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导师不管,没有师兄师姐带。好事还是坏事?

雅勋


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


看到这个话题,小西想说每个人读研的经历有差异,其中有一路顺风的,也有一路坎坷的。
遇到好的导师,得学会感恩;遇到“不好”的导师,试试“少抱怨,多做事”,会有不一样的改变。
遇到导师管的少、没有师兄师姐指导的,不算是件坏事。事实上,在我们工作之后也常遇到类似的“磨砺”,比如说领导有点刁难、同事有点嫉妒,但是工作不是还得做!
当然,小西也不能睁眼说瞎话,非得争辩“导师不管、师兄师姐不带”是一件好事。但是,可以分享下我对这个问题的感悟。

在读研的过程中,我们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个“别人的导师”,如高额的助研津贴、撰写文章给学生挂二作、给学生推荐一份好工作、支持学生经常出去参加学术交流外加会后“考察”的,等等。
遇到导师不管,小西觉得不太可能是“3年硕士期间什么都不管”,而倾向于管理较少。不同导师的培养方式有差异,常见的有“手把手”教导、“散养”(大方向指导,细节不问)。
在我看来,两种模式下的硕士生经常是在彼此羡慕对方。之前,有学生跟我聊天,提到自己导师事无巨细都会管和问,每天得记录自己做了什么、什么未完成,每周、每月都得汇报进展。停下来就会被骂,他感觉自己非常累,不知道该怎么做。

比如说,他想做点研究,必须得写明实验方案、预期成果、预算费用等。和导师往返讨论几次方案后,时间已过去半个月或一个月。他非常羡慕其他同学的导师是“散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基本不管她们做什么,就看最终结果。多好啊!
小西聊这个导师不同培养模式的区别,并不是想替部分“师德不佳”的导师辩解,而是不希望一些优秀导师为培养学生付出心血后被误解。

事实上,在我们选择一些大牛导师的时候,就应该有这样的心理准备。自己也明白类似的导师,更多的是提供一些其他的益处,如导师的人脉、后期推荐工作、学院内部的竞争优势(如同等条件下的奖学金评定)等。
相对来说,这类大牛导师很少有足够的时间来指导自己的硕士生、博士生,更多的时间是放在对外学术交流和维持课题组的运行(找回项目和经费)。不过,对于挂自己名下的学生,应该也会安排年轻教师(第二导师)协助指导的啊。部分大牛导师(课题组带头人PI)也会自己指导的,比例不高,关键是看导师的性格。

有时候,我想说遇到“导师不管”时,想更换导师很难。作为学生不应该被动,而是主动找导师汇报交流,追着导师问。在自己课题研究中,设计方向、实验经费、测试仪器等方面遇到困难时,更应该主动找导师协调解决难题,而不是课题搁置不前。
至于,师兄师姐不愿意指导,有点小复杂。通常几类情况:
1自己是导师的第一批学生。
作为导师的第一个博士生,读博时我是课题组的大师兄。没有师兄师姐指导我,反而是我尽量帮师弟师妹一些。遇到这类情况,只能说让自己更辛苦些、努力些。之前,我还发过一篇文章就是说作为导师第一任学生的感受,聊的内容更多。

2自己开展一个新课题,师兄师姐们了解少。
硕士生做的课题,基本是来源导师的在研项目。在获批一个新项目后,会安排一些学生来协助完成,当然大课题组会让多名年轻老师、博士生或硕士生一起完成。在这个情况下,研究内容差异非常大的师兄师姐们,能给予的帮助也较少,自己可以主动找导师问或查阅文献。
3自己和师兄师姐关系不好,遭到冷遇。
作为导师,很少会干涉课题组内学生间的关系。只要是不出什么大问题,都是让她们自己协调沟通。在这个过程中,研一新生协助师兄师姐做点事,反过来她们给予一些指导,是比较常见的团队氛围。将心比心,自己作为师兄师姐,遇到一个师弟,啥都不帮忙,你会耐心认真的指导他吗?

当然,每个人读研的目的和目标都不同。对于部分仅需要借助硕士学历来获得一份好工作的,导师不管的情况下只要能顺利毕业即可。这样就更加谈不上好事、坏事了呢。
若是自己自律性差,导师不管、自己又啥都不做时,很容易影响毕业的。最好的建议是主动找导师,热情待师兄师姐,不管不理的状态会有很大变化的呢。你觉得呢?

小西的答题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西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答题最大的收获!

帅小西De


不是件好事

我一个朋友上研究生时导师就是什么都不管,前两年过得很轻松,除了上课没什么事可做,到了毕业写论文的时候作难了,从头到尾都没有导师指导,答辩前一天论文还没定稿,最后好几个同学帮忙才把论文搞定。

上研如果纯粹是为了混合文凭,导师不管倒是件好事,可以去干自己想干的事。


希希6847


研究生期间导师不管,师兄师姐也不带,这当然是坏事!上研究生三个重要资源:学校、导师、同门,其中两样都不占,这研究生一定会大打折扣。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最重要的作用是把方向。研究生的学习过程就像是在黑暗中行走,而导师,就是黑暗中的光源。有独立研究能力的研究生,相当于自带光源,导师把题目一定,把研究方向讲一讲,其实就可以不用管了。但实际上,大多数研究生,特别是硕士研究生,刚从本科阶段的基础学习中出来,还不具备独立研究能力,甚至专业知识也不够扎实,遇到问题,不知道该用什么知识去解决,完全是摸黑前进。

我当年上研究生的时候,学习积极性是比较强的,发现一个问题,就喜欢自己去研究,但一旦深入下去就会发现知识海洋之浩淼,完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比如有一次遇到一个有限元问题,因为本科根本没学过,所以自己去图书馆找了两本书来现学,结果发现课本离实用还有好远的距离,书看完了也没获得任何思路,就这样耽误了好几周时间。后来向导师求助,他稍一点拨,推荐了几篇论文,最后直接跳过基础理论,把问题给解决了。

所以说,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除了提供项目、实验条件、经费等,他同时也是专业知识的搜索引擎,他会的就会直接告诉你,或者指点你去学,不会的则会告诉你应该问谁。可以帮助学生节省大量的时候。否则,需要学生自己不断尝试不断碰壁,耗时耗力。

至于师兄师姐,就好像黑暗中与你相互搀扶的同伴,虽然他们也是摸黑前进,但他们已经探过的路,就成了你的经验教训。某种意义上来说,研究生是师兄师姐们带出来的,因为他们会的很多具体东西,导师都不会,也不一定遇到过,他们探索出来的解决办法,你直接拿过来用,会事半功倍。

如果没有导师的指导,也没有师兄师姐的指导,你的研究生生活就只有蒙着头前进。如果真的只能这样,个人建议你拿出大量的时间来读文献,读的文献越多,找到正确道路的机会才越大。其他方面,只有靠题主的悟性了。


高校人才真经


导师不带师兄姐弟不管,一定程度上使你在成长道路上行走的艰难加大,毕竟成功后你是孤独的,提前享受孤独也是一个不错的磨练!

再说都上研究生了证明你还是有点本事哦!导师再不管 师兄师姐不带 应该没有这么奇葩的学校吧!


李东子2


对于有创新特质的学子是好事,对于平庸学子是坏事。这种特质不是博览群书造就的,而是由先天特性与后天影响共同作用形成的。这种特质是发明家的特质。


弧菱渠立交桥


在指点的道路上成长,也不能一味地去照抄,也要有创新,所以我觉得不妥


景德镇567陶瓷丁子


没人带肯定是坏事。即使是导师也得学生帮忙,一个人也很难捣鼓出来啥东西


冰岛虎


导师管不管你影响并不大,但师兄师姐不带你真的就不是什么好事了。读了研究生你就应该明白读研是你自己的事,研究生还指望导师手把手教你做实验是一种非常不成熟想法。只能说明你思想上还没有完成从本科到研究生这种身份上的转变。


导师之所以称为导师而不是初中高中所称的教师,原因之外就在于导师只把握大方向,在最开始的时候帮你指定一个课题,但之后就要靠你自己了。导师会给你指一条路,但至个这条路上有什么坑,你会遇到哪些困难,这就要靠你去探索了。你要做的就是遇坑填坑,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必要时你可以找你导师商量,但导师也只会告诉你多着文献,其实有时导师也不知道该咋办,如果知道该咋办,就不用你探究了。

下面说师兄师姐的事,导师可以给你指定方向后具体到做实验时你就不得不和师兄师姐打交道了。以我自己为例,课题组有80人左右,但只有6个炉子,分别由6个博士师兄负责,负责人平时负责炉子的使用和维护,炉子坏了负责人要负责修好。有任何人要使用炉子都要经负责人同意。现在的问题是你一个刚入学的硕士,要炉子没炉子,要设备没设备,使用药品都得找师兄师姐借,如果师兄师姐不带你,实验根本无法开展。所以师兄师姐很重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理工科做不了实验发论文就别想了。


考研小秘书


有些事其实不能简单的下结论,好不好得看情况。

如果你的自律能力很差,你需要有人带着你

其实我就是这样的人,就是需要有人带着,这样我知道有什么事情可以做,我也可以决定我能做什么事情。所以如果你也是自律能力很差的人,没人带你就是坏事了,你需要有人带着看文献,带着做实验,带着写论文,什么都要靠别人带着,这样其实很容易出成果。

没人带,自主性强,更能使自己的想法落地

没人带的话,自由的同时也让你无所适从,这是把双刃剑。其实很多同学都是这样的情况,尤其是博士,没人带会让你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更好地践行你的想法,但是如果你自己不自律的话,那很可能整个人都会废了。


所以在我看来,你如果改变不了现状的话,一定要往有利于自己方案来解决,一定要学会自律,俗话说自律即自由!

最后,祝你研路一切顺利。更多考研咨询欢迎关注@看哥聊考研,大家一起讨论分享。


看哥聊考研


对于考研的学子来说,能够在290万考试大军中顺利上岸,绝对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但是最近一位网友却遇到了一点小问题,他在私下里告诉我自己在今年成功考取了北京某所985高校的法律专业研究生,但是他的导师却打电话直言不愿意带他,这让他非常困惑。

对于这位准研究生的遭遇,勘察家确实表示同情,被自己选中的导师拒绝确实会伤到我们的自尊心和面子。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毕竟作为一名准研究生,我们在学历上已经有了足够的优势,不论跟随哪个老师,未来都会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导师之所以不愿意带你,无非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如果你的导师在电话里直言不愿意收你为学生的话,在我看来无非就只有下面这些原因:

第一,你没有提前联系导师。联系导师是一门学问,有的同学在考研初试时就已经联系了本专业的导师,有的同学在复试前和复试后联系了心仪的导师,而你在整个考研历程中甚至都没和导师说过几句话,你说导师怎么会选择你呢?假如你作为一名导师的话,在一名经常与你交流的学生和一名你从未了解的学生中,你会选择谁呢?

第二,你的自身实力比较差。现在很多高校都实行硕士导师双向选择,虽然你选择了心仪的导师,但是在导师眼里你可能是一个实力较差的学生,所以不愿意带你。

第三,你的行为令导师不满意。一般情况下,导师不会直接打电话坦白告诉你不愿意带你。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很有可能是你的某些行为令老师不满意,所以才会不愿意带你。

如果我们当初选择的心仪导师告诉我们不愿意带我们的话,我们也不要过度的伤心,因为研究生期间导师虽然重要,但其实更多时候靠的是我们自身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