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黑暗中的一抹紅—《辛德勒名單》


那黑暗中的一抹紅—《辛德勒名單》

—1—

一段殘酷的歷史

一名奸詐的商人

一支暴行的軍隊

一群受迫的猶太

一個救贖的故事

一部名為《辛德勒名單》的電影

電影《辛德勒名單》於1993年上映,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一經上映便轟動全球,更是在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上砍獲最佳影片等7項大獎。電影由斯皮爾伯格執導,值得一提的是在發表獲獎感言時他並未強調自己在拍攝電影過程中付出了多少艱辛,而是著重感謝了在二戰中的倖存者。因為在斯皮爾伯格看來,沒有那些倖存者電影一切都無法貼近真實的還原出來。是他們帶給了我們關於奧斯卡辛德勒的故事。

—2—

故事發生於1939年9月的波蘭,德國軍隊在兩週內擊敗了波蘭軍隊,所在波蘭的猶太人被迫在德軍的安排下驅逐至克拉科夫進行隔離統治。

在觥籌交錯的社交舞會上,投機商人奧斯卡辛德勒遊走在各路德軍高官之間,推杯換盞,合影留念,為自己開辦工廠疏通關係。他找到精明的猶太人伊扎克斯泰恩作為會計,又憑著出眾的社交能力和大量的資助金錢,不費吹灰之力僱用到相對廉價猶太人工作,著實發了一大筆戰爭財。

那黑暗中的一抹紅—《辛德勒名單》


1943年3月13日,德軍開始對猶太隔離區進行淨空屠殺計劃。大批猶太人無辜的倒在納粹槍口之下,人們恐慌、逃竄、無助。正是這時整部的黑白影片出現了唯一的色彩,一名穿著紅色衣服遊蕩在街上的猶太小女孩。她代表著希望,代表著猶太人民心中最後的奢求,可最終沒有從戰爭的殘酷中脫離,就如同黑暗中最後一絲光亮的熄滅。這一切被站在辛德勒看在眼裡。酒桌上,辛德勒作為一個“知恩圖報”的人,取得了黨衛軍司令官阿莫戈斯的友好,批准了工廠的恢復生產。正是工廠的存在為辛德勒日後保護猶太人提供了庇護所。他制定了一份保障工廠運作的工人名單,用大量的現金買回了許多猶太人的性命,甚至一度使自己被懷疑違反種族法。辛德勒用著自己納粹的身份竭盡全力的保護著猶太人的生命。

那黑暗中的一抹紅—《辛德勒名單》


那黑暗中的一抹紅—《辛德勒名單》

1944年4月,D部門命令阿莫戈斯挖掘出並焚化一萬多具在普拉邵及克拉科夫猶太區被屠殺的猶太人屍體,用以毀屍滅跡,掩蓋罪行。大量焚燒屍體的菸灰如同雪花一樣漫天飄舞。面對即將把所有猶太人送往奧斯維辛集中營,辛德勒徹底受到的震撼,他抽著煙說總有一天會雨過天晴,便開始偉大的救贖。他用所有錢財買了一份1200人的名單,拯救了1200人的生命。正如伊扎克斯泰恩所言,這一份名單的外面是一片美麗的海灣。

那黑暗中的一抹紅—《辛德勒名單》


不久,廣播中傳出德國戰敗的消息,戰爭結束了。猶太人獲救了,辛德勒成為了納粹的戰犯。臨流亡之際,辛德勒抱著伊扎克為自己沒有救出更多的人掩面痛哭,1000多名猶太人相擁為他送行,並把一份自動發起簽名的證詞交給了辛德勒,以證明他並非戰犯。有人還敲下自己的金牙,打製了一枚金戒指,贈送給辛德勒,在戒子上刻著一句猶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就等於救全人類。

—3—

戰爭是殘酷的。種族的歧視直接導致了在戰爭的大環境下慘無人寰的屠殺。因為信仰的不同,自認“上帝的選民”的猶太人自然而然成為納粹黨上臺後轉移國內不滿情緒的發洩口。加之猶太人一直以外來自居,對外獨立、內部抱團且保持著自己獨特的猶太教習俗,不融入內部社會而形成內部小團體,更加讓大部分歐洲人感到厭煩。電影中猶太人被驅趕至隔離區時,路邊一名小女孩大聲喊叫著“滾吧,猶太人”。正是表現出了當時許多歐洲人的態度。也為後來肆無忌憚的屠殺埋下了伏筆。

戰爭更是需要人性光輝的。本片主人公辛德勒從一個因為戰爭而發財的商人轉變為解救猶太人的“救世主”,其中的過程正是一點一點良知的覺醒。一個投機商人親眼目睹了殘暴的屠殺,而呼喚起內心的至善。他用自己的方式抗爭著,他試圖說服黨衛軍司令官阿莫戈斯用“饒恕你”滿足權利的慾望,他用消防水管為那些火車皮中即將運往集中營的猶太人補充水分,他接受了所有面臨生命威脅的猶太人庇護的請求,他勸說著投降前夕接到屠殺命令的德軍放下武器,甚至於即將流亡的他哭泣著說本應該救更多的人。他也曾是納粹黨的一份子,可面對人性的考驗他選擇了溫暖。在愛的環境下選擇愛不難,但在惡的環境下便難得可貴。我們無法改變出身,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對待世界的方式,那樣才會有希望。我們需要尊重他人,也註定會得到他人的尊重。就如同辛德勒墓碑上那一塊塊石頭般的永不會被遺忘。

那黑暗中的一抹紅—《辛德勒名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