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接“地氣”的開髖瑜伽體式,幫你全方位打開髖!

先通過我的一個小故事向大家介紹一下可以開

的瑜伽體式——青蛙式 Mandukasana


到今日,我還清晰記得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的場景。

那會其實是無意間趴在地上,腿不自覺抬起又放下打開。因為覺得這樣膝蓋更舒服,下面空間更寬,趴著會不吃力。於是喜歡那樣趴著, 手撐著自己看書、記筆記。

朋友走過來說,哇你練習多久,怎麼青蛙趴這麼容易,身體好開。

我心裡捉摸著…青蛙趴是什麼東西?好開又是什麼?

尋思著不知如何接下去,於是簡單回答,嗯,因為這樣習慣了。

從那會起,青蛙趴和身體打開這兩組詞語成了不解之謎。

直到後來真正學習到這體式時,才明白,原來是瑜伽體式裡面經典體式之一。

其實我個人不大喜歡用“身體開不開”去描述做到體式的程度,

開不代表瑜伽練習就很厲害很棒;不開也不代表不適合練習瑜伽。


最接“地氣”的開髖瑜伽體式,幫你全方位打開髖!

大青蛙趴,是不是真的像只大青蛙

為了讓自己有新的感想,拋開從別處聽來的習慣稱呼,開與不開都不影響我們的瑜伽練習。

因為,瑜伽體式想表達的開, 也可以用空間感去代替,這樣更貼近我們對自己身體的理解。

隨著長時間練習,不自覺你的身體可能會更適應一個體式,哪怕和教科書上畫的不是一模一樣。

當身體少了束縛感,不拘謹不緊張後,呼吸的順暢,和對那一刻的享受。這些都是練習瑜伽體式的目的和成果。

從另一個角度去認知體式,說不定能夠讓自己身體表達出驚訝的成果。

關於瑜伽青蛙式的練習,之後會有視頻教學發佈,敬請期待。


下面先向大家介紹一下練習方式 :

青蛙趴是我們常叫的名字,看似簡單,但是是一個對打開髖關節和對下半身關節靈活性都要求較強的體式。

一定要確保去充分熱身和準備膝蓋和腿部,臀部這些部分。

推薦體式準備:

孩童式

寬版坐立前屈

蝴蝶式/束角式

從瑜伽雜誌裡看到也有其他方式,例如阿斯湯加練習者,會至少做十次拜日式後,外加一系列站立等等體式來熱身做準備。

體式進入:

剛開始不必全身都貼向地面,可以多練習讓髖關節打開,保持身體與地面一定距離。

保持腹部肌肉也啟動,這樣避免臀部上翹給腰椎帶來的壓力。


1. 從四點式進入


最接“地氣”的開髖瑜伽體式,幫你全方位打開髖!

四點式進入準備


2. 身體慢慢朝前打開,選擇合適尺度,屈雙肘支撐


最接“地氣”的開髖瑜伽體式,幫你全方位打開髖!

青蛙式,慢慢調整腿

3. 可以一隻腿打開寬於臀部,另只腿隨意造型 (初學時)


最接“地氣”的開髖瑜伽體式,幫你全方位打開髖!

額頭可觸地,全身放鬆

4. 挑戰自己,雙腿慢慢嘗試打開


最接“地氣”的開髖瑜伽體式,幫你全方位打開髖!

手臂可以分開,也可以雙手合併


5. 肚皮保持稍微離地 (下面可以放墊子支撐體重)

6. 選擇舒適角度,確保呼吸順暢

7. 停留三十秒到兩分鐘

如果是新的一天練習,我也是逐漸從身體離地很高開始,才能能夠慢慢做到全趴的效果。步驟很簡單,需要更多是對自己身體的耐心和理解。


另一種青蛙趴體式:


最接“地氣”的開髖瑜伽體式,幫你全方位打開髖!

腿部預備


最接“地氣”的開髖瑜伽體式,幫你全方位打開髖!

嘗試抬頭、抬胸


最接“地氣”的開髖瑜伽體式,幫你全方位打開髖!

注意觀察膝蓋的感受


最接“地氣”的開髖瑜伽體式,幫你全方位打開髖!

收回,調整休息


體式好處:

加強背部肌肉,提升臀部和大腿部分新陳代謝。

最重要,體式關注於下半身,幫助我們意識和帶動身體朝下能量的穩固。


注意事項:

如有膝蓋不適,請謹慎練習。

退出青蛙式後,大家可以做一做瑜伽下蹲和英雄坐去綜合一下練習效果。

嘗試讓打開的臀,腿慢慢收回身體中間。


謝謝閱讀

Namast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