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經為何能消業?丨《慧燈·問道》初入佛門篇

《慧燈·問道》第四季

初入佛門篇 第2期

初入佛門的我們,對佛教中的一切都倍感新鮮、好奇,種種腦洞大開的問題也層出不窮。初入佛門篇將對初學者的各種疑問一一進行解答,為大家清除學佛道路上的障礙。

誦經為何能消業?丨《慧燈·問道》初入佛門篇


Q1 有多種宗教背景的人,可以同時祈禱多種宗教嗎?

觀眾:堪布您好!我有一個朋友,他自小接受天主教的洗禮,在基督教的學校里長大,很感激天主教和基督教帶給他的仁愛思想;同時他也很尊重佛教,曾在您的座下受過皈依戒,所以他會把三者合在一起祈禱,請問這樣可以嗎?

慈誠羅珠堪布(下文簡稱“堪布”):這樣也可以的。因為他本身特殊的背景和經歷,使得他選擇既接受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仁愛,又覺得佛教的教義很好,所以把三者結合在一起運用,這樣當然也可以。其實,基督教和天主教講的愛,跟佛教講的慈悲,雖然層次或者範圍稍有不同,但本質是一樣的。佛教的慈悲心,包含基督教和天主教講的愛;基督教和天主教的愛,也是佛教講的慈悲心的一部分,所以這些本身不矛盾。既然他有這樣特殊的背景和經歷,又不想捨棄三方面的任何一方面,那麼將這三種愛或者慈悲心放在一起修,完全沒有問題。

主持人:就是可以三教合一?

堪布:全方位地合一也有點難。因為佛教根本不承認,並且反覆否定造物主的存在,很多佛經中也經常批評這種觀點。佛陀的時代還沒有基督教和天主教,有印度教。那時的印度教和現在的印度教相比,雖然中間發生了很多變化,但在派系上實際就是一個,應該算是現在印度教的前身。當時的印度教會講到造物主,也就是各式各樣、數量繁多的神。這些神雖然與現在西方宗教承認的造物主——上帝,名字不同,但本質是一樣的,都是創造世界的造物主、主宰世界的萬能神。而佛教在駁斥這個萬能神的時候,實際上已經否定了現在西方宗教的造物主,所以三教全方位合一比較難。但是因為慈悲心、愛這些部分本身並不矛盾,是共通的,因此他現在的做法也是可以的。

主持人:您剛才提到,限於特殊的背景,他可以三教合在一起祈禱。那一般的人是不是沒有必要如此,一門深入就好吧?

堪布:對,學佛就只學佛。但是大乘佛教的經典有很明顯的記載,一定要尊重所有宗教。佛教六度中的第三個是“忍辱”,而“忍辱”中,首要的一條就是要包容異教徒或者其他宗教。所以佛教在包容方面做得比較好。

主持人: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緣起,請教堪布:未來隨著人類走向文化大同,您認為不同的宗教會不會合而為一?

堪布:現在還說不清楚,也有這樣的可能。以前交通、通訊各方面都比較閉塞,人們在封閉的區域只能接受自己的觀念,排斥外來的觀念。其主要的原因是瞭解的太少,所以比較容易被洗腦,認為自己的東西永遠都是全世界最好的,其他的都不好。人們普遍會這樣認為,包括對宗教也一樣。但是現在全球一體化,交通、通訊越來越方便,人們彼此之間越來越瞭解。這時候佛教也有可能會學習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的優勢;而很多西方的修女和牧師,也會去佛教中心學習禪修等佛教特有的東西。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有可能以後會比較融合,但現在說不清楚,只是有這個可能而已。

誦經為何能消業?丨《慧燈·問道》初入佛門篇

Q2 為何要把西方極樂世界設計得富麗堂皇?

觀眾:堪布您好!修行人應該是清心寡慾、無慾無求的,但經中描述的西方極樂世界,充滿了水晶、瑪瑙等物質誘惑,為什麼要把西方極樂世界設計得這樣富麗堂皇呢?

堪布:《無量壽經》《佛說阿彌陀經》等佛經講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地面都是琉璃、黃金,各種各樣的樹都是由各式珠寶構成。其實你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時,也不一定是這樣。為什麼如此描寫呢?因為金銀珠寶對我們人類很有吸引力,當我們想到整個大地全部都是琉璃時,我們會很嚮往那裡,所以去唸佛。如果真有一天到了極樂世界,是不是滿地都是琉璃呢?也不一定,即使是琉璃,可能和草坪也沒有什麼區別,如果真是琉璃的質感,反而可能令我們更加不舒服。

以地球上人類的價值觀來看,這些都是很美好的事物,所以佛陀用這種方法來描述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絕對是一個非常幸福、快樂的地方,並且這種幸福和快樂已經到達了最頂峰,這是肯定的。應該怎樣給我們人類描述這樣的世界呢?可能它的山河大地是由我們從來沒有看到過、聽到過的材料構成的。如果給我們講真實情況,完全是對牛彈琴,因為我們根本不能理解這些東西是什麼,有可能對我們一點吸引力都沒有。所以佛經有很多符合人類嚮往的描述。

另一個方面,也許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的真的就是琉璃。我們認為琉璃、珠寶很珍貴,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也一樣這麼認為,所以那時的所見和當初在佛經裡看到的一樣,這也有可能。這兩種情況是哪種,並不清楚。但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是不是有同樣的慾望呢?不是。這跟他們的慾望沒有關係,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是由阿彌陀佛長時間修行的心願成就的,並不是由極樂世界眾生的喜好或慾望產生的。如果極樂世界跟佛經中描述的一樣,可以說極樂世界的人的審美觀或者價值觀跟我們基本相同,我們認為金銀珠寶很好,他們也覺得金銀珠寶很好。如果是這樣,金銀珠寶其實也是很有用的。

主持人:有的人也許會疑惑,把西方極樂世界描寫得這麼好,不是會勾起人們內心的貪慾嗎?

堪布:是有貪慾,但是這個貪慾是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動力。

主持人:善法欲。

堪布:對,這個是應該有的。

主持人:越貪,越朝那個方向努力。

堪布:是的。

誦經為何能消業?丨《慧燈·問道》初入佛門篇

Q3 如何往生到東方淨琉璃世界?

觀眾:

堪布您好,請問怎樣往生到東方淨琉璃世界?

堪布:需要念藥師佛;光是念還不夠,還要修藥師佛的法,修成了就可以往生東方琉璃剎土。

Q4 誦經為何能消業?消了業,是不是生活一定會更順?

觀眾:堪布您好!我聽說誦經可以消業,這是什麼原理?消了業以後,生活是不是一定會變得更順利呢?

堪布:我們聽到佛經的時候,心裡會產生善的念頭,例如內心充滿了慈悲等正能量,然後影響到身體和行為,比如做出利他的行為等,進而影響到生活和工作。所以心善則諸事皆善,這是它的原理。

從理論上看,行善可以消業,消了業以後,生活會更順利;但實際上,生活中很多事情並不完全都跟我們的業力有關係,有些是與客觀因素有關,所以也不一定立即就會很順利。

Q5 學佛後各方面變得不好,是修行出了問題嗎?

觀眾:堪布您好!有一種說法是學佛之後,各個方面會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順,但是我身邊有一些朋友學佛幾年了,經濟或身體方面卻越來越不好,這是不是代表他們修行中遇到了問題?有什麼解決辦法嗎?

堪布:有些佛教徒認為,學了佛一切就會越來越好,而且當下很快就會變好,如果他們發現沒有發生什麼變化,則會對因果產生懷疑。不僅佛教徒,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也有類似想法。我在西方就遇到過一些非常虔誠的老一輩的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他們一直認為,上帝一定會給自己安排非常好的生活和人生,因此很虔誠地禱告。但是當他們走到一大把年紀的時候,並沒有看到上帝給他們安排了好日子,便對上帝產生了懷疑,甚至有些抱怨。上帝的事情我也不是很清楚,先不說。先說說佛法的事情。

學佛以後,是不是立即就很順利呢?也不一定。就像剛剛提到的,生活和人生中各種各樣的事情,不一定全部跟前世有關,有很多也跟現世有關,這是佛經本身的思想。我們今生過開心幸福的日子還是很糟糕的人生,有一部分和過去有關係,有一部分則跟現在有關係。所以今天學佛,明天所有事情就轉好,這不太可能。

學佛的人眼光要放遠一點,應該有長遠的計劃和目標,不要急功近利。如果學佛只是為了當下的改變,這不符合佛教的思想。佛教為你提供一個方法,通過這個方法改變自己的心態,行為也會自然改變;行為改變之後,你的環境、家庭、工作、同事之間的關係等,全部都會隨之改變。再通過進一步修行,將這個改變上升到某個境界,就可以斷除自己所有的煩惱。然後通過培養慈悲心、菩提心等,進而更多地投入到利他的事業中,這樣就可以度過一個非常美好的、有意義的人生。想僅僅祈禱一下佛,就能解決當下的所有困難以及生活問題,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當然也不排斥有困難的時候求佛、唸佛。如果非常虔誠地去唸佛,尤其是祈禱觀音菩薩,或者念與觀音菩薩有關的咒語,當下也確實會有一些改變,很多時候自己也能體會得到,但並不一定全部都會改變。

佛教講緣起,就是由很多錯綜複雜的因緣來決定某一件事情的發生。其中的因和果並不是單一的,而是有很多複雜的因果。所以我們不要希望今天學佛明天就會改變,這樣功利的心態不太好。當然,有時候當我們面對一些困難的時候,有針對性地做一些佛事活動,也有可能會改變現狀,兩者都不排斥。但是佛教真正的核心思想,還是前面講的緣起。

你剛才提到,因為他不順,所以就認為他修錯了,可以確定並非如此。他的不順利,可能有很多其他的原因,不能簡單地說因為他修錯了,所以才導致不順利。

主持人: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學佛就是告訴我們,無論遭遇逆境還是順境,都要始終保持平靜、陽光的心態,勝不驕、敗不餒。

堪布:對,佛教存在的意義就是如此。人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是生老病死,本身就是一種自然規律,你想改變它,想不衰老、不死亡,是不太可能的。雖然不可能拒絕生老病死,但是有一個辦法可以在生老病死發生的同時,卻不會給你帶來打擊和傷害。這就是剛才你講的用平常心去面對,這個就是佛法給我們帶來的力量。

主持人:平常心是道。

堪布:對。

誦經為何能消業?丨《慧燈·問道》初入佛門篇

下期預告(4月2日)

初入佛門篇 第3期

Q1 為什麼信心越大,上師的加持越大?

Q2 什麼是悉地?為何上師的剩飯是悉地?

Q3 讀佛經和高僧大德的傳記時覺得很不真實,該怎麼辦?

播出平臺

慧燈之光網站、慧燈之光App、慧燈之光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慧燈問道、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蜻蜓FM

收看往期節目


您有問題希求解答,或者您對欄目的意見和建議,以及欄目合作、文章轉載等事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