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三天可見

“如果你不進入這個圈,就永遠聽不到這些聲音。”

僅三天可見

《僅三天可見》是姜思達主持的一檔明星社交實驗類綜藝。

有人說,這是姜思達版的《十三邀》。

“僅三天可見”這五個字,我們一點都不陌生。因為很多人的朋友圈正在使用這項功能。有時候它讓我懊惱,因為有意或者無意錯過朋友的那條動態,或者等有一天想起來那誰那天發了條“帶有我想要的東西”的朋友圈,但因為“僅三天可見”,我沒法回頭去查看了。

我是個分享慾望很強的人,樓下的貓繞在我的腳邊,路遇一條很醜的狗,吃了一頓好吃的,見到了好玩的,聽到了有意思的......我都想分享。

我一直覺得,那些我們“有感覺”的時間,不應該被埋沒。

但是隨著朋友圈人群種類的不斷壯大,我絕大多數時候發朋友圈變得謹小慎微,或者把絕大多數分享的慾望放到即刻上(現在即刻已經“死了”),微博上,微博新出品的綠洲上。

我無法控制自己的表達慾望,但我同樣無法控制自己在意別人對我表達慾望背後的反饋。

網絡奇怪,該說話的人不敢說話,不成熟甚至帶有惡意的句子或觀點卻遍地都是。

而,我不相信我們可以通過三天去了解一個人。我想,《僅三天可見》,可以讓我們簡單認識一個人吧。

僅三天可見

剋制不住想說於正的慾望,所以聊聊於正的那一期。

我想,應該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是很喜歡於正吧?(只是我想,而已)當微博上那些於正和姜思達battle的句子出現的時候,很多人會不喜歡他。我看到那些句子的時候,我是不太可以接受的。

但是當我看完一整期的時候,我對於正先入為主的想法有了些改觀。

首先,我羨慕於正的“正”。他是一個工作狂,並且在自己的事業上有所成就。而這些成就就是他應得的,甚至會覺得他應該得到更多,因為他很努力工作了。

他的直爽,他說他從來不參加同學會,是因為他自己覺得他的心態比同齡人更年輕。心態這種東西也可以歸類為想法。人以群分,所以我們其實在尋找的,不過就是和自己聊得來的人。既然大家的想法不在同一條船上,那麼就沒有必要同乘。

而現實生活著,很多人都做不到這一點。我記得《奇葩說》某一次的辯題就是要不要去參加同學會。傅首爾密集梗比較精彩,我記得那句,如果你的同學中有老師、醫生......爬也要爬著去參加同學會。

這是很現實的,是現實中很實用的觀點。

我們想要的是一種自私的掌控感,一種偷窺到的快感,想要發現一些利用的價值,想要發掘一些亮點。種種之類。

我之前刪過一位同學的微信,真實感受其實只有我自己心裡清楚。因為我很煩不斷扣著你的小辮子講的人,而很巧那些話剛好是可以傷到我的,於是我果斷刪了微信。我不想受那些無所謂的氣。我對別人的朋友圈沒足夠好奇。

大家不理解我的一條很重要的原因,大概就是,留著微信朋友的聯繫方式,萬一以後還能用到。我不太足夠幸運到所有的萬一都發生在我的生活裡。

我非常不認同這條“道理”。仔細想想,我們除了偷窺微信好友的朋友圈,我們還對那些好友做了什麼?不僅僅是吝嗇自己的點贊,甚至當你自己發某條朋友圈的時候還會屏蔽TA。

而於正就像姜思達說的那樣:興許絕大多數能打倒我們的事情,打倒不了他。

這就是我很佩服於正的一點,他永遠都是在成就自己,在別人不理解或者不贊同的目光裡。

姜思達問於正,你在意身邊的人快不快樂嗎?於正第一句說的是,不在意。然後說,我在意他們的快不快樂,但是他們的情緒影響不了我。

其實我非常承認我們應該變成那種非常有“禮貌”的人,非常圓滑的人,可以去附和別人的人。因為當我們擁有這些技能的時候,生活或者工作就會省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整個過程中,我發現姜思達有點為了挖掘而去挖掘,甚至為了找到想要的弱點,而帶有一點點的偏執和傷害吧。

就像導演說的,他想要找到的“人味”其實是一些負面的東西。(或者我認為是一些平凡甚至平庸的東西)你的人味其實是在想戳穿,戳穿他的一些弱點啊或者什麼東西,是有缺憾的東西。

其實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大家都會覺得有缺憾的那個面,或者那個故事才是一個人最真實的樣子。其實不是,一個人常常若隱若現的某個點,才是他真實的樣子。真實的樣子是會常常不刻意表現出來,以被大家看到或者感受到的。

所以當姜思達有點故意挖掘的時候,這的確不是一個合理的相處方式。

我們太喜歡用悲劇和缺憾去定義一個人。

在袁弘參加的那期,姜思達會一直說,袁弘沒有自己的標籤,沒有自己的顏色。沒有那種讓別人想到某個角色就非他不可的樣子。

但這不就是,絕大多數人的樣子,應該有的,正常的樣子嗎?

有時候我們太想看別人身上的不完美,當真的看到後,我們才會去承認,啊,我瞭解這個人,因為我挖掘到了別人不容易看到的地方。

當我們為了某種目的而去剖析別人,尋找歷史,冠以名稱,這也是一種傷害。

怎麼說呢,於正從表面上看,確實是絕大多人不喜歡的樣子。但重點就是一定有很多人看他不爽(或者不理解他),但那又怎樣,他不在乎。有句話說,有了足夠的世界觀後,這個世界便不足觀。用在我們自己身上,也是同理可得吧。

不在乎,那就真的無法打倒。

其實這樣的三天可見,肯定是不夠真實的。人們在別人的眼光中,都會矯飾,何況在億萬人身前的鏡頭之下。

但我覺得姜思達很不容易吧。

和池子一起的那期,池子的朋友開玩笑說,這就是肖驍吧。當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很想從姜思達的表情上尋找到尷尬或者憤怒。就像撞衫一樣。在我的心裡想,這應該比被於正說不夠美還要受暴擊一點。

僅三天可見,讓姜思達“被迫”去和一群合得來或者合不來的人相處,也讓我們看到,當我們自己和相吸或者相斥的人相處的模樣。

不管多理智的人,總會有一些預設的看法。作為一個正常的人,就有預設錯誤的情況。就像今晚我始終不願意去看火箭少女的那一期。

也不必把這個節目拔高到《十三邀》的高度,生命本就膚淺,流於世俗的時候,偶爾修正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