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和美國地理位置相似,卻為何沒有能成為一個強國

從地理位置上看,巴西和美國一南一北。就面積而言,二者同樣相差無幾。資源自不必說,佔據了南美最好位置的巴西,幾乎擁有和澳大利亞一樣令人羨慕的資源,淡水河谷更是世界最大的礦產企業。

巴西和美國地理位置相似,卻為何沒有能成為一個強國


然而被成為天賦之國的巴西,擁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為何不僅沒有能建立起一個和美國一般世界級的強國,反而掉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越混越差,除了足球,幾乎毫無存在感呢?

這要從歷史上說起。

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達到巴西。隨後的三百年時間裡,葡萄牙人佔據著巴西廣袤肥沃的土地。在這裡,他們從一開始從事紅木砍伐到後來逐步發展到淘金、甘蔗種植等。再後來,荷蘭人從葡萄牙人手中將巴西據為己有,不過好景不長,1654年葡萄牙人通過首次葡荷戰爭,重新奪回了巴西的控制權。

巴西和美國地理位置相似,卻為何沒有能成為一個強國


1808年,拿破崙在歐洲興風作浪,葡萄牙被法國人打得滿地找牙,最終連女王都堅持不下去,只能將王室遷往巴西。

1822年9月7日,巴西獨立,成立了巴西帝國。1889年,巴西爆發了軍事政變,巴西帝國被推翻,巴西由君主立憲政體轉為共和政體至今。

然而,即使已經轉入了共和政體的巴西依舊不消停,這一大段時間內,巴西基本上呈現出牆頭變幻大王旗的模樣。所謂的共和政體還民選政府和軍事獨裁政府之間左右搖擺,基本上是個領風騷三五年。

巴西和美國地理位置相似,卻為何沒有能成為一個強國


政局的動盪讓巴西的政府根本就無心振興經濟,而將主要精力用在如何進行權力爭奪上。所以導致巴西這個在一戰二戰都未曾捲入的國家,經濟發展卻一直停滯不前。

除了政府無心經營之外,巴西人複雜的來源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巴西不僅僅是一個多民族,更是一個多人種國家。它的人口組成彙集了白人、黑人以及黃色人種。曾經在清朝時期,為了補充種植園的勞動力不足,巴西政府向清廷要求引入華工,卻因為滿清政府的某些顧慮,最終未能成行。

巴西和美國地理位置相似,卻為何沒有能成為一個強國


人口組成的複雜,帶來了文化上的融合,也同時帶來了太多的矛盾。

這也是巴西長期混亂的一個原因所在。

而與此同時,一戰後的世界開始進入蓬勃的工業化發展,巴西卻因為原材料提供國的身份,過得極為滋潤。這令其根本就沒有任何發展工業的動力。而當巴西人開始重視工業發展的重要性時,時代之輪已經進入了20世紀中葉,世界的分工基本成型,巴西錯失了最後的機會。

巴西和美國地理位置相似,卻為何沒有能成為一個強國


正是因為經濟轉型不順,才導致巴西陷入了曠日持久的中產階級陷阱之中,一直到目前,都未能從這個深淵中走出來。我們目前提到巴西能想到的,除了足球、桑巴舞、狂歡節還有里約熱內盧基督山上的基督聖像外,僅有亞馬遜叢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