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闰四月,吃树叶”的俗语,2020年是闰四月?

用户5393314713011


我是农村人,“闰四月,吃树叶”的俗语,是一个流传甚广和流传时间很久的俗语。主要意思在以前,我国大部分农作物在五六月以后成熟,在农历三四月份正是青黄不接的时间,旧粮食快吃完,新粮食还没有成熟收割,如果有“闰四月”就是两个四月,农作物成熟收割时间要延迟到五月左右,如果家里粮食贮备少的话,粮食就不够吃了,要挨饿。



那么“闰四月,吃树叶”,就是当时困难时期一些粮食不够吃的人们的真实写照,在闰四月采集树叶充饥,也是确实存在的。

2020年就是闰四月,但现在情况和以前不同了,人们的生活得到很大提高,首先粮食是够吃的。因此不会出现“吃树叶”的情况了。

在农村如果自己的粮食不够吃,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市场粮食供应是充足的。

由此可见,“闰四月,吃树叶”是一个古代俗语,也是当时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基本不存在“闰四月,吃树叶”的情况了。


老姚谈植物


今年比较特殊,既是十二生肖的头一年鼠年,还是闰月双春年,因为今年是闰四月,再加上今年会有两个立春。由于今年有两个立春,两个四月,在人们眼里今年好事成双,适合结婚,但是在老一辈人们的眼中,今年两个四月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在农村有“闰四月,吃树叶”的说法,那么为何在闰四月要吃树叶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闰四月的由来,闰四月可以更准确的来说为闰农历四月,虽然现在人们常常把阴历和农历混为一谈,其实阴历和农历还是有差别的,更准确的说,农历是在阴历的基础之上,加入阳历后的一种新的记录时间的历法。

阴历是按照月球围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也就是按照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一年为十二历月的历法,全年共有354天。阳历又叫做太阳历,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而制定的,一年12个月,共有365天或366天。由于阴历并不考虑一年四季的变化,所以人们将阴历和阳历结合在一起,但是由于阴历全年和阳历全年每年都想差11天,为了减少两者的差距,每19年中会有7个闰月,也就是老人们所说的“十九年七闰法”。闰月出现在哪个月则是根据二十四节气而定,二十四节气可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从冬至开始算起,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由于今年农历的四月没有中气,所以今年便是闰四月。

在了解了闰月的来历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为何会有“闰四月,吃树叶”的说法。闰四月,吃树叶的意思是,如果当年有两个四月的话,那么农作物的收成会很不好,很有可能要吃树叶度日。农历的四月属于春季,如果是两个四月的话,那么今年的春季会比往年长,出现倒春寒的可能也会很大,倒春寒对于农作物的影响最大,在倒春寒严重的年份,还有可能会出现颗粒无收的局面,人们只能靠吃树叶度日。

在以前农村人几乎是靠天吃饭,年景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当年的收成,所以人们才会总结出了一个个关于收成的俗语,就是让人们在可能收成不好的年份要做好准备,以免靠吃树叶度日。近几年随着农业种植技术越来越高,农作物收成越来越好,虽然大家不用担心会吃树叶度日,但是在闰四月的年份中依然要做好预防倒春寒的准备工作。


悠悠乡村路


村里年纪最大的农村老人刘奶奶说:今年是十二生肖中新轮回,鼠老大年头,又恰好遇见双春、双闰年,本来应该是大好年头,可惜今年闰四月,按照以往的经验,闰四月的年份,农村又该缺吃少穿。

刘奶奶说的意思其实就是俗语:闰四月吃树叶。本来闰月是平常事,因为阳历比农历总会多一天、两天的,所以为了俩年份的月份不要差距越来越大,于是就用闰月来解决这个问题。

只不过闰四月却并不那么容易,四月是春天,在很久以前,农村老人总觉得四月闰月是预示着庄稼收成不好的意思,为了提醒农民们有计划过日子,特别是春天,在树上长了树叶后,那就添着树叶吃粮食,万一到了秋天庄稼没得收可怎么办?

所以闰四月的话,趁四月树芽新嫩时,农民们会用树嫩芽做玉米面菜饼子,这样的话能省出最少一半粮食,到了秋天,哪怕庄稼缺少收成,最起码有省出来的一点粮食来维持生计。

而事实上我们现在才不用在意闰四月这个事情呢,因为现在的俗语对于现在的天气以及庄稼生长没啥可关联性,全世界普遍性气温变暖,冬天没有冬天的样子,该冷时不冷,该热时还热,所以俗语对于现在的庄稼生长也没啥说辞了。

我们目前大概要知道的是:今年春天比往年多一个月时间,种蔬菜可以稍微晚一点种。


看农村说农事


以前奶奶在世的时候,现在的季节会给我弄一些榆钱,做蒸菜当零食吃。每到弄榆钱的时候,奶奶好像想起什么了,念叨着:“闰四月,吃树叶”。我问奶奶啥意思,奶奶说,以前旧社会兵荒马乱的,她小时候如果收成不好,在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吃不饱饭,吃过树叶。这是他们民国时候出生的人遭遇过的,所以到爷爷家来,把咱家院子周边,种上了不少榆树,年年有余,图个吉利嘛,还能够给小孩打牙祭。此一时彼一时,吃树叶的意思早变了!

生在了好时代。随着我们长大,国家发展的越来越好,人民的日子越来好,不存在因为吃不饱饭去吃树叶的问题。现在不管2020年闰几月,老百姓日子也好过。不过奇怪的是,我发现很多人,待到春暖花开时,跑到乡村弄榆钱、掐柳树的嫩叶,还有人去荒山上掐花椒嫩叶……挖蒲公英、面条菜等等。这可不是说人们吃不上饭,而是现在人们喜欢吃这些自然食材。

所以说,别管今年闰四月,年年都有人吃树叶。只是旧社会人们吃树叶是由于饥饿,迫不得已的吃;而现在人们是大鱼大肉吃多了,为了尝鲜,感受自然的味道,主动去吃树叶,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啊!

昨天拍摄的榆钱这样了,过几天都会被人采撷去做美食吃。此一时彼一时,不要拿老问题说事,吃树叶的目的不同了,不能一概而论。


三农的高度


2020年注定不是一个平凡的一年,先是新冠状病毒疫情、然后又是澳洲火灾、再就是非洲蝗虫,每一件事都给2020年增添了不详的色彩,如今新冠状病毒的疫情任然没有结束,甚至还在不断扩大,让人们忍不住担忧。

这特殊的2020年,又迎来了润四月,关于它还有一个不好说法,那就是“润四月、吃树叶”,它是什么意思呢?

润四月属于常见闰月,一般相隔8年或11年出现一次,最长相隔38年出现一次,频率仅次于闰五月。不过,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随时间向后推移,闰四月的频率在逐渐下降。润年瑞月的出现是都是根据自然气候变化而来,今年的润四月也不例外。

今年第一个四月是在阳历4月23号到5月22号,第二个农历四月是在5月23号到6月20号,那么阳历的4月23号到6月20号之间都属于农历的四月,而农历的五月份要在阳历6月21号才能开始。因此暖和的气候也会延迟到来,春节后会出现倒春寒,对于农作物的影响巨大,严重的可能会颗粒无收。没有粮食,或者粮食不够吃,自然要通过其它食物维持生活,比如树叶、野菜等等。

还有就是我们春收庄稼要到四月份天气变暖的时候灌浆,到农历五月份的时候经过光照收浆,农作物籽变硬、成熟收割。这样一来就延长的收获期,再过去很多穷困的农民,会因为这多出的一个月而饱受饥饿,迫于无奈会去找树叶、野菜充饥。

或许在过去,古人们的庄稼因为润四月收成减少比较多,导致家里粮食不够吃而去吃树叶,但是在现在,粮种经过改良以及各种科技的干预,很少会出现减产严重的情况,而且现在经济水平提高,挣钱的方式也多,不回因为一个月,或者一年的粮产不足而维持不了生计。

以上是我关于“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闰四月,吃树叶”的俗语,2020年是闰四月?”的回答,不知道你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感谢阅读,喜欢的可以点赞关注呀!

轩辕曰三农


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首先是双春年,其次是闰4月,在这样的一个年份里,有人就搬出了以前老人们喜欢说的俗语:闰四月吃树叶。


为什么闰四月要吃树叶呢?闰月本来是很平常的事情,一般情况下是三年一闰,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但俗语中单单提出了闰四月吃树叶,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来分析分析。

阳春四月是春暖花开的季节,闰四月的话就是说今年的春天比往年多了一个月的时间,按说拥有这么长的春天是件让人开心的事情,谁不喜欢春暖花开、满目春色?但农村老人们还真就不喜欢,因为闰四月不仅仅代表春脖长,还预示着春种期间会气候反复无常,有可能出现倒春寒现象。

担心出现倒春寒,是闰四月的年份里农村老人们最在意的一个事,一场严重的倒春寒会把种子冻坏了,会把已经复苏的农作物冻死,会毁了农民们一年的希望。因此闰四月有可能会出现粮食生长不好的情况,啃树叶只是用来强调年分若是不好的话,大家没有粮食吃。

还有一个说法,估计年轻人不懂,但我们七零后却是记得并知道的事情:我们小时候家里的粮食总是不够吃,用红薯,土豆,加上玉米和小麦勉强能维持着基本生活。每年都是吃着、等着、挨着,春天是挨着等小麦收获,秋天时等玉米收获。

大家想一想,本来准备的是一年12个月的粮食,遇到闰月时,粮食岂不是不够?而特意强调闰四月,那是因为以前五月份时是收小麦时,农民们在四月正好把家里储存的粮食吃完了,等着吃小麦来维持生计,可闰四月就是小麦要晚熟一个月,这让很多没有计划的农民在这个季节只好借助树叶来度过了。

俗语起着强调作用,它是提醒人们在闰四月的年份,大家要做好准备,切不可像往年那样吃法,需要计算着把闰月的粮食给节省出来,不然的话四月就得吃树叶了。


悠然见东山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闰四月,吃树叶”的农村俗语,2020年是闰四月?

现在科学技术的发达,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人们从吃饱也逐渐向吃好发展。因此现在我们感觉对闰月没有什么特别的,更不要说是对“闰四月,吃树叶”的这句农村俗语有印象了。但是如果时间回转到爷爷那一辈,爷爷们自然对这句话印象极为深刻。因此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农村俗语:“闰四月,吃树叶”的来历。


首先说一下爷爷“吃树叶”的故事:

那是在旧社会里,爷爷由于是贫民,为了生计年轻力壮的不得不给地主做活,以解决温饱。而在旧社会里,爷爷光靠地主给的余粮自然养活不了一家,没办法的他只好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采集一些榆钱、杨树牤子等,放在稀粥中以填饱一家人的肚子。

但是在自然灾害的季节,特别是闰四月的时候(不知道为啥是闰四月是自然灾害的季节),而地主家由于粮食减产,自然也没有余粮啊,于是爷爷不得不采集一些柳树叶、榆树皮来吃,就这样饥一顿饿一顿的,等到了新中国的成立。从那以后爷爷也分了几亩地,终于解决了温饱问题,也过上好日子。

再说一下“闰四月”的由来:

为什么出现闰月呢,因为在我国是有双月份的,为太阴历和太阳历。而太阴历就是我们说的农历,即月亮围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但是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合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而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而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而太阳历则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而现在世界通用阳历是365天为平年,闰年则是366天。

但是来说,由于阴历和阳历的每月时间是不同的,太阳历的一年总是比太阴历多11天,因此由于每年天数的积攒,古人们则想出了一个方法,就是采用闰月的方式来平衡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差距。所以到一定的年份,就出现了闰月的现象,而今年的闰四月则是这样出现了。


那么为什么会有“闰四月,吃树叶”之说呢?

由于农历的四月正是万物复苏的时候,各种花儿也是含苞欲放,比如桃花、杏花、梨花等,也在三四月的时候开始盛开。而四月的粮食也正在发芽,此时的温度是很合适庄稼的生长的。

但是由于“闰四月”的关系,在今年有两点四月下,必然第一个四是很冷的,因此也就有了倒春寒的现象发生。在“倒春寒”的灾害一冻再冻下,刚刚含苞欲放的庄稼自然经受不住一冷一热的打击,因此就出现了庄稼死亡的现象。比如在2018年的时候,在4月份的一场倒春寒,让苹果花受到了很大的损失,造成了2018年苹果的减产,让苹果的价格在10元一斤以上。所以来说,这闰四月对庄稼的危害还是有的。

总上来说:

有些农村老俗话还是由于一定道理的,而在古时候,人们科学技术不发达,是靠天吃饭的,当出现自然灾害的时候,因为粮食减产等原因,穷苦的农民们是以吃树叶的。特别是闰四月的时候,因为倒春寒的原因,对庄稼的影响更大,因此就有了“闰四月,吃树叶”之说。但是现在来看,在吃喝不愁的情况下,很多人自然不会记得这句农村俗语的。


李子说农


老农民常说,双春年一般都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经常出现灾荒年。因为双春年很容易出现一种自然灾害,那就是倒春寒。在以前生活条件落后的情况下,经常因为倒春寒导致外面很多流浪汉冻死的情况。因为天气本已转暖,很多流浪汉远出没有穿足够多的衣服,倒春寒来得很快,所以晚上很容易冻死流浪汉。

而四月份其实也是青黄不接的事情,去年的粮食也是吃得差不多,农民寄希望于今年的庄稼。根据古人观察,如果遇到双春年要当心,所谓双春年就是指一年有两个立春。2020年是一个典型的双春年,而且还是一个闰年,闰四月,这更是一个不好的寓意。按照古人观念来说,闰月在春季,很有可能导致庄稼大减产,甚至绝收,这种年份很快乐造成饥荒。

所以才会出现农村人常说的“闰四月,吃树叶”的说法,这并不是空穴来空。以前古代农民粮食生产本来就落后,粮食非常珍贵,基本上粮仓都是非常紧张的。如果一旦遇到闰四月的年份,确实不是很好,倒春寒几率非常大,在古代农民靠天吃饭,倒春寒很有可能导致粮食绝收,最后可能真的得吃一年的树叶和野菜为生。

2020年这个年份真的是不寻常,感觉真的印证古人的话,如果这次发生在古代,相信人类又要面临一次毁灭性的打击。不过现在粮食储备比较充裕,即使遇到倒春寒,出现粮食减产,也不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加上现在农业技术比以前好,粮食品种改良,这些都是可以忽视的。只是今年因为疫情,很多人确实要失业,生活会造成很大改变,希望赶快归去吧。


少三番


对!今年农历有两个四月,俗称闰四月。“闰四月,吃树叶”是农村老辈儿人总结的经验之谈。在过去,老一代的农耕生活中大多数劳动农民都是靠天吃饭,农历每隔个十几年或者二十几年就会出现闰4月的情形。这个时间里很容易出现气候异常寒冷。尤其是在黄河以北黄淮地区很容易出现倒春寒,春脖子长等复杂气候现象。给农民的春耕生产和果园管理带来一定的困扰。


记得零几年的春天,春脖子长,也是个闰四月的年景。玲珑镇姐姐和姐夫在山坳里栽种的20亩苹果苗,小苹果树苗不到五年,正值开花受粉结果期,姐姐和姐夫在听到天气预报后,非常担心睡不着觉,在半夜里爬起来,开着拖拉机到地里,准备了一些稻草玉米秸秆在苹果地四周点燃了,利用空气对流去驱赶寒流进行补救,忙活到凌晨,虽然有效果,可是由于受倒春寒寒流影响太大,山坳里的小小苹果还是遭受了不小损失,有一大半冻伤没法恢复。第二天,发现拔节期的小麦都受到不小影响。所以农村人俗语“润4月,吃树叶”是能够导致农业生产遭受损失,粮食减产的意思。

在农村人眼里“润4月,吃树叶”有两个不同的解释。另一层意思是农民人爱说的春脖子长,大春天里闰月,春天吃鲜货的时间能够长一点,比如野菜,柳芽,树芽,香椿芽等。


提醒农民朋友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现在都实行大棚种植。在振兴乡村经济科学生产,农业生产技术越来越发达。闰4月里很多农民还像往常一样一样育苗在4月中旬开棚移栽大田育苗。栽种一些当地的应季的蔬菜和水果,大家一定要注意,为了防止倒春寒,防止冻伤。那些嫁接的苗木,比如说葫芦苗,黄瓜苗,西瓜苗大田移栽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当地的天气气候情况,时刻关注一周内天气预报。避免由于倒春寒,疏忽大意而出现幼苗被冻伤冻害的情况发生。


艳阳之美


俗语说:“闰四月,吃树叶”。 2020年是闰年,并且恰好是闰四月,当然不会吃树叶充饥了,有的也是摘些榆钱之类的树叶尝个鲜儿,可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


首先,先普及一下闰年闰月的含义。其实也并不玄虚,之所以会出现闰年闰月,就是为了平衡阴阳历不同纪年法,而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特意设置的。

大家知道,在咱们国家农历纪年中,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而闰年呢?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

为了契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

当然了,不管农历还是阳历上都没有13月的纪月。因此,按照历法的排序规则,人们便会在2月至10月间重复其间一个月,这个月便称为闰月,如四月重复了便是闰四月。


那么,为什么民间会有“闰四月兆年荒”的说法呢?这是人们依据长期的过往农事活动中,而总结出的经验和预测。

过去,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对气候的判断大都根据主观的判断,缺乏专业的应对方法,根本不能准确地指导农业生产,收成的好坏,全部指望着靠天收。

闰四月意味着春天延长,暖冬的可能性大,尤其如果再发生倒春寒的极端天气,会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的伤害,很有可能造成粮食减产的结果。

为此,过去的人们,每逢闰四月,难免会忧心忡忡,担心出现不好的天气,祈盼上天保佑风调雨顺,能有一个好的收成。


否则,一家老少温饱难以为继,只好吃树叶填饱肚子,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闰四月便意味着荒年的观点,已经时过境迁,不合时宜了。例如2012年也是闰四月,也没有什么异常事情发生。

不过,近日,中国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明确表示2020年农业病虫害偏重。

2020年冬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09℃,是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五高,为暖冬年份。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33%,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五多。


由于暖冬年份气温高于害虫或病菌最低越冬温度,冬季病虫基数显著增加,病虫安全越冬北线较常年向北扩展,病虫安全越冬的区域和范围扩大,增加了2020年病虫害偏重发生的风险。

虽然今年病虫害形势严峻,但是大家也不必过于紧张,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已经有了大的飞跃,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治工作今非昔比。

提前预防,联防联控,将病虫害防控关口前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或减轻各类病虫害扩散蔓延,保障了我国春播生产及夏粮生产安全。


综上所述,我认为“闰四月,吃树叶”这句民间俗语,是为了应对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负面影响,而作出的一种经验性的提醒,却非就是要“吃树叶”了。

可是不管怎么说,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什么时候也不能掉以轻心,手中有粮才能做到心中不慌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