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画幅相机与全画幅相机对比差了什么?

摄影微谈


以下回答来自一个非摄影老法师,10年摄影之路的切身感受!

半画幅相机与全画幅相机对比差了什么?

感谢提问者提出这样优秀的问题。为什么说这个问题如此之优秀呢?因为它让我想起了我的摄影成长之路。

我是正儿八经的从一款半画幅相机开始步入了摄影这个奇幻的世界。人生中的第一台相机是尼康的D300s,专业的半画幅的旗舰相机。在接下来的两年学习与实践当中,D300s带给了我无与伦比的摄影体验,同时也带给了我不少的困扰。我还记得当年同期的尼康全画幅相机是尼康的D700。我当时的搭档就有一台D700,D700是一台优秀的全画幅相机,我拿来对比过,体会到D300s和d700之间的差别来自几个方面:


1.焦段方面的改变。我一直以来都喜欢用大光圈的定焦头,当时我所配的镜头是50毫米1.8f。在D300s上用了那么长时间的50毫米的镜头,当我装到了D700身上,我发现取景可视角度变宽了,同样的距离拍摄半身人像,从所得的照片上来看,人物离我远了一些,身后的背景拍摄到了更宽的角度。我才发现在我的半画幅机身上,镜头的能力被打了“折扣”,原来全画幅镜头用到半幅的机身上,焦段是要乘以1.5的,50毫米的镜头变成了75毫米。


2.景深方面的改变。除了一上手焦段的变化,给我带来直观的感受之外,我仔细对比了相同镜头,相同参数的不同机身拍出的照片,大光圈下全画幅相机的景深表现的更浅。半幅相机配合大光圈镜头拍出浅景深照片的那种喜悦感,在全画幅机身上给了我更深刻的体验。

3.感光度的变化。感受到了全画幅相机与镜头的配合,带给我更深层次的愉悦的摄影体验后不久,我果断的花钱买下了尼康的全画幅相机D800。D800带给了我比D700更好的摄影体验,这来自于感光度的不断进步。记得用D300s去拍摄婚礼的时候,很多环境下当感光度开到800,噪点就已经按捺不住的满屏乱跳了。但在用D800拍摄婚礼纪实的那些年月,我就果断的将感光度调到了自动,感光度的下限是100,上限是2000(有时候3200),即便是2000的感光度,出片的画质也好过D300s的800的感光度。尼康d800是我四年前使用过的相机了,目前我使用的是尼康d4s,感光度可以轻轻松松开到6400。



4.画质的差距。还是拿D300s和D700之间的比较来举例吧,毕竟拿D300s和d4s来比太不人道了。D700的画质要好于D300s,但像素却低于D300s。为什么前者比后者的像素低,画质却比他好,这个问题是当年一度困惑过我的问题,那时候刚开始接触数码影像,以为像素越大越好,最后发现原来是感光元件越大越好。其实两台相机也就差了100万像素点,但是在同样的像素密度下,肯定是传感器尺寸越大越好,这个技术至今还没能突破。所以你要想让画质有突飞猛进的改变,你就要在传感器上不断的去提升面积,于是便有哈苏和飞思,价格就...

5.半画幅相机的突破。在日常的家庭生活拍摄当中,我不太喜欢笨重的专业级单反相机,于是我给自己买了一款比较文艺的半画幅微单富士的XT-1,并配备了35㎜1.4f的镜头(等效52.5mm焦段),用来拍孩子。虽然半画幅相机不能突破与全画幅相机之间焦段的差异,但我可以感觉到富士的微单镜头在对景深的控制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35㎜的镜头,光圈全开,焦内刻画平滑锐利,焦外散景光影别致瑞丽。并且富士微单相机的照片直出色彩远远好于佳能和尼康(很多人都有此结论)。在感光度方面,富士的全系列半画幅微单,最高可用感光度已经达到了1600,虽然比起全画幅的相机来说捉襟见肘,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用感光度的提升一定会突破成像器的尺寸局限。

总结一下:其实如今科技还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半画幅相机与全画幅相机的差距在逐渐缩短(背照式传感器的发明就是一个例子),我希望今后全画幅相机和半画幅相机这两个概念变得越来越模糊,到那时候你买谁都无所谓了,谁便宜买谁呗!😂

我是摄影领域达人马克莱恩📷,很高兴和您分享这些年我对摄影的经验与感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Markleon


我是摄影师Gavin,我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全画幅和半画幅(主要指APS-C)。希望可以解决你的困惑。

首先,最重要的差别就是摄影师的心理差异。当然全画幅的相机一般都会提供更好的画质,更高的宽容度;但是大多数摄影用户认为全画幅显得更专业,更有面子。其实,不是对画质有特别需求,两者画质没有很明显差别。

其次,全画幅的宽容度以及弱光环境,还是比半幅更有优势。毕竟厂家为了拉开不同等级相机的差距,还是把前沿科技放在全画幅相机上。

再次,便携性的差别。半画幅的相机一般都会比全画幅更轻便小巧,不过随着全画幅微单的出现,这种差距越来越小。所以主要还是看预算。

最后,由于画幅的差别,半画幅和全画幅对于相同焦段镜头的实际等效焦距是不一样的,根据不同拍摄题材选好自己的镜头。

总的来说,不要迷恋全画幅,半画幅的相机完全胜任大多数的拍摄环境。随着后期软件的助理,差距会越来越小。我想最大的差别也就是用户心理了,专业与非专业的感觉。

希望有喜欢摄影的朋友,互相关注一下,共同学习进步!



澳洲房产摄影师Gavin


总有人在提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在今天已经不是问题了。如果在十年前提出来,这个问题还算个问题。

十年前低像素的相机确实不能与全画幅相比

十年前,那时的数码相机图像传感器的像素只有500-800万,尺寸就是现在的半画幅。突然有一天,数码相机的发明者美国柯达公司向全球宣布,他们生产出了像素突破1000万的图像传感器,并且还是如135底片尺寸一样的全画幅。网络和报刊都争相报道了这个消息,这是图像传感器中的一个突破。有研究表明,数码相机的像素突破1000万,就可以与胶片媲美了。当时柯达搞出了这样的图像传感器,像素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300万。

在那时,500-800万像素,与全画幅的1300万相比,确实有点捉襟见肘。于是,也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概念,全画幅比半画幅好。

随着图像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突破,现在,全画幅的图像传感器已经超过了6000万,而半画幅图像传感器像素也超过了2000万,有的达到3000万。可以说,过去人们买相机必谈像素的情景在今天已不复存在,对于摄影来说,像素已经不是技术瓶颈了。不管是全画幅还是半画幅都完全可以满足高品质摄影的需求。

但是人们的观念还没有改变过来,还是抱着全画幅比半画幅好的想法。

虽然过去了十多年,全画幅比半画幅好的观念已经在人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形成了一个难以改变的消费意识。

对比图像传感器的优劣的唯一方法是将各自所拍的图像都放大到极限幅面,才能对比出来。如果我们在平时常用的摄影幅面中,两者是没有优劣之分的。如网上投稿,长边不得大于1000像素,这样低的像素量,纵然全画幅又能作何感想呢。我们参加影展,最大的照片也25寸足亦,这样的画面尺寸,半画幅的像素量满足这个要求绰绰有余。如果出大型广告,十米,二十米的,告诉你,这么大的画面并不要高像素的图片,半画幅足以,因为像素太大,一方面广告公司的计算机无法运算,另一方面广告喷绘机也没有那么高的分辨率。许多广告公司的大型广告,竟然是从网上下载的像素并不很高的的图片素材。

当然,全画幅有全画幅的使用群体,但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半画幅的相机就足够使用了,因为现在的半画幅相机的像素量也远远超过了过去的全画幅。


至于所说的弱光高感等问题,你用了就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差距了。

总之,全画幅相机和半画幅相机都能胜任高品质摄影的需要,他们之间除了大小差异之外,没有实质性的摄影差别。


画说摄影


在两台相机的成像条件(如感光元器件的材料、单个像素的表面积、电路结构、软件、镜头等)相同时,全幅和半幅相机的差别仅在于视角(照片所见)上的差别。即同样的焦段,要获取相同的视角,半幅相机需要的人—像距离是全幅像机的1.5倍。仅此而已,与相机的成像性能(分辨率、反差、感度、噪点、色彩等)无关!

那么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全幅相机和半幅相机在成像性能上的差别呢?是像素的表面积(像素的表面积=感光原件的面积÷像素数目)。在感光元件的面积一定时,像素数目的多少就决定了相机的成像性能 。

1. 分辨率 像素数目越多(像素的表面积越小),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区分两个物体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越好,密度分辨率(将细小的物体从影像背景中分辨出来的能力)越差。

2. 反差 区分相邻两个物体间亮度差别的能力。感光原件表面积一定时,像素越多反差越小。

3. 感度 达到相同影像亮度时所需的曝光量的倒数。感光原件表面积一定时,像素越多感度越小。

4. 噪点 影像上的斑点。噪点是由相机的电路产生的,感光原件表面积一定时,在相同的曝光量下,像素越多,噪点越多。因为像素越多,单个像素的表面积就越小,其光通量就越小,为达到相同的影像亮度就要增加曝光量,光通量的增加使光电转换后电路的电流增加大,随之噪声增加,表现在影像上就是有更多的噪点。

因此,像素的表面积相同(其他的成像要素都相同)时,全幅相机和半幅相机的成像质量没有区别!


大好佬01


截幅相机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成熟;本人自尼康D80起,中间使用过佳能6D和尼康D810;目前工作用的是佳能M6,自己有富士X-H1。截幅相机因为传感器相比全画幅相机小,焦段比例大;像素适中,后期处理便捷;能够满足350线的印刷输出,可以胜任大部分商业印刷品的图片拍摄;并且在视频方面也有了很大提升。当前主流截幅机:索尼A6400、佳能M5/6、尼康5600,以及松下GH系列、富士X-T3/30。

全画幅相机传感器更大(与135胶片面积一样,故称全画幅),感光度容差也更大,在高感光度情况下画质更细腻、在大光圈拍摄情况下背景虚化更好、在小光圈拍摄情况下景深更深;当然价格也更贵,所用镜头的价格也更贵。特别是近年来全画幅相机的像素普遍提升到5000万左右,使得后期处理需要使用配置更高的电脑。

个人以为:对于摄影爱好者、普通商业用户来说,优秀的截幅相机足以满足。


老卫的摄影与文字


其实主要就是感光元件大小带来的差异,其它方面没大家想的那么夸张。

摄影圈子里,常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底大一级压死人”,底大的好处很多,很浅显的就比如:

高感更好;

同样像素下,全幅单个像素面积更大(做高像素机的优势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一步到位最好上全幅,不管是镜头还是机身,都比半幅有优势。因为全幅在价格上也有入门的便宜选择,不像后面那些中画幅等,是大多数人都玩不起的。

不过有一点,很多人所说的半幅赚视角全幅视角更大是不科学的,所谓的视角换算是以全幅为标准为了好理解,如果你一直用半画幅的话,就照半画幅的视角选镜头就好,只要镜头数量丰富,不怕没广角,手机那么小的感光元件还有广角呢。


摄像liy


从尼康D80开始到d700,d810,5d4,d5再到现在富士xpro2和xt3,从半画幅用到全画幅又回到半画幅,曾经受限于技术水平,传感器的技术水平限制全画幅和半画幅差距还是蛮大的,但随着技术进步像素提升,差距越来越小,而且仅仅是像素级的差距,比如今年发布的索尼6100万像素的a7r4和一亿像素的富士gfx100其实和半画幅富士xt3是一个级别。其实这些设备各有需求,比如很多拍糖水的可能全画幅和大光圈特别吸引他,但很多玩进来的摄影师,半画幅就够了,可以带来更少的成本,更轻的负重,更小的体积,这都是全画幅很难做到的,找准自己的定位就知道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相机了。


天诚小摄


目前市面上的同品牌的相机,其全画幅和半画幅的区别在于其感光片cmos的像素密度不同。

在配套镜头成像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低像素密度的全画幅成像质量要高于高密度的半画幅的成像质量。

以尼康D810和尼康D7200为例,D810全画幅的3600万像素密度要低于D7200半画幅的2400万像素密度(相当于全画幅的4800万像素密度)。就是说,尼康D7200要想达到D810的成像质量,就需要配备比全幅大三元镜头更高质量的镜头。

但实际情况是,尼康半幅相机所配套的镜头质量,却低于全画幅相机所配套的大三元镜头质量。


用户6848055415771


半画幅相机能用全画幅镜头,全画幅相机用不了半画幅镜头!

半画幅相机自带闪光灯,全画幅总是不带!

半画幅相机小巧好看,全画幅相机笨拙古板!

半画幅相机买来是为了开心,全画幅相机买来就是为了工作!

半画幅镜头价格便宜!

半画幅机身价格便宜!

半画幅配件价格便宜!

半画幅维修价格便宜!

半画幅在长焦端很占便宜!

有什么理由不买半幅相机!买全幅相机得多交多少智商税!

想让我交智商税门都没有!因为我没钱。


SOD9


全画幅相机和非全幅相机的重要区别是感光原件尺寸不同。全画幅数码相机是指其感光原件和传统的35mm胶片相机胶片尺寸相同。而小于35mm胶片尺寸的CMOS即为非全幅相机,最常见的半画幅相机是APS-C画幅相机的感光原件尺寸是22.3毫米x14.9毫米,全画幅相机的感光原件尺寸是 36毫米x24毫米。

全画幅相机和非全幅相机相比,无论在成像质量,还是镜头的应用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全画幅相机具有良好的成像,出色的降噪,更大的曝光宽容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