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罵,會影響孩子智力,運用南風效應,解決打罵難題

在《育兒大作戰》裡,我們常常可以看到裡面有一個媽媽時常會罵孩子很笨,有時候還會動手扇孩子。

這裡的孩子是一個可愛的小童星,可是每次背臺詞背得不好的時候,媽媽總是劈頭蓋臉的幾巴掌。

面對一些育兒嘉賓的質疑,她說自己自己是為了孩子著想,免得孩子今後被社會淘汰。

有時候家長們總是覺得自己打罵孩子是為了讓孩子更爭氣,是為了孩子的進步,但是很多時候,在你們的巴掌和斥責背後,是一顆顆受傷的心靈。

打罵,會影響孩子智力,運用南風效應,解決打罵難題

打罵,不利於孩子智力發展

美國著名的專家默裡施特勞斯曾經對美國多達800多名的2-4歲兒童進行智力的測試,結果顯示,沒有捱打的孩子比遭受體罰的孩子,平均智商要高5分。

他說:“那些時常在暴力下長大的孩子會出現反抗或逃跑的反應機制,而這些會影響孩子的智力,打得越多,孩子心智發展越慢,哪怕是打得很少也有影響。”

體罰帶來的負面影響很多,有研究表明孩子在輕鬆和具有壓迫感的情景中,大腦的發育情況各不相同,長時間處於恐懼狀態下的孩子大腦灰質的量通常比生活在沒有壓迫感中的孩子少,所以更容易出現智力下降的情況。

觀察他們的大腦可以發現,沒有遭受過體罰的孩子的大腦比遭受體罰的孩子大得多,黑暗的區域也比較少。捱打的孩子大腦容量缺少的部分,可能會讓他缺少一些能力,比如說智商較為一般、沒有同情心,容易對事業和精神健康方面產生影響。

湖北15歲神童覃瑤,因為神童的名號,從小收穫了許多的鮮花和掌聲,也收穫了許多的美譽和讚歎,年級12歲就被保送到高中,但是上高中後,成績急轉直下,後來更是因為被請家長,而選擇結束生命。

孩子曾留下過一封不好好學習,家裡人就不愛自己的遺書,同時有專家研究過造成覃瑤自殺的原因,這與覃瑤父母長期對她的打罵有關。覃瑤對女兒具有很高的期待,同時對她也十分嚴厲,覃瑤就算拿回一張只扣了一分的卷子,也會引來媽媽的巴掌,成績下降,媽媽更會狠狠地打她。

也許,打罵孩子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是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好孩子,但是家長的這些行為,反而對孩子產生反效果。

打罵,會影響孩子智力,運用南風效應,解決打罵難題

打罵,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之前有個親子節目叫《超級育兒師》,裡面有個8歲的孩子叫做辰辰,在媽媽的高壓政策下生活著,一言不合媽媽不是狠狠地責罵自己就是動手教育自己,孩子內心已經受到很嚴重的創傷。

只要犯了一點錯誤,媽媽就是非打即罵。後來,漸漸長大的辰辰也開始對媽媽進行反擊,在媽媽打他的時候會還手,而且還會詛咒媽媽去死,但是內心其實又很害怕自己還手給媽媽造成傷害。

本該無憂無慮的年紀裡,孩子承載了太多,讓一個本該天真浪漫的孩子變成一個暴躁又脆弱的孩子。

有一個有意思的遊戲叫做“巨人遊戲”,遊戲由兩個成人參加,一個扮演孩子,一個扮演父母,扮演父母的人站在椅子上,扮演孩子的人站在地上。

然後扮演父母的人斥責犯錯的孩子,一個比自己高大很多的人兇相畢露地指責自己,導致許多人感覺很不不舒服。結果遊戲結束後,扮演孩子的人有很多人痛哭流涕,也有很多人怒火中燒。

有些人表示想罵扮演父母的成人。大人尚且如此,當孩子在面對我們父母的打罵時,脆弱幼小的心靈肯定也深深地受傷了,會產生不安全感和沉重的恐懼感,對自己人格的塑造造成許多負面影響。

打罵,會影響孩子智力,運用南風效應,解決打罵難題

有研究結果顯示,長時間受到家暴的孩子,更容易有不良行為,有25.7%的孩子自卑,22.1%的孩子冷漠, 56.5%的孩子暴躁。

身上的傷疤經過時間的療愈可以癒合,可是心裡的傷害卻會年深日久地積累著。

心理學研究發現,在父母的暴力行為下成長的女孩,長大要組建家庭時居然也會找一些有暴力傾向的另一半。

這些舉動是因為女孩可能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綜合徵」。

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是一種心理疾病,是指被害者對加害者產生好感與依賴的心理狀態。

從小在父母的嚴酷行為下成長,深受父母舉動的影響,她們長大成人擇偶時會潛意識去尋找另一個施暴者。如果沒有遏制這種行為,這種模式還會經過後代延續下去。

打罵的教育會帶來太多的負面影響,影響身體、智力的同時,還對孩子人格的塑造造成不利影響。

打罵,會影響孩子智力,運用南風效應,解決打罵難題

暴力教育,會滋生犯罪

印第安那州曾經跟蹤過兩百多名的學生,這些學生都經受過父母不同程度的體罰,結果發現,攻擊行為越多的孩子,遭受的體罰更嚴重。

在新聞裡,兒童攻擊行為的報道屢見不鮮。

16歲孫女暴打自己高齡的奶奶,14歲的女兒打了自己的父親十耳光,12歲的留守兒童殺害自己的親生母親。

這些行為都是有根源的。

某城市曾經對4百多名少年犯進行調查,發現在責備與暴力行為中長大的少年犯罪率極高,高達到百分之八十四。

心理學研究發現,12歲之前,是一個孩子的基本人格形成階段,很多長大成人後的偏激行為都與童年遭受的暴力壓抑情緒有關。

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只會給孩子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甚至影響他們的一生。

打罵,會影響孩子智力,運用南風效應,解決打罵難題

那麼,如何解決打罵孩子的難題?

運用南風效應,解決打罵難題

蒙臺梭利博士說: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

心理學上也認為,所有人的心理疾病,都是受到童年時的創傷影響。

所以,在孩子年幼的時候,我們要採取正確的教育方式,才能讓他們擁有幸福的一生。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南風效應”:

北風和南風要比賽,看誰的威力更大,能夠讓行人把子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吹出了寒冷刺骨的強風,路上的行人因為忍受不了寒冷,更加把大衣狠狠地裹在自己身上。南風吹出了和煦溫暖的微風,行人覺得不冷了,就脫下了身上的大衣。

所以,溫暖比嚴酷具有更大的威力。根據南風效應,我們可以把嚴厲、暴力的教育方式看成是北方,把溫和、寬容的教育方式看成是南風,從南風的勝利中,我們可以知道和風細雨似的教導會比狂風暴雨般的棍棒教育產生更好的效果,在之後教導孩子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運用這個心理學來引導他們的行為。

打罵,會影響孩子智力,運用南風效應,解決打罵難題

1.拒絕暴力教育

“棍棒教育”的出現由來已久,也備受一些家長推崇。從古至今,也有很多的家長採取這種辦法。

但其實,這種方法是非常不可取的,這種教育方式也是十分不妥當的。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犯錯誤時,常常大發雷霆,不停地責罵孩子。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甚至有時候出言頂撞時,對孩子拳腳相加。

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希望孩子能改掉自己不良的行為,成為一個好孩子。但是,這種粗暴的方式,未必能讓能夠成為父母期望的樣子,更可能在長期的壓力下產生對父母的埋怨。

導致親子關係疏遠,甚至對孩子人格的塑造都容易產生不良的影響,很可能在父母的責備和棍棒下變成一個或暴戾或怯懦的人,而這也違背了父母為孩子好的初衷。

心理學家赫爾巴特說:孩子需要愛,特別是當孩子不值得愛的時候。

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是愛的交流,而不是暴力的訓斥。所以,從今天起,做一個不打罵孩子的父母。

打罵,會影響孩子智力,運用南風效應,解決打罵難題

2. 拿出做家長的耐心和包容

父母養育孩子,期間肯定會有很多的心酸與曲折,也會有許多想情緒爆發的時刻,但是當我們進入家長這個角色的那個時候起,就肩負塑造一個擁有美好新生命的任務,他們的一切都是全新的,也是充滿希望的,

養兒育女,最大的訣竅就是時刻謹記的耐心和包容。曾經有一次,朋友的孩子把他心愛的杯子打碎了,他非常生氣。但是他強忍著怒氣,對孩子說他很開心孩子沒有受傷,然後他又問孩子有沒有辦法讓這樣的事情不再發生。

孩子說以後不能在客廳裡玩球,後來想了想又補充說不能在擁擠的地方打球。換一種方式,用耐心代替暴力,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像南風效應一樣,讓孩子能更好地接受媽媽的教育,還能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相反,打罵可能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而不能很好地改正錯我。

不要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肆意地傷害他們,你們的打罵只能讓孩子懼怕,只有寬容和耐心,才能讓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

所以,打罵孩子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只會影響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真的為孩子好,就拿出耐心和愛心,尊重和理解他們的想法,平等地溝通,這才是真正好的教育,也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