孩子要啥給啥,不給就嚎,我家兩個孩子我都從沒慣著,當然不能總打他的,我家兒子像你家孩子這麼大的時候也是這樣,在我弟家不滿足他就在床上直打滾,我就任由他哭也不去管他,足足哭了半個多小時,後來大一點了也是總有脾氣,我就不慣他了,罰他靠牆站,掐他大腿,讓他一次就知道疼,這次管用了,當然只打是不行的還得給他講道理,別看他小什麼都懂的,現在六歲了,很懂事,和我的關係也特別好,慣子如殺子,該狠心的時候一定要狠下心


明天更會好151271406


我們孩子原則性的問題都是從出生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引導和堅持的,有些壞習慣還沒養成,就扼殺在萌芽狀態了😄😄……有時要看孩子的心理、身體生理情況,如果明明他很累了在鬧困耍情緒,你再吼他一頓,肯定是不行的,大人也要多理解和了解在熊孩子背後真正的需要。所以可怕的2歲在我兒子身上沒有出現過,摔東西、撒潑出現一次就堅決制止住,當然我沒有真正凶或吼過他、更別說打了,所以我也給了他足夠的安全感。目前4歲,在他成長的鬥智鬥勇中,他還沒贏過,😄😄

孩子摔東西鬧情緒,一定要了解他真正的需求,然後化解和引導糾正,不然一旦形成就越大越難改掉


記錄平凡無奇的生活


孩子對於要求的東西得不到,就會使出渾身解數去得到他。這個時候就是孩子和父母的博弈,看看誰先妥協。

我們班裡有對姐弟,弟弟四歲多,姐姐六歲了。第一次來上課,畫完畫的時候看到學校角落裡兌換區的玩具。這個時候,弟弟特別興奮地跑過去,拿了一個玩具在開心的玩耍。等到家長要接孩子回家的時候,弟弟抱住手中的玩具死活不鬆手!老師一直在和弟弟耐心的解說,告訴他這是學校的東西,走的時候要把玩具留在學校。他哭的鼻涕一把淚一把,跑到自己奶奶面前,接著就坐在地上打滾。奶奶一臉的無奈,老師也沒法再去勸說,總不能直接從孩子手中搶回來玩具吧。這個時候奶奶還在和我們解釋:他從小就這樣,看到喜歡的就必須要得到。老師們很是無奈,還有這麼多家長在呢!給吧,讓其他小孩子看到影響不好,不給吧,這個孩子哭得撕心裂肺。正當我們無奈之際,姐姐看到弟弟抱著玩具,老師也沒拿出來,她立馬也抱了個玩具和弟弟靠在一起。(家長比較忙,都是奶奶在照料孩子生活,其實倆孩子挺可愛的,就是這點讓人很無語!)

很快,孩子的媽媽來了。媽媽倒是沒有妥協。她先是嚴厲批評的倆孩子,結果沒有啥用。後來講道理,倆孩子也不聽,還直接導致了姐姐也哭起來。影響實在太惡劣了,老師讓他們帶著玩具回家了。

你看,博弈的雙方,一旦有一個妥協,另一方就會心滿意足的得到想要的東西。並且會重複這種行為,直到自己滿足!如果沒有被很好地引導,就會變成其他小朋友眼中自私的孩子。

那麼該怎樣去應對撒潑打滾的孩子呢?

1、表明立場

父母們在面對情緒崩潰的孩子的時候,其實也很崩潰的!尤其在眾目睽睽之下。這個時候一定要堅定自己的立場:這個東西媽媽/爸爸是不會給你買的!而且你這發脾氣是不對的!你越是發脾氣,爸爸/媽媽就越不會滿足你的要求!可能家長這樣說了之後,孩子還是哭喊,他絲毫不會理會你在說什麼,只等你滿足他的要求。

2、不要動手!

很多家長往往以為打幾下,嚇嚇孩子孩子他就不敢要了。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更崩潰!他會覺得爸爸媽媽不再愛他了!可能你動幾次手會有效果,但是這樣只會讓親子關係變得不好。如果一個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就學會了向權威屈服只有兩種後果:1、繼續向權威屈服。2、變成權威去欺負別人。

3、接納孩子不好的情緒、調節好自己的情緒

孩子在撒潑打滾的時候,家長們一定不要焦躁,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態:這是你的寶寶在考驗你,千萬不要因為而生氣!

你可以選擇安撫你的寶寶,幫他擦掉眼淚,並且告訴他:爸爸/媽媽知道你現在很不開心,你可以哭一會,爸爸/媽媽可以等你哭完,咱再解決這個問題。這樣做之後,孩子會知道,不管怎樣的哭鬧,家長都不會妥協,以後就不會重複這樣的行為。當然這需要父母狠下心來,寶寶在哭的時候,父母就在一旁耐心等待。

4、實施獎勵機制

我們可以試著轉化一下行為,讓孩子從撒潑打滾要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變成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得想要的東西。這就需要父母們花心思去制定一個獎勵的規則,並且制定成好玩的表格,告訴孩子,如果你一天都表現的很棒,就要得到一朵小花。當小花積攢到20朵的時候就可以實現一個小願望。如果你願意積攢到50朵,會有一個稍微大一點的願望,當然如果兌換了願望,小花就會清零。這樣讓孩子知道,他可以用更積極的方式去換取自己希望得到的。(這個方法在班裡施行了已經,屢試不爽!)


通過以上幾個步驟,相信家長們會很容易的解決這個問題,並且把它轉化成積極的行為,孩子也會越來越積極向上!我是兒童繪畫心理課堂,歡迎關注我~讓我們解鎖更多育兒知識!


兒童繪畫心理課堂


不吃飯,愛哭鬧,脾氣大,摔東西,天下武林,唯我獨尊。近年的寶寶可真的是越來越難帶了啊!

家庭生活環境以及家長們的教育方式,是孩子性格塑性的關鍵。沒有壞孩子,只有寵壞的孩子。

一歲半的幼兒,語言行為模仿能力特別突出,大人說的話,大部分都能夠聽懂。

  1. 通過耳聽目看,幼兒就像一塊海綿,如飢似渴的充實著自己。只是孩子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壞的語言行為,大部分是幼兒主動聽到了,看到了,才能夠學到。所以家庭生活環境,以及大人們的語言行為,都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影響。

  2.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一歲半的幼兒,對聲音畫面特別敏感,摔東西的行為,也許只是為了聽東西落地的聲音,或是為了看到易碎物品從完整到支離破碎的畫面感。家人們應當對此作出正確的引導。

  3. 現在的家庭對孩子特別的寵溺,對孩子任何不恰當的行為,總是拿孩子還小這個藉口來搪塞。教育孩子要趁早,不要覺得幾個月的寶寶太小,而想著等他大了在教育,孩子學習能力的強悍遠超大人們的想象。即使寶寶還小,當他作出嚴重的不適宜行為,當及時阻止,並用嚴肅的語氣告訴他,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

幼兒發脾氣,哭鬧,摔東西,是表達情緒的方式,是為了吸引或轉移大人們的注意力,這是人類天然的生存本能。

幼兒由於語言行為能力有限,只能通過哭鬧,摔東西等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當然也會因為好玩而去做這些事情。

  1. 遠古時代,寶寶們只有通過哭鬧才能引起媽媽的注意力。餓了、病了或者遇到危險了,那些不會表達自己情緒的寶寶早被淘汰了。情緒表達的各種方式,是人類進化的本能要求。

  2. 幼兒會通過哭鬧或摔東西的行為來吸引家長們的關注,但並不是故意找罵。他們只是因為想要大人陪著寶寶。

  3. 幼兒做錯了事情,通過摔東西或者哭鬧的方式,轉移大人們的注意力,避免大人們的懲罰。確切的說,寶寶是因為恐懼才去做這些事情。

幼兒可塑性非常強,家長們通過正確的引導和教育,讓幼兒知道有些行為是不可取的,有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

幼兒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言傳身教!

  1. 家長們對自己的言語行為當有一個正面的榜樣,如果家長們自己說髒話,孩子耳濡目染之下,自然會說髒話。家長們總是動不動發脾氣,孩子也學的會。所以,想教育好孩子,想成為好的家長,就要注重個人素質的修養。

  2. 呵斥打罵孩子,不是好的教育方式。幼兒的很多行為都只是在模仿,或者單純是為了有趣好玩而已。這個時候如果採取打罵的方式來說教,會打擊幼兒的積極性。

  3. 當幼兒發脾氣摔東西時,建議耐心的等待寶寶平靜下來,然後告訴他這種行為讓家長很不喜歡,這種行為是錯誤的。

對於幼兒一些不恰當的行為,請家長們首先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得當,不要無端發怒呵斥,容易給孩子留下陰影,也會讓孩子有牴觸和逆反心理。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耐心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言語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