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園被列入失信名錄

追蹤丨慈心園已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省政協委員呼籲:“引入預付費第三方監管”

大河客戶端 2020-03-24 18:29:19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楊書貞

3月23日,鄭州數十名孕婦“大腹便便”上街維權,據其稱,金水區慈心園母嬰成長機構吸納百餘名孕婦預付費充值300萬元,如今失聯。經大河報報道後,事件迎來新進展。

【追蹤】鄭州婦聯、街道辦、市場監管部門介入

大河報記者獲悉,目前,鄭州婦聯、未來路辦事處、未來路工商所已經介入。慈心園委託一位朱姓律師與五名維權代表在未來路辦事處信訪辦達成初步約定。朱律師承認慈心園不能復工是因為資金鍊斷裂,需要進行資產重組,並全權負責該項事宜。朱律師承諾4月1日前給客戶明確答覆。資金注入成功後,會給出消費者預付費退還方案及明確復工時間。

【動向】慈心園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鄭州金水區未來路工商所負責人告訴大河報記者,目前已經受理此項投訴,也在想辦法聯繫商家進行調解。“如果找不到商家,或者調解不成,建議消費者走法律程序。”該負責人說。

目前因為企業失聯,市場監管部門已經把慈心園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企業法人代表及相關股東將無法再繼續進行企業經營、註冊登記、相關變更等。“不能註冊其他公司了,系統自動關聯,會顯示異常。”該負責人稱。

但對於慈心園“到底是屬於經營異常還是跑路詐騙”,該負責人表示“我們也無法鑑定,這個需要公安、法院等部門進行裁定。如果走法律程序,法院將其列為‘失信被執行人’,那麼企業法人將無法乘坐高鐵、從銀行貸款等。”該負責人告訴記者。

【聲音】省政協委員:引入第三方監管,設立預付費“支付寶”

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吃飯、洗車、美容、剪髮,各類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消費領域中,充值卡、預付卡、會員卡等並不鮮見。然而,與辦卡前的承諾有著天壤之別,辦卡後商家“提高消費門檻”,甚至卷錢“跑路”也並不鮮見。今年“3·15”期間,官方發佈數據顯示預付費消費依然是消費投訴“重災區”。

省政協委員胡會東關注預付費消費許久。他告訴大河報記者,在生活中,他和他的家人、朋友都曾遭遇過與預付卡有關的侵權行為。“我曾經用百度搜索了一下‘預付卡投訴’這幾個字,搜索結果居然高達近300萬,這是一個觸目驚心的數字。”

去年兩會期間胡會東就提交了一份解決預付費消費糾紛問題的提案。他建議在預付卡的發行、使用中,應當引入第三方監管的管理辦法,為預付卡的使用者提供一個類似於“支付寶”的第三方資金監管平臺,將消費者預存在商家預付卡上的費用按照一定比例,委託銀行第三方機構管理,並列入監管賬戶,一旦有涉事企業發生跑路情況,可有效啟動賠償機制。

【提醒】慎重辦理大額消費卡

今年“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期間,鄭州發佈市民消費維權大數據,2019年鄭州市各級消協接到的生活社會服務類投訴位居首位,投訴問題集中在預付卡糾紛,以美容美髮、運動健身、洗滌和教育培訓等領域多發。反映問題較多的是店家中途轉讓或閉店關門無法消費、拖延消費者提出的退費要求等。

鄭州市消費者協會陳曉豔告訴記者,預付式消費中對於預交資金缺乏有效監管,經營者誠信缺失或經營不善等多種原因造成消費者損失。為此,她提醒消費者:慎重辦理高額預付式消費卡,應對自己的消費習慣有清醒的預測,避免辦卡後長期不消費進而引發退卡糾紛;在辦理健身類預付式消費卡前,應先實地體驗場地設施和服務水平,對經營者的資質、從業人員的技能和服務水平進行綜合考慮,儘量不要在店鋪未開業裝修期間辦卡,以規避消費風險。此外,消費者還應增強契約意識,對於經營者的承諾事項應訂立書面協議,在協議中明確違約責任和退卡的相關條款。同時,切記在每次消費後保留消費憑證,消費單據中應註明消費金額和餘額,以免發生糾紛時缺少保障自身合法權益證據。

【即刻點評】看到這個消息,很是氣憤。慈心園詐騙的魔爪竟然伸向了孕婦這樣一個特殊群體,人性喪失殆盡,當誅滅九族論處之。而對於此案件的進展情況,我有幾問,請相關單位回覆:

一、慈心園的資金斷鏈是誰之過?難道要把慈心園的資金問題轉嫁於這一群孕婦頭上來嗎?慈心園收取的這群孕婦的300萬元的預付費到哪裡去了呢?相關部門有沒有展開調查、查封、追款行動?

二、朱姓律師的“4月1日給予答覆”的回答,請問是什麼答覆?等到4月1日,答覆受害群體慈心園乃詐騙行為,我無能為力?現在有沒有有效的解決方案?受害群體的訴求是什麼,代表慈心園的朱律師清楚嗎?能解決嗎?

三、朱律師說商家現在處於失聯狀態,那你朱律師又代表的誰?你的代理費從哪裡來?難道你是在給慈心園做公益嗎?如果是,那請朱律師先把受害群體的300萬的預付費給退還了吧?現在疫情警報尚未解封,請朱律師告訴我們,商家失聯後能跑到哪裡?上天了,還是入地了?

四、未來路工商所不能定性慈心園的詐騙行為性質,是推諉扯皮還是專業水平不夠?這樣的事件,很難定性嗎?會不會是其它隱情?“慈心園會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名單”的官方說辭,到底能給這群特殊的受害群體帶來什麼好的結果呢?恰逢3.15消費者維權期間,工商部門在幹什麼呢?在抗疫一線嗎?請問你們的主業到底是什麼?消費者權益到底怎麼保護?

以上問題,我們還會繼續跟蹤問詢,請相關單位和相關人能夠及時回覆。

即刻國際致力於為企業、公眾人物、地方政府、非政府組織開展危機處理與品牌建設服務。如需服務,請搜索、關注今日頭條“危機公關顧問龍晉公”,發私信說明情況。

有危機,即刻公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