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不要把“打罵”孩子當成習慣,家庭暴力會“毀”了孩子

文|啞鈴媽媽

提起家暴,很多人都以為,這是夫妻之間的事。可是,讓人震驚的是,有的爸媽對孩子,也會採取暴力手段,有意的去“欺負”孩子。這對孩子來說,簡直就是童年噩夢,對孩子的一生都會有嚴重的影響。

爸媽不要把“打罵”孩子當成習慣,家庭暴力會“毀”了孩子

女孩童年時被全家人當成“出氣筒”,動不動就捱揍,父母是魔鬼嗎

回憶自己的童年,王小妹說,她的童年比噩夢都嚇人,她就是全家人的出氣筒。爸媽心情好了,就給她兩塊糖。爸媽的心情不好,她就要倒黴了。

媽媽不顧孩子的顏面,不分場合時間,只要想罵她,立馬就有髒話噴出來,一點情面都不留。爸爸比這更惡毒,喝多了酒就要撒酒瘋,抓到她就打。有幾次,她被爸爸用褲子上的皮帶狂抽,好長時間都不能坐著,一坐就疼。

王小妹坦言,她真的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她起初還會哭,但後來就不哭了,因為祈求爸媽饒過她,根本就沒用。爸媽生她的目的,可能就是為了對她施暴。

有一次,王小妹叫爸爸吃飯,爸爸說等一下,她就說了一句“再等飯就涼了”。結果,爸爸就甩給她好幾個耳光,打的啪啪啪的響,她記得特別清楚,頭都嗡嗡的了,她卻沒掉一滴眼淚。

王小妹說,她現在長大了,但希望在爸爸去世之前,把這些耳光還給他。她還盼著,在媽媽去世之前,把那些咒罵都還給媽媽。

爸媽不要把“打罵”孩子當成習慣,家庭暴力會“毀”了孩子

一個年幼的孩子,被一家人當出氣筒,爸媽非打即罵,孩子的無助和恐懼,一定達到了極限。長大以後,孩子才會有這麼深的憤恨。至於那份埋在心底裡,最“可怕”的願望,我們也說不清楚,到底是對是錯。

爸媽不要把“打罵”孩子當成習慣,家庭暴力會“毀”了孩子

1 孩子容易形成自卑的性格

長期遭受爸媽打罵,孩子的心理會扭曲,認為爸媽瞧不起自己,覺得自己是個多餘的人。孩子會有種被爸媽鄙視,活下去沒有價值的錯覺。一旦這樣,孩子的性格就會很封閉,格外的自卑,遇到事情也不敢正面去面對,沒有勇氣跟人交往。

2 孩子會恐懼跟爸媽交往

有的爸媽就是在找藉口,把打罵孩子當關心娃,甚至極個別的爸媽還會認為,生了孩子,就有權利打罵孩子!其實,這真的就是爸媽的誤區。

孩子在忍受爸媽打罵後,十分恐懼跟爸媽交往,這種創傷是永久性的,哪怕孩子原諒了爸媽,心底裡也會有疙瘩。有的孩子會等著爸媽老了,失去了打罵的能力後,才主動跟爸媽交往。另外,部分孩子會因此恨上爸媽,一輩子跟爸媽斷絕關係。

爸媽不要把“打罵”孩子當成習慣,家庭暴力會“毀”了孩子

反對家庭暴力,從爸媽自身做起

1 發火前,先冷靜三秒

爸媽在發火之前,先自己冷靜三秒,別舉起拳頭,或是張嘴就罵人。這種沒素質的表現,對孩子有惡劣的影響。哪怕爸媽的生活壓力很大,缺錢或是心煩,也要清楚,這一切都跟孩子沒關係,孩子的童年記憶只該快樂,不該痛苦,孩子是最無辜的人。

2 對孩子有耐心

孩子的問題多,做錯事情在所難免,哪怕孩子亂丟玩具,考試分數總是不及格,爸媽也需要有耐性,對孩子多點忍耐力。孩子不是故意惹人生氣的,只要孩子沒有主觀上的故意,就值得被原諒。爸媽要避免動手打罵孩子,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在表現出煩躁、想要暴力之前,先自我剋制一下。

爸媽不要把“打罵”孩子當成習慣,家庭暴力會“毀”了孩子

3 有效的提醒

動手成癮的爸媽,可以給自己制定一些有效的提醒。比如,把禁止動手的字條,貼在孩子的臥室。把禁止責罵的標語,當做手機屏幕保護。這些有效的提醒,能讓爸媽在下意識裡強化記憶,使爸媽自制冷靜,減少言行上的暴力。

4 尊重孩子

爸媽要把孩子當大人看待,平等友善的交往。爸媽也要習慣性的對孩子好,不嬌縱又有禮貌,把愛孩子養成自己的生活習慣。當爸媽很尊重孩子時,自然不會再動手打罵孩子。孩子的地位和爸媽一樣平等,家庭也就有了和睦,能避免家暴的發生。

家庭暴力下的孩子很可憐,他們的心裡明明很愛爸媽,卻也會因為爸媽的暴力無情,為此恨上爸媽。家暴就是妖魔,孩子恐懼憎惡,卻又無可奈何,唯一期盼的就是,爸媽們可以少動手,少責罵,多給孩子一份愛,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杜絕家暴,從每一位爸媽做起,還孩子的童年一生快樂的記憶。

爸媽不要把“打罵”孩子當成習慣,家庭暴力會“毀”了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