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被困”廁所,寶寶步履蹣跚前來營救。網友:這孩子沒白養

想要了解育兒經驗、育兒故事、育兒趣事等,請第一時間關注我!

人世間有各種情、各種愛。但是最濃最深的愛,莫過於父母對子女的愛,和寶寶對爸媽的情。也許平日裡看不出來,一旦有事情發生,這種情、這種愛就體現得淋漓盡致。

媽媽“被困”廁所,寶寶步履蹣跚前來營救。網友:這孩子沒白養

一天,一位寶媽帶著寶寶在家裡,媽媽內急要去上廁所,結果忘了帶紙。家裡沒有別人,只有一歲多寶寶,寶寶剛剛學會走路,搖搖晃晃還走不穩。可是寶媽沒有辦法,因為自己沒有紙,被困在廁所裡出不來了。只好讓自己一歲多的寶寶幫忙。寶寶聽到媽媽呼喊,拿了紙巾包,艱難的朝廁所走去。一步挪了有三寸遠, 但是寶寶很努力,步履蹣跚地努力向前,很多次差點摔倒,真正是一個驚險,最終到了廁所,解救了媽媽。

媽媽“被困”廁所,寶寶步履蹣跚前來營救。網友:這孩子沒白養

故事看起來平淡無奇,但是這位寶媽真的被自己的寶寶深深感動了。才一歲多的寶寶,竟然為了自己的媽媽如此努力付出。看到這一幕,寶寶媽媽的眼眶溼潤了,自己辛苦懷胎十月生下來帶到現在,看到孩子這樣的表現,一切幸福和勞累都值了,各種艱難煙消雲散。

其實爸爸媽媽在帶孩子和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可以隨時利用一些小的實踐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既能和孩子有良好的互動,又能增進和孩子之間的親子情感。一舉兩得。在孩子能夠承受的範圍內,做一些事情可以使孩子的各項能力盡早發展。

媽媽“被困”廁所,寶寶步履蹣跚前來營救。網友:這孩子沒白養

例如,寶寶一歲多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先能夠聽懂爸爸媽媽在求助的時候讓他做的事情,比如說打開門、關門、拿鑰匙、遞手機、拿毛巾等等比較簡單的事情。兩歲多以後,孩子基本上語言和行動力都有了。開始讓他簡單的事情自己可以嘗試去做,比如說洗手、穿襪子,自己用小勺子吃飯、自己喝水等等。等到了三四歲的時候,就可以讓孩子跟著大人一起參與 大人的活動,這比玩那些枯燥的積木或者是遊戲有意義得多,而且直接參與了生活中的實踐 ,在以後的實際生活當中,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很強。

媽媽“被困”廁所,寶寶步履蹣跚前來營救。網友:這孩子沒白養

總之,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僅僅是把他帶大那麼簡單,在此過程中要讓孩子具備各種各樣的能力。要懂得父母與之間的感情。在長大以後孩子會更懂得感恩。幫助孩子,給他這些能力,孩子以後的生活無憂,父母們也能夠安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