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東風-41、巨浪-2足以覆蓋全球,為何還要研製新一代戰略轟炸機?

在“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中,戰略核潛艇所具備的核威懾無疑是最強的,洲際導彈次之,如東風-41和094巨浪-2已經可以覆蓋去全球,威懾力已經足夠強大。而戰略轟炸機因核威懾力有限似乎處於“可有可無”尷尬處境中,那為何我們還要堅持研製戰略轟炸機甚至隱身戰略轟炸機呢?

東風-41、巨浪-2足以覆蓋全球,為何還要研製新一代戰略轟炸機?

完整的“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更具威懾

一個國家擁有的核打擊手段越多,其保衛自身安全的能力也就越強,同時國際地位也就越高,所以,擁有完整的“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是每一個核大國所夢寐以求的目標(這個也要視能力而定),而戰略轟炸機相比於洲際導彈和戰略核潛艇雖然沒那麼引人矚目,但研製戰略轟炸機擁有完整的“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更具威懾。

東風-41、巨浪-2足以覆蓋全球,為何還要研製新一代戰略轟炸機?

戰略轟炸機可以應用於常規戰場

其實,不管洲際導彈還是戰略核潛艇,不到萬不得已它們不會實際應用於實際戰場的,更多是依靠有效的戰略核威懾以維護本國的和平以及國際地位。而戰略轟炸機就不一樣了,戰略轟炸機以其巨大的載彈量和較遠的航程,不僅能攜帶核導彈,更能攜帶大量的常規導彈、炸彈應用於實際戰場,這一點是洲際導彈和戰略核潛艇所不能比的。

東風-41、巨浪-2足以覆蓋全球,為何還要研製新一代戰略轟炸機?

戰略轟炸機比較靈活

而且,有道是“抗議一千次一萬次,也不如戰略轟炸機的翅膀扇動一次”。雖然,洲際導彈和戰略核潛艇的威力更大的一些,但戰略轟炸機的核威懾卻是“有形”的,因為不會有哪個國家會發射洲際導彈到別國家門口引爆,而戰略轟炸機卻可以經常飛到別國家門口,並亮出核導彈以達到“有形”的威懾。

東風-41、巨浪-2足以覆蓋全球,為何還要研製新一代戰略轟炸機?

戰略轟炸機較為“便宜”

根據軍事專家的介紹,目前一枚洲際導彈的造價在2億美元以上,約合兩架殲-20的價格,價格並不算高,但是洲際導彈發射之後就沒了,屬於“單次消耗品”;而戰略核潛艇的造價則更貴,全球均價至少在30億美元之上,其中“哥倫比亞級”核潛艇造價更是高達120億美元。

東風-41、巨浪-2足以覆蓋全球,為何還要研製新一代戰略轟炸機?

雖然戰略轟炸機的造價也不便宜(全球均價在5億美元左右),但它與其他類型的飛機一樣的,是可以循環使用的。一般一架轟炸機經過適當的維護和升級之後,是可以服役3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這樣算下來,戰略轟炸機的使用成本相比洲際導彈和戰略核潛艇是便宜不少的。

東風-41、巨浪-2足以覆蓋全球,為何還要研製新一代戰略轟炸機?

總之,對於核大國來說,戰略轟炸機本身就是組成“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不可或缺的力量。另外,戰略轟炸機不僅可以應用於常規戰場,而且他所產生的核威懾也是“有形”的,相比於洲際導彈和戰略核潛艇,戰略轟炸機的使用成本更低,這也是為何我們研發新一代隱身戰略轟炸機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