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鹰的重生”是骗人的。能够重生的鹰是极为个别的,你怎么看?

王正峰


“”鹰的重生”与“西游记”西天取经一样,本来就是一个寓言故事,只是一个励志故事,讲的一种精神,怎么会信以为真呢。里面有好几个说法都是违备常识的骗局,凡是有常识的人却不会相信。

第一个就是鹰要把自己身上的羽毛拔下来。大家知道,不论是禽还是兽,它们身上的毛是按季节自动换毛的。飞禽类的羽毛会按季节一个两次换羽毛,当春天来时,冬天的羽毛会慢慢的掉下来长出新的,秋天会换掉夏天的羽毛,并不是你拔出来自己就会再长的。

第二个,鹰的喙和爪子是它们的武器,它们整天抓猎物都没有掉下来,就它们又没有手,怎么拔出来自己的爪子?把喙在石头上砸下来更是笑话。

第三,没有了爪子和喙,没有羽毛保暖,在高原的山顶会冻死的,几个月不吃不喝早就饿死了,即使饿不死,蚂蚁之类的昆虫也会把它吃掉的。


南极冰火


千寻君来回答。

看见这个题目我就生气,因为我曾经也被骗惨了!大概在二三年级的时候,我在班主任的推荐下买了一本少儿读物,这种书现在看来非常低级,就是把一些来路不明、毫无根据、乱七八糟的鸡汤文编在一起。但当时我还小,看得津津有味,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两则关于鹰的故事,一则叫《历练后的飞翔》,另一则就是题目所讲的《鹰的重生》,我现在怀疑这两个沙雕故事是同一个人编的。

▲斑羚飞渡,牛顿看了能气活!

当时看了之后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与生命的顽强,甚至在之后写作文的时候多次将这两个故事当做例子写进去,有的作文还在学校获奖了!(那些评委老师估计也没啥生物常识)。后来又从语文课本上学了《斑羚飞渡》,对动物们更加敬佩。幼鹰在被母亲折断翅膀之后丢下悬崖居然还能飞起来!鹰能够拔掉爪子和喙忍受五个月的饥渴而不死!斑羚能够克服万有引力在悬崖之间飞跃!动物们都像超人一样叼,人类是怎样从自然界脱颖而出的呢?

等我升到初中,学习了一些生物知识之后才发现,这些玩意全是假的!我活活被骗了好几年,但正因为知道了那些都是虚构的,才激发了我了解自然的兴趣。

我们如果来仔细品读一下这则故事就会发现,里面的任何一句话都经不起推敲,别的暂且不说,把喙磨掉,爪子拔掉,羽毛拔光,150天不吃不喝还能活着,你当鹰干啥!《西游记》里的大鹏鸟都没你厉害!如果我们把这则故事当做科幻作品来看,那就不得了了!每一句话都脱离现实的纯科幻文学实在是高!

▲鹰的喙跟头骨连在一起,你给我拔掉试试!

目前,这个科幻故事还在网络上大肆流传,甚至某些知名人士,公知大V都深信不疑。我就不明白了,我当时还小不懂可以理解,这些受到高等教育的人也不懂吗?或许这只是他们的钓鱼大法,能被这则故事骗到的人就是他们的目标。


百科千寻君


这个我认为一部分是真的,可能有夸张的成份!我以前养鸡(大型养鸡场)以前养鸡的时候,一般的就是养一年或者是一年多就得淘汰。如果赶上行情好的时候,我们就会进行换羽,具体的换羽的方法就是让那个鸡一个星期少喂。就是喝水。饿着她!然后它的羽毛就会脱落,长出新的来,然后这样的话他那个下蛋量会有一个小高峰,肯定不如以前的要高,但是也会有一个下蛋量的高峰期,这样的话还能再坚持一年。

有养鸡经验的绝对知道!


AA00北方电脑


我为什么认为这个故事是骗人的?

所谓的“鹰的重生”的故事是这样的,这个故事常见于各种鸡汤文中。

老鹰是寿命最长的鸟,可以活到七十岁。当它活到四十岁时,喙、爪子、羽毛都已经老化,这时它必须飞到悬崖上,用岩石把喙敲掉,让新的喙长出来,把指甲拔掉,让新的爪子长出来,把羽毛拔掉,让新的羽毛长出来,五个月以后才可以重新飞翔。这样它可以再活三十年。

这个故事中有很多致命的科学常识上的问题。

首先,原文中的eagle根本就不应该翻译成“老鹰”,而应该翻译成“雕”,比如说下图中的生物就不是“鹰”,而是一只白头海雕,是美国的国鸟。

其次,雕的喙跟人类的指甲不一样,实际上他们的喙都是头骨的一部分(如下图所示)。所以准确的说,如果你要雕把自己的喙磨掉,就等于你自己去把自己的下巴磨掉一个意思,不说骨肉分离、能不能再长出来的问题了,估计疼也要疼死了吧。

如下图所示,就是喙断了的白头海雕,他们的喙根本就长不出来,只能够凭借人工给他们装上一个“喙”,他们才能够正常生活。

另外,这个故事中最不符合科学的地方就是:雕需要整整五个月不吃东西。你知道对于恒温动物而言,五个月不吃东西意味着什么吗?就算是一些冬眠的动物,也必须要积累足够多的食物、长出极厚的脂肪才能够挺过这漫长的时间,期间还要保持一动不动、减少体力消耗。如下图所示,就是熊冬眠前后的体形的变化,所以几个月不吃不喝你知道对于一只恒温动物意味着什么吗?

而雕不光是年老气衰,还要把自己的羽毛全部拔掉、把自己的骨头磨掉(血肉模糊)、指甲什么的全部要重新生长——这就基本上已经违背了基本常识了。

最后,即便是动物园饲养的雕,也从来没有能够活过50岁的,更加不用说野外的雕一般也就是20岁左右的寿命了。

所以,综合以上的这些不合理的地方,我就基本上认定这是一个虚假的故事,而且事实上也从来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证明这个所谓的“鹰的重生”在自然界中发生过——哪怕是一张照片、一段视频,甚至于科学杂志上一段文字记录都没有。

这个问题的科学逻辑是什么?

有人说,你没看见,不代表没有。这句话经常见于各种抬杠现场,几乎是杠精们的致胜法门。但是这个问题的科学逻辑是这样的:

一件事情到底有没有发生,你当然不能单纯凭借自己有没有看到来评判,但是如果这件事情不符合常识,那么我可以基本认定这件事情大概率不会发生。

比如说在“鹰的重生”这个故事中:野生的鹰(雕)的寿命达不到70年,这是基本的生物事实;雕的喙断了会疼死、也长不出来了,这同样是生物学上的基本原理;代谢很快的生物根本不可能在没吃没喝、浑身是伤的情况下坚持5个月不吃不喝,同样是基于最基本的能量守恒。

所以当这个故事从上到下都充斥着“不可能”的时候,我就会认为:这件事情没有发生过——除非你拿出证据让我相信。

这就是最基本的科学逻辑。相反,这个故事的作者把故事本身描述的异常详细,但是时间地点说不清楚,照片视频统统没有,请问让我怎么相信?

我打个不太恰当但是很能够说明问题的的比方:

按照常理来说,人都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所以指控某个人是杀人犯,一定要拿出充足的证据。如果一个人说另一个人是杀人犯,结果拿不出证据,只是说:“你没看见他杀人他就没有杀人吗?”请问,这种情况下能说明这个被指控的人是杀人犯吗?

总结一下

“鹰的重生”这个故事中充满了各种不符合科学常理的内容,除非大量的、已经经过充分验证的生物常识都是错误的,不然我会认为这是一个不存在的事情。有人非要说抬杠说这只有极个别的情况下才会发生,那请你把那些极个别的情况的证据拿出来,不然就不要把这种违反科学常识的事情当真。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什么是“鹰的重生”?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鹰的重生》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作者认为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猛禽,最长能活70年,但当鹰活到第40个年头的时候就需要完成一次蜕变,也就是需要在近半年的时间里褪掉并重新长出全部的羽毛、爪子以及嘴巴(鸟兽的嘴读作“喙”,huì),那时候的鹰的爪子、羽毛以及喙等逐渐老化无力甚至变得冗沉,几乎丧失了飞翔或捕食能力,只有重新蜕变才能获得下一个30年的重生机会。

文章中具体描述是这样的,老鹰奋力拍打着翅膀飞向山顶悬崖边的巢穴里,用喙猛击岩石使其脱落,待新的喙长出来之后再逐个清理掉爪子,然后再将羽毛一根根的拔掉,而新长出来的喙、爪子和羽毛加起来需要至少5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老鹰在窝里至少要有5个月是保持不吃不喝也不动的状态,这哪里是蜕变,完全是休闲的节奏啊!

“鹰的重生”是心灵鸡汤还是科普故事?

“孤鹰不褪羽,哪能得高飞”,不可否认关于《鹰的重生》这篇文章所描述的的确是一个非常励志、感人的故事,也确实能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只有励精图治、卧薪尝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但这篇文章却违背了许多常识性的东西,因此充其量是一碗心灵鸡汤,大家喝下去也就罢了,根本没有任何的科学性,估计达尔文要是看到了能被气活过来。

哪些例子能够说明“鹰的重生”没有科学性?

我们都知道,鹰是一种隼形目猛禽类的动物,有雀鹰和苍鹰之分,都属于肉食性动物并且除了人类几乎没有天敌,它们具有的共同特点是飞行灵活、俯冲有力、爆发力强。由于鹰的体型有大有小,因此捕食对象也是有大有小,从小的蛇、鼠、兔或小鸟、家禽到大一些的山羊、小鹿、豺狼等。

虽然鹰是一种比较凶险的动物,但它与其他肉食性动物一样并不是“常胜将军”,即便是有着“森林之王”之称的老虎捕食成功率也仅仅在25%左右,因此对于绝大多数肉食性动物而言,捕食失败就意味着要饿肚子,而且这也是为什么喜欢群居的狼和鬣狗等动物一旦有受伤的,都有可能遭到同伴的无情抛弃,因为受了伤的动物不仅会丧失捕捉猎物的能力,而且还要分食同伴的猎物,在动物界是不可能有这份“情义”可讲的。

总结

对于鹰来说同样也遵循着动物界这一普遍法则,因此说鹰需要在5个月内不吃不喝完成重生前的各种蜕变,且不说鹰的各个部位是怎样构成的亦或者是用喙死磕岩石、硬生生的拔羽毛、扣爪子这些动作痛不痛,这么长的时间恐怕早就饿死可以成标本了吧。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地理那些事


咱们先来分析一下网上流传甚广的这篇《鹰的重生》原文,一边再学习一遍原文,一边看看这个故事到底是不是骗人的。

“老鹰是寿命最长的鸟,可以活到七十”

鸟类种类比较多,寿命也各异。麻雀的幼体成活率很低,一般只能活2-3年。鹰的寿命相对较长,可以活到50岁左右。寿命最长的鸟类应当是葵花凤头鹦鹉,他们可以活到80岁。有报道说,个别葵花凤头鹦鹉可以活到120岁,不过这是100多年前的事情了,很难验证真伪。

“当它活到四十岁时,喙、爪子、羽毛都已经老化”

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中泡枸杞。自然界的大多数动物都摆脱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动物们也是一样。这句话倒是挑不出什么毛病。

“这时它必须飞到悬崖上,用岩石把喙敲掉,让新的喙长出来,把指甲拔掉,让新的爪子长出来,把羽毛拔掉,让新的羽毛长出来”

“把喙敲掉”这事不可取,鸟喙可以用来捕食,可以用来给幼鸟喂食,可以拿来当手用,还具有一定的感官功能,丢失了喙的老鹰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把指甲拔掉”“把羽毛拔掉”这事不靠谱,请问,老鹰没有手,拿什么拔指甲和羽毛?翅膀吗?

野生环境已经很恶劣了,一不小心就会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被淘汰,干嘛要自虐呢?

“五个月以后才可以重新飞翔,“这样它可以再活三十年”

丢失了喙、失去了指甲、没有羽毛的老鹰是坚持不了5个月的,可能没过几天就饿死了,“再活30年”完全就是一种奢求。

励志故事与科学故事不同,《鹰的重生》是一篇非常好的励志课文,它可以用来激励我们自己和身边的朋友,只要我们愿意放下过去的包袱,迎接和学习新生事物,就会有更多的可能创造更好的未来,也能实现人生的蜕变。

可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鹰的重生》有瑕疵,不要当科学故事讲,从本质上讲,它和“凤凰涅槃重生”这类神话故事差别不大。


疯狂知识点


关于“老鹰重生”的故事,很多的杂志和读物都有提到,据说老鹰在活到40岁的时候,它的爪子,羽毛,喙都会老化掉,如果它们想要继续活下去,就必须飞到悬崖峭壁上,用岩石磨去自己的爪子,羽毛和喙。

那么等到新的爪子,羽毛和喙长出来的时候,老鹰就可以再活30年,那么这个过程就相当于一次重生,但不是所有的老鹰都会成功,只有极少数老鹰可以做到。

老鹰重生的故事确实很感人,但这个故事其实是假的,野生老鹰的寿命一般只有十几年左右,而同属鹰科的雕类,其野生个体的寿命也只有二十年出头。

所以基本上所有野生的鹰类动物,都无法活到40岁这个年龄,因为大自然是无情和残酷的,像老鹰这样的动物一旦稍稍出现老态,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大自然淘汰掉。

最后从生理结构的角度上来说,老鹰更换羽毛是没问题的,毕竟大多数鸟类都有定期更换羽毛的习性,然后磨掉爪子也没问题,老鹰爪子就相当于人类的指甲,就是不小心磨去一些也可以慢慢长出来。

但老鹰的喙就不一样了,喙这个器官实际上是和老鹰的头骨连在一起的,如果把老鹰的喙给敲掉,那么老鹰就会因为无法捕食而饿死,所以老鹰重生这个故事纯属子虚乌有,你我都被一些科普读物骗了.........


种植恒星


鹰的重生,这明显就是一个鸡汤文!

生物学上:野生的鹰,寿命一般在40-50年左右!还要是一切顺利,不得病的情况才能活40-50年!

我国有记录的鹰,是北京动物园引进的安第斯鹰,至今已经生活了73年才寿终正寝!

生理上的衰老是不可逆呢。更不存在重生之说!

鸡汤文:稍微理解生物常识的人都知道,生物学上的重生是不可能的。那为什么还有人拿鹰的重生来说事呢?这明显就是给自己活着他人打鸡血,鼓励自己活着他人努力奋斗的鸡汤文!

只有极个别的鹰能重生:这就是另一个鸡汤文了!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就一定不成功!怕你努力了,而没有成功,又没法给自己开拓,于是就有了极个别的鹰能重生,而不是所有的鹰都能重生,让你有所怀疑,却又无从考证!





叮当恐龙世界


鹰的重生吹嘘鹰在活到40来岁的时候因为变老无法捕猎,因此会把喙磨掉把爪子指甲和全身羽毛拔掉让它们重新长出,然后就变年轻了能再活30年,这还能不是骗人的?

先不说鹰能不能重生,鹰的寿命在20年左右,人工饲养条件环境更优越,极少数的鹰能活40年,而鹰的重生中说鹰在40岁时会选择重生,这是怎么得出的结论,因为“能够重生的鹰是极为个别的”,是谁在哪看到的,又是如何确定重生的鹰真是40岁?这就是很大的疑点了,如果不是看着那只鹰长大的,基本无法确定它真的活了40岁,因为通过现代科技的骨龄鉴定,也只能通过成年人或者成年动物的遗骸鉴定大概活了多少岁,而不是完全确定的,又因为这种事情“极少见”,谁又能随便选择一个鹰就确定它是可以重生的?据说还有人拍到了视频,鸟类的确有一些磨喙或者拔毛的行为,但是还没有能那么狠心把嘴巴都磨没了,喙是鸟类在野外生存的根本,没有喙就只有死亡一条路,人类也从没在自然界中记录到鹰将自己磨没的视频。常威,你还说你不是骗人?

鹰的重生那篇文章的目的就是通过一个虚假的故事来表达人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转换立场达到励志的目的,不关乎现实。说了最大的疑点再来看看鹰的骨骼构造,鹰或者雕的喙,也就是嘴巴,是和鹰的下颌骨连在一起的,鹰要把自己的喙磨没了,那就相当于人把下巴摘了,疼也得疼死了。鸟类和哺乳动物的骨骼在骨骺端闭合后就不会再长了,除非骨折后的修复,然而骨头的修复和皮肤修复一样,也会形成瘢痕,骨断端两侧会蓬起,重生的鹰的喙的断端会和正常的喙不大一样,会有点畸形或者根部有点隆起,而在鹰的重生中说的似乎却是完全复原,而且骨骼的愈合需要较长的时间,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就算鸟类的骨骼中空,骨骼修复所需时间更短,但不会短于十天半月吧,鹰是一种体温高达40℃的恒温动物,羽毛有保暖的作用,恒温消耗能量快,鹰如果飞到山顶拔掉羽毛折掉喙,十天半个月时间不是冻死就是被饿死了。

科学家倒是在野外发现过因为争夺配偶等因素折掉喙的丹顶鹤,它们都面临着死亡的命运,于是动物保护者用钛合金给重新打造一副喙给它装上,才使断喙的丹顶鹤能重新在野外生存。


来看世界呀


自然界中并没有可以重生的鹰,关于鹰的重生,完全是无稽之谈。

鹰的重生

相信很多人都会被鸡汤文所坑骗,尤其是鹰的重生,小时候读到这篇文章时,我也曾对此深信不疑。但后来才知道,这是人为编撰的鸡汤文。

关于鹰的重生这个故事,具体来源已经不可考,但故事我们都熟悉,就是讲大部分鹰的寿命只有40多年,据该故事说,这是因为鹰到达40岁左右指甲老化,抓不住猎物,羽毛太过于厚,导致飞不起来。喙会长到胸口,无法捕食猎物。

但是,有一小部分老鹰,会在40岁左右独自飞翔悬崖高处,先用喙击打岩石,等待完全脱落后,再长出新的来;再用喙把指甲一根根拔出来,等指甲长出来后,再把多余的羽毛一根根拔出来,就这样5个月之后,老鹰就完成了涅槃重生,还能再活30年。

这个故事很励志,但却不是真实的故事,具体来说是这样的。

鹰的生理结构

关于鹰重生的故事,会说鹰会把老化的喙撞击岩石,等待脱落后再重新长出一个新的喙。实际上,喙是鸟类头骨的一部分,很难被击落,而且被击落后,不能重生。

这是因为鹰的鸟喙是骨骼,鸟喙相当于人的上下颌骨,人类的下颌骨被打断后都无法重生,更何况老鹰的鸟喙。

广州动物园曾有一只丹顶鹤,因为打架过于凶猛,把自己的鸟喙给打断了,导致无法进食。

因此,广州动物园的动物医生们,为这只丹顶鹤人工安装了一个鸟喙,用钛合金打治。

而如果这只鸟生活在自然界,由于没有人工帮忙安装鸟喙,丹顶鹤很可能会因为鸟喙断裂,而无法进食死亡。

老鹰虽然和丹顶鹤血缘关系不近,但所有的鸟类都一样,无法重新长出新的鸟喙。

还有,鹰的重生中说鹰重生时,会把羽毛一根根拔掉,重新飞翔,事实上,鸟类的羽毛每个月都在更新换代。有些鸟类每年能换两次羽毛,一般是在求偶和秋季时,从这方面讲,老鹰并不需要把自己的羽毛一根根拔下来,因为它每年都在换毛。

鹰的年龄

鹰的重生故事中,除了鹰的生理结构与故事中不相符之外,鹰的年龄也不相符。

鹰在野外大多数情况下是只能够生长到40多岁,不过它们并不是因为鸟喙老化,无法进食,或是指甲老化,无法抓牢猎物。而是自然界的优胜劣汰规律,任何动物一旦生病或者衰老,大概率会被自然淘汰掉。

老鹰虽然身处食物链顶端,但衰老的鹰速度会下降,无法捕食猎物,从而会饿死,而不是像故事中所说的不吃不喝5个月。

人工饲养的鹰虽然寿命会相应提高,但也没有夸张到70岁。已知最长寿的鸟是野生黑背信天翁,也不过只活了59岁。

结论

咱们人类,很喜欢用讲故事的方式,把一些深刻的道理融入一个情景之中,从而产生可信服的理由。

比如鹰的重生,还比如牛顿和苹果,爱因斯坦数学考1分等,用来鼓励人类面对困境不放弃。

但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并不缺乏真实的励志故事,来鼓励人们勇于面对挑战,所以,并不需要这些“假故事”来吸引人们的眼球。这些谣言的背后,一方面欺骗了我们的感情,另一方面这些谣言消耗着人们的注意力,让我们对客观真实世界产生了错误的认知,让我们对自然界认知出现偏差。

如果你想建立一套对世界正确的认知观,其实可以学一下牛顿的科学辩证方法,也就是牛顿烈焰激光剑理论。

所有不能进行实验和观测的东西都不值得辩论。

我们还拿老鹰举例,要想分辨这个故事是否真实,首先要真的见到过鹰重生的过程,如果我们没见到过鹰重生,就对外鼓吹说:“不见过不等于没发生,人类只是还没观测到老鹰正在重生而已。”

说实话,这样说时,就已经缺乏客观科学地认知世界的思维,要知道,科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科学是需要实实在在的证据,去证明这件事情的存在,而不是毫无逻辑的编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