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這群“格格”很有“味”

崆峒:這群“格格”很有“味”

這群“格格”很有“味”

本報記者張霞

崆峒:这群“格格”很有“味”

在小區內普及疫情防控知識。

疫情防控期間,社區“格格”可以說是離老百姓最近的“逆行者”。

在崆峒區西郊街道辦事處三天門社區,就有這樣一群“逆行者”,她們每天奔波在社區與小區之間,入戶走訪、摸排統計、為隔離對象服務。她們中既有“時尚味”的宣傳讓嚴防嚴控成為常態,也有“人情味”的服務解決了老百姓的燃眉之急,更有“暖心味”的守護換取了千家萬戶的平安……

她們每天奔跑的身影就像旋轉不停的陀螺般,築起了聯防聯控最堅固的人民防線,守護轄區居民的安全。

防疫宣傳很有“時尚味”

每天早上,崆峒區西郊街道辦事處三天門社區網格員閆嬌,總會戴著“西郊街道疫情防控員”的袖章準時出現在新裕花園小區的門口,在協助物業保安、包片幹部嚴控進出車輛、人員排查以及測體溫、消毒、信息登記等工作的同時,也會隨時走進小區院落、樓宇間宣傳疫情防控知識,並對轄區菜市場、超市等公共區域進行不間斷巡邏。

“一天的工作就是主動對居民佩戴口罩不規範、聚集聊天等行為進行勸導教育,督促大家養成戴口罩、勤洗手、不聚會、不串門、不扎堆的良好習慣。引導群眾面對疫情,不信謠、不傳謠,讓安全防範意識紮根於每一個社區居民心中。”閆嬌說。

在整個西郊片區,像閆嬌這樣的網格員有19位,她們每天佩戴著“西郊街道疫情防控員”的袖章,深入大街小巷、小區樓宇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用行動為群眾織起了一道疫情“保護網”,紅袖章已成為了三天門社區轄區內一道時尚的風景線,更是居民群眾眼中的“安全紅”。

三天門社區幹部朱偉偉告訴記者,宣傳工作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內容,社區網格員採取“線上+線下”宣傳模式,以電話、微信公眾平臺、黨支部微信群、居民微信群為載體,引導居民取消串門、聚會等活動,避免人群密集,並通過在小區內張貼、發放宣傳彩頁、懸掛橫幅等方式開展網格化宣傳全覆蓋,確保疫情防控知識普及到各家各戶。

防控服務很有“人情味”

“你好,我家沒電了,能幫我充一下電費嗎?”“你好,我孩子胃疼,能幫我買點藥嗎?”“你好,我的快遞到了,能幫我取一下嗎?”……在崆峒區華電小區裡總能聽到這樣的話語,有問題找景姐,有困難找景姐,久而久之,網格員景蓉便成了華電小區出了名的熱心人。

疫情防控期間,景蓉每天都在社區裡忙前忙後。“自從小區實行限制管理後,社區對摸排出的重點人員一一建立了臺賬,我的工作就是對所管轄區進行‘一對一’重點監管,不僅要督促隔離戶在14天的觀察期內不出門,每天還要上門監測體溫、定時進行電話回訪、及時瞭解其身體健康狀況,發現異常要立即上報。”對於隔離人員,景蓉就像對待親人一樣,當起了服務員、代購員、代辦員,幫助他們買菜、買生活用品、取快遞、寄郵件。

“自疫情發生以來,我手機微信居民群裡的留言就不斷,隔三差五就有人發來自己需要採購的物資。每天,我都會在家提前把居民登記需要物品進行分類,然後統一採購,送貨上門。”景蓉告訴記者:“這樣做雖然很辛苦,但是幫助居家隔離觀察者解決了生活上的後顧之憂,小區居民也更安全了,我心裡就很欣慰。”

為了讓居民安心居家防疫,三天門社區的每一位網格員都像景蓉一樣,充當起了小區居民的“代購員”、“服務員”。她們每天收集居民所需生活用品清單,往返於超市、藥店、菜場等地,一趟趟地將採購用品送到居民家中。她們主動對接需要照顧的居家困難群體,為網格居民提供了最“暖心”的服務,讓疫情防控更有“溫度”,更有“人情味”。

暖心守護讓轄區更安寧

“你家裡幾口人?近來有湖北迴來的親戚嗎?最近有外出旅遊出差的嗎?”說話的是三天門社區第六網格員劉金霞。

疫情來臨時,三天門社區將19名網格員和40名黨員志願者分別安排到轄區30個小區的固定監測點。大家定人定崗,無縫對接,協助社區做好卡口值班值守,與社區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構築起了群防群控群治抵禦疫情的嚴密防線,確保每個小區都有人值守。

自小區實行限制管理後,轄區新一輪的入戶排查接踵而至。劉金霞所在轄區共有住戶558戶,工作量大,任務重。排查重點人群、巡迴宣傳、張貼通知公告、在小區門口值班、服務居家隔離人員……一時間,她從平日裡分工明確的“專能”工作人員,變成了樣樣都會的“全能”社工。

在三天門社區,19名網格員從大年初三起就投身疫情防控一線,用實際行動守護社區居民的健康安全。

“自疫情發生以來,我每天工作至少12個小時,手機24小時不敢關機,除了每天常態化開展疫情防疫工作,還要協助轄區居民有序返崗復工,幫助轄區店面開門營業。”劉金霞告訴記者,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堅守疫情管控陣地,讓轄區居民平安健康生活是她的職責。希望疫情早點結束,大家都平安健康,迴歸正常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