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伸手要錢”,這是缺乏“理財觀”,家長先別急著打罵

#育兒點滴#

養育一個孩子需要花費的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都是非常高的,尤其當自己的孩子成了一個“敗家子”,花錢“大手大腳”從來不計後果的時候,最讓家長頭疼。

孩子總是“伸手要錢”,這是缺乏“理財觀”,家長先別急著打罵

儘管家長千叮嚀萬囑咐,但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根本不拿家長的話當一回事。對此很多家長都忍無可忍,急著要打罵孩子,希望他能夠長記性。

那麼到底問題是出在哪裡呢?

1. 教育觀念的問題

如今大家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對於孩子也更加縱容,總想要給他最好的,這就是一切的開端。在不加引導的情況下,孩子對於自己的慾望是不加節制的,花錢、享受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就是一個最大的誘惑。他會不斷試探父母的底線,從而從中取得更多的金錢。

孩子總是“伸手要錢”,這是缺乏“理財觀”,家長先別急著打罵

如果家長不去控制孩子的財源,反而對他無可奈何,打罵之後還要給他錢的話,那麼孩子並不會記得皮肉之苦,只會在金錢的誘惑下得寸進尺。

2. 缺乏“理財觀”

所謂理財觀也就是金錢觀,這是很多家長都會疏忽的一個點。家長會教孩子處理人際關係的情商,也能夠幫助孩子提高智商,但很少有家長會專門注意到孩子的“財商”。

孩子總是“伸手要錢”,這是缺乏“理財觀”,家長先別急著打罵

缺乏理財觀的表現,就是對於金錢沒有一個合理的觀念,使用起來也沒有計劃。什麼時候花完了,什麼時候就找父母要,甚至長大後到各種渠道進行貸款。如今在年輕人的群體中,有超過一半的人,都被貸款所束縛,還沒實現理想就早早地成為了負債一族。

孩子總是“伸手要錢”,這是缺乏“理財觀”,家長先別急著打罵

向孩子普及“財商”,是對孩子未來的投注。

如何培養孩子的理財觀?

1. 通過書本上的故事來教會孩子

針對孩子的各項能力,都有相應的書籍、益智玩具,家長只要選擇適合自己寶寶的故事書、遊戲書,慢慢給孩子講故事。這樣,讓他從故事中收穫真理,比起打罵來說,能夠明白的更加透徹。

孩子總是“伸手要錢”,這是缺乏“理財觀”,家長先別急著打罵

向孩子普及理財觀念,為的是告訴孩子,不要成為金錢的奴隸,而是要成為金錢的主人。這無論對於多大的孩子都有幫助。

2. 做孩子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效仿的榜樣,因此父母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到孩子的性格。父母想要向孩子普及理財觀,那麼自己也要從在這一點上做好。

孩子總是“伸手要錢”,這是缺乏“理財觀”,家長先別急著打罵

成為孩子的榜樣,這樣一來,即便不教給孩子太多東西,他也能夠從家長身上學到相應的道理。

3. 引導孩子存錢

有良好的儲蓄習慣,是良好生活的開端。對於孩子來說,要在各方面引導孩子忍住自己的“慾望”,不買不必要的東西,不花不必要的錢。告訴孩子,把這些錢存下來,將來碰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就能夠憑藉自己的力量來購買,這樣所帶來的幸福感會更強烈。

孩子總是“伸手要錢”,這是缺乏“理財觀”,家長先別急著打罵

同時家長也需要注意一點。很多家長都喜歡在過年時,用“幫孩子存錢”的藉口,把孩子收到的壓歲錢要回來。結果當孩子需要這些錢的時候,又藉口說是為了他以後著想,長此以往孩子對於家長的信任會蕩然無存。等收到壓歲錢的時候,甚至開始隱瞞自己的父母,把它花得一乾二淨。

孩子總是“伸手要錢”,這是缺乏“理財觀”,家長先別急著打罵

父母當然可以將孩子的壓歲錢拿回來,但是要真正地幫他存好。如果父母為孩子單獨開一張儲蓄卡,並且記錄孩子在自己這裡存到的金錢數額,那麼孩子出於對家長的信任,更願意讓家長幫自己存錢,還能夠主動把錢交給父母來保管。甚至當父母提出需要這筆錢時,孩子也能夠欣然接受。

孩子總是“伸手要錢”,這是缺乏“理財觀”,家長先別急著打罵

培養孩子的理財觀,並不是要求他成為一個“摳門”的人,而是從金錢出發,讓他明白,什麼是必需的,什麼是不必要的。從而提高抵制誘惑的能力。

給家長推薦這套《兒童心理學教育手冊》,全套共5冊,從各方面入手,教你成為一個好媽媽。所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瞭解了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才能夠有效地將他培養成為優秀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