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3未大規模入役前,巨浪-2仍然是海基核打擊的中堅力量

距離巨浪-3的最新一次試射已經過去了3個多月,前幾次的試射都取得了成功,想必再過不久這款導彈就會正式進入我國海軍的戰鬥序列,正式承擔戰備任務。人們把射程達到8000公里以上的導彈定義為洲際彈道導彈,而我們之前裝備的巨浪-2潛射洲際彈道導彈射程剛剛邁入8000公里的關卡,雖然可以依靠技術手段繼續提升射程,但對於我國這樣的大國來說,這樣的威懾能力還是不足的。為此,我們進行了巨浪-3的研發,而新的巨浪-3射程可達12000公里,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洲際彈道導彈,威懾能力相比於巨浪-2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我們都知道雖然導彈已經試射成功,但是大規模進入部隊服役和形成戰鬥力還是需要時間來磨合的。而在這段磨合期間,巨浪-2依舊是我們海基核威懾的中堅力量。

巨浪-3未大規模入役前,巨浪-2仍然是海基核打擊的中堅力量

參加國慶70週年閱兵式的巨浪-2潛射洲際導彈

而巨浪-2也去於70週年國慶閱兵式上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巨浪-2是我國海軍現役094型戰略核潛艇上的新型潛射洲際導彈,兩者的互相結合是我國海基核力量有著可靠的二次核反擊能力。巨浪-2採用了頭部雙整流罩,水中尾整流罩,水中主動空泡降阻、水面點火等設計方式。可能我們普通人看到這些並不覺得有什麼,據軍事專家透露到,這些技術是非常複雜的,目前世界上也只有我國將這些技術全部應用到了潛射彈道導彈上面,就算是強如美國的“三叉戟”Ⅱ-D5、法國的M51、俄羅斯的R-30“圓錘”,也只是用了一種或幾種,而我國在“巨浪-2”上面全部應用了這些技術,雖然“巨浪-2”在射程方面可能還不如這些導彈,但是在其他的性能上面,“巨浪-2”是佔據了優勢的,而新研製的“巨浪-3” 在射程方面已經達到了12000公里,在射程方面已經不輸於這些導彈,而且“巨浪-3”作為後起之秀,其內部的電子設備、自控儀等設備都會比這些導彈領先一點。

巨浪-3未大規模入役前,巨浪-2仍然是海基核打擊的中堅力量

蓄勢待發的巨浪-2

我們都知道,射程是衡量一個國家戰略核導彈的重要技術指標,根據美國方面的報道,“巨浪”-2射程為8000公里,可以攜帶分導彈頭。也有部分專家認為,我國的“巨浪”-2極限射程很有可能不是這樣的。不過,8000公里也確確實實是經過我國官方文獻證實的,但是那是在當時我國的科技水平基礎之上論證而來的。例如,2米直徑的固體燃料發動機最早就是按照合金鋼殼體來考慮的。 當時我國固體燃料水平也就是隻有端羧基聚丁二烯(CTPB)這樣的三代固體推進劑。在技術成熟後我國就宣佈在“東風”-21D導彈的第一、第二級上面採用碳纖維殼體。同時,官方數據也給出證實,“巨浪”-2和“東風”-41均已使用碳纖維殼體。

巨浪-3未大規模入役前,巨浪-2仍然是海基核打擊的中堅力量

海中利劍“巨浪”-2

而影響戰略核導彈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固體燃料推進劑,美國和法國目前都使用了硝酸酯塑聚醚(NEPE)這樣的第四代固體燃料推進劑,美國的“三叉戟”Ⅱ-D5就使用了NEPE-75。至於我國,在這一方面和西方的差距不大,我國研製出了和NEPE同等級的第四代固體燃料推進劑,被命名為N-15,後來又推出了改進版的N-15B,而更高級版的高密度比衝的新改進型推進劑也已經完成。N-15在性能和美國這些發達國家相比絲毫不遜色,有些指標甚至還超過了NEPE,同時N-15已經被廣泛應用到了我國的各種戰略核導彈之上。

這也是小編之前說“巨浪”-2的射程還可以提高,通過這兩種方式的改進,相信“巨浪”-2的射程肯定能超過8000公里,根據外媒的相關報道,使用多種新技術的“巨浪”-2在佔據局部優勢的情況之下最大射程不少於1.2萬公里,至少能夠攜帶6枚分導核彈頭。雖然這是外媒的相關估計,但是有了這些新技術的改進,10000公里肯定是沒有太大問題的。目前,我們已經試射了多次的“巨浪”-3,均取得了成功,射程也達到了12000公里左右。而我們的“巨浪”-2在應用了新技術之後,和同類型的潛射洲際彈道導彈相比,還是佔據著優勢的。等我們裝備了“巨浪”-3,我們的威懾能力就能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核潛艇在本國領海就可以完成核打擊任務,不用遠涉重洋的去尋找發射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