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海陸豐:他是彭湃之子,為共和國掀起核"巨浪"


今年的國慶大閱兵,在東風-41、東風-17的光芒下,首次亮相的“平頭哥”巨浪-2略顯低調,但其地位和力量不容小覷。作為戰略核武器與核反擊力量,以戰略潛艇為發射平臺的潛射遠程彈道導彈巨浪-2被稱為大國長劍、定海神針。

汕尾海陸豐:他是彭湃之子,為共和國掀起核

而為國掀起核“巨浪”的背後,離不開一位老人的身影,他是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的總設計師,是中國第一個核動力裝置的主要設計者,也是第一座核電站的主要技術負責人。

他,就是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核動力專家,革命先烈彭湃之子彭士祿。

汕尾海陸豐:他是彭湃之子,為共和國掀起核

顛沛童年

對於很多人來說,童年都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可對於彭士祿來說,卻是個例外。彭士祿的父親彭湃,是我黨早期的農民運動領導人,彭士祿3歲時,母親蔡素屏犧牲,一年以後,父親彭湃又在上海龍華被秘密殺害,犧牲時年僅33歲。

汕尾海陸豐:他是彭湃之子,為共和國掀起核

彭湃、彭絳人、彭士祿三人合影,彭湃親題“彭湃及他的小乖乖”

為了躲避國民黨政府的“斬草除根”,彭士祿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牢獄之災,甚至一度淪為乞丐。直到1940年,周恩來託人輾轉找到彭士祿,並送他到延安,這才結束流浪的生活。

汕尾海陸豐:他是彭湃之子,為共和國掀起核

1933年7月國民黨政府在《南山剿匪記》和《廣州日報》上刊登大幅小彭士祿入獄照片,注有“共匪彭湃之子被我九師捕獲”等字樣

與核結緣

在延安中學,彭士祿的同班同學都愛稱呼他“老班長”。彭士祿常常對同學們說:“我們的父母經過殘酷的鬥爭,有的流血犧牲了,要不好好學習,怎麼對得起自己的父母親,怎麼對得起黨?”

1951年,品學兼優的彭士祿被選派留學蘇聯。就在彭士祿刻苦學習的時候,美國發生了一件大事:1952年,人類第一艘核動力潛艇在美國東海岸成功下水。

汕尾海陸豐:他是彭湃之子,為共和國掀起核

1956年,國防部副部長陳賡到蘇聯訪問,密召彭士祿,陳賡問他:“中央已決定選一批留學生改行學原子能核動力專業,你願意改行嗎?”“只要祖國需要,我當然願意。”從那時起,彭士祿與核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汕尾海陸豐:他是彭湃之子,為共和國掀起核

彭士祿在蘇聯

為國報效

20世紀五十年代末,彭士祿學成回國,被安排在原子能所工作,主攻核動力。1959年,蘇聯以技術複雜、中國不具備條件為由,拒絕為研製核潛艇提供援助。為此,毛澤東提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成為彭士祿和同事們必須面對的現實。

當時國家經濟困難,人才奇缺,但彭士祿和同事們士氣高昂。“困難時期,我們都是吃著窩窩頭搞核潛艇,有時甚至連窩窩頭都吃不飽。糧食不夠,挖野菜、白菜根吃……那時沒有電腦,就拉計算尺、敲算盤。那麼多的數據,就是這樣沒日沒夜算出來的。”彭士祿回憶說。

汕尾海陸豐:他是彭湃之子,為共和國掀起核

“一聲令下,打起揹包就走”,彭士祿告別妻子兒女隻身入川,主持建造中國第一座1:1核動力裝置陸上模擬堆試驗基地。

汕尾海陸豐:他是彭湃之子,為共和國掀起核

彭士祿與聶力將軍(聶榮臻元帥之女)在車間調研

1965年6月,核動力裝置陸上模擬堆和裝配潛艇的藍圖設計完畢,彭士祿又攜全家與戰友們一起,秘密來到四川一個長滿荊棘、野花遍地的偏僻山溝。這裡, 生活區離工作區數十里地,沒有燃料、沒有蔬菜,子女入學、入托無門,只能被鎖在家中與小人書做伴……

汕尾海陸豐:他是彭湃之子,為共和國掀起核

第一代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廠房

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種種困難,1971年7月1 日,中國核潛艇首次核能發電成功;1974年8月1日,藍色的北海上,雄壯的軍樂聲迴盪,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命名為“長征一號”正式編入人民海軍的戰鬥序列,毛澤東“可下五洋捉鱉”的願望終於得以實現了!

汕尾海陸豐:他是彭湃之子,為共和國掀起核

第一代核潛艇工程四位總師合影(左起趙仁愷、彭士祿、黃緯祿、黃旭華)

只用了6年時間,中國就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後,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奇蹟”的背後,離不開以彭士祿為首的科研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

核電先鋒

將核能服務於社會、實現和平運用核能的理想,是包括彭士祿在內的核動力專家的畢生心願。核潛艇研製成功後,彭士祿從軍工轉入民用領域,投入到核電站的研究和創建工作,為大亞灣核電站以及秦山核電站二期工程做出了突出貢獻。

汕尾海陸豐:他是彭湃之子,為共和國掀起核

1991年4月,根據張愛萍將軍的提議,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組織力量,撰寫中國導彈核潛艇的誕生歷程,直到這時,彭士祿的事蹟才為人們所知曉。國內外很多人稱讚他是“中國核潛艇之父”“中國核電站創建人”,對此,彭士祿堅決反對。

“我不過是與同事合作,為中國的核事業做了該做的事。”這是彭士祿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汕尾海陸豐:他是彭湃之子,為共和國掀起核

主要參考文獻:

楊志宏:《彭士祿:英烈之子的核動力人生》,《今日科苑》2019年第2期

傅寧軍:《彭士祿與中國核潛艇》,《炎黃春秋》1998年第1期

張勇:《中國核潛艇事業的開拓者——記核動力專家、彭湃之子彭士祿院士》,《世紀橋》2009年第5期

呂娜:《中國核動力事業的拓荒牛》,《求知導刊》2014年第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