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自建房,想把地基提高一米,是用哪种基础合算?

笔架山下小蜗牛


大家都知道现在沙子贵, 石子也要花钱买,我们农村什么多土多,农村用方便不用花钱,我看挺划算。



民工四哥


农村自建房,想把地基提高一米,是用那种基础合算?你家是在河边!还是黄河滩!要把地基提高一米?现在新农村的文明化建设非常好,你这样做邻居会闹予盾的。若是独门独户我也不赞成地基高出一米,那得六阶台极高,上下不方便,家里有老人小孩多燥心!我邻居地基高,我盖二楼时没踗上,地基提高了35公分有回我喝酒高了,一脚下去落空碰掉了一颗门牙,去牙科补了四个化钱不说那牙医用电动钻放嘴里的场景现在想起都心跳肉战的!那时我也就四十来岁,若放现在还不知闹多大麻烦哩。地基要稳不在高,地圈梁是钢筋水泥结构,宽25公分以下,高不过三十公分,二层的三道圈梁四根或六根抗震柱,三层四道圈梁。这效果很好,七级以下无虞,七级以上地震就是裂点纹了也倒不了,人是安全的。现在环保查得紧,农村红砖厂都散了,砖价、砂石价、人工价飞涨,何必弄那高呢!街门比外高六到八公分,水利!小院和主房落差在18或20公分好看,二阶台级的36公分也行。


星辰191549800


我们农村自建房从老一辈人就讲究地基要打高,但如果协商不好很容易引发“战争”,可见过去对地基加高十分重视,不仅关乎地基的牢固,而且能防潮防水,也让住房的人家不至于矮人一等,平时面子有光。俗话说“要想家业不动摇,根基高度必须好”,那如题主所说,地基加高一米,用哪种基础合算呢?



一、基础作为连接土层地基和房屋的中间结构,在农村建房最常见的基础有条形基础、独立基础、井格基础、筏形基础、桩基础。其中条形基础在农村建房最为常见,材料多用红砖和混凝土结合的砖混材料。随着,近年红砖的资源浪费被国家禁止,但市场决定它依然有存在使用,而且我们农民对红砖的感情不低于“混凝土对钢筋的依赖”。

条形基础主要由墙体作为主要承重结构,因此不可随意拆除或者改动,基础布置则按照墙体的布局,在地基上呈条形排列,能抵抗大部分的抗剪和抗弯力,在众多基础中造价最低,最实用。但缺点也很明显,如墙体不可随意拆除和改动,而且如果地基土层过软或者夯实处理不平,容易导致房屋基础不均匀下沉,墙体开裂。


二、独立基础为框架结构或者独立柱支撑,基础承重由面及点相对独立。此种基础地基挖土较少,机械及人工整地基费用低,但是如果房屋上部静载荷大,单位基础面大于5米十分浪费。好处是,能很好的应对地基土层软造成的房屋不均匀下沉,防止墙体后期开裂,而且墙体仅为横向拉筋,可部分拆除和改动,但独立基础支柱不可破坏。适宜后期的装修改动。

三、井格基础为条形基础的进化版本。在条形基础沿上部墙体排列时,为了防止条形基础的不均匀下沉,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在条形基础布局上添加纵横衔接,做成交叉的井字格形,解决了条形基础的缺点,而且本质上仍是条形基础,造价较低。在目前农村较为常见。



其它的造价综合以上农村自建房的基础形式,我个人感觉您加高一米,加大了基础的深度和高度牢固性,比较适合井格基础,不仅造价相对较低,而且基础整体性较好,对后期的房屋墙体裂缝有很好抑制作用。但是,保险起见,建议您找专业的施工人员咨询具体基础选择和布置需要。毕竟对咱们农村人建房可不单单是住房和娶媳妇,它还是我们老家的“根”,必须牢固。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想了解更多三农信息,请关注“瞳影简生”!谢谢!


瞳影简生


农村自建房,想把地基抬高一米,最合算的是哪种基础呢?我认为,只有两种基础形式是最合算的,也适用于农村大部分地质情况,那就是独立基础和井桩基础。

这两种基础形式也是农村自建房用的最多的,农村自建房因为大都层数不会太高,大都也就在2~4层,所以基础都相对简单,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两种基础为什么合算。



1,工程量比较小,施工速度比较快。

我们拿独立基础来说明一下,一般的农村自建房桩位不会太多,在15~20这个数字之间。地质承载力够的话,深度都在2~4米之间,按照农村的施工速度,一个星期就可以全部做上来了,速度还是非常快的。

由于桩位不多,而且独立基础桩位都不会太大,大概1.5~2.5米的大小,所以不用全部开挖土方。有的甚至选择先开挖一半,等做上来了再挖另一半,同时回填已经做好的,这样工程量也不是很大。



2,造价比较低,适合农村自建房。

这两种基础形式,相比条形基础和满堂基础,造价都要低很多。钢筋、混凝土用量少,土石方工程量少,同时人工也会少了很多。

在我们老家,有85%的人都是选择这两种基础形式。一栋150平方的独立基础,18个柱位,挖深平均2.5米,做到圈梁的位置也就是花个3~5万,算很低了吧?


3,对各种不同的地质情况适应性强。

这里分两种情况,如果地质情况良好,承载力足够,那就完全可以采用独立基础。如果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要开挖的深度比较大,可以用井桩基础。

现在农村有机器挖井的设备,深度可以达到八米,随时开挖,随时浇筑,速度非常快。我见过最快速度的,20个柱位,两天时间就全部做好。

总结,个人认为,农村自建房最合算的基础,就是这两种基础形式,题主所说地基抬高一米,对基础形式的选择影响不大,地基抬高,也只是基础柱位的高度增加一米而已,对其他没有任何的影响。另外,建议题主抬高地面之后,地面以下留一定高度的空间,用于防潮效果非常不错。


农民也优雅


农村自建房想把地基提高一米,是非常容易解决的。因为我们在盖房时首先要做的工作第一步就是地基夯实,第二步在地基上挖槽用石头堆砌或者是用混凝土打底全梁,我们可以把这两个步骤反过来做,就是按照自己所需要的地基高度第一步先做好底全梁,第二步再将砂碴土(如果有条件三合土最好)填进底全梁的框结构内和周围预留的散水区域,然后再浇水夯实。记得全梁的地平位置一定要高于地基的地平位置30-40公分,预留出后面做防水和混凝土地面的高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省工省时,免得地基做好之后再重新挖槽。这其实是采用盖楼时做地基的办法,很实用的。


骆驼草的吟唱


按你的意思应该是抬高地基做防潮,底下的话就挖好地基槽深,做毛石基础可能划算一点。毛石基础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地区的农村与乡镇,采用料石、平毛石砌体承重的一、二层房屋。毛石现在一方价格也不贵,比较适合预算不高的自建房。填好后上面做一层地圈梁混凝土,然后就可以在上边砌砖了,按这个做法一样没有问题的!

希望能帮到你!


疯狂设计师


在农村,现在很多人在外面赚到钱都回农村建新房。所谓落叶归根,老了总得有个养老的地方,再一个城里的房价也高部门农民还是承受不起的。现在农村待遇越来越好了,村村通水泥路。交通方便。

在建房过程中,要把地基抬高1米,用哪种基础划算?现在基础大部分人用的有两种:

一种:钢筋混泥土。这种优点是牢固耐用,抗震。缺点是成本高。此种方式为在地基下边先垫一层水泥钢筋,然后再用混泥土浇上来,上面有圈梁。拿150平来说,地基2米深,打平圈梁成本大概15万。

二种:地基用石头砌上来,地面用泥土沙石填高,上面倒一层水泥。这种成本较低,约为方法一的一半以下。

基于两种情况,如果是二三层楼,可以考虑下第二种方法。如果是四层以上,那一定要用第一种方法。








阳朔廖哥开民宿


农村农民盖房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也是农民生活一辈孑中的一件大事。自个儿建房不仅为自己要住,而且自己的子孙后代们也要住,所以,盖房要计划周到,越坚固越好。


这里这位朋友说,要把自己建房地基提高一米,用那种基础合算?我认为:一米高的地基也算不低了,应该用坚硬的钢筋混凝土筑成为好。假如你想省钱省力的话,用砖和水泥砂子灰垒起来行,只不过时间长久了会出现问题,没有钢筋结构水泥注浆的根基坚固耐用。

我在这里提醒大家,盖房是件大事,万万马胡不得,不能为了省几个钱而不要质量。毕竟人一辈子也盖不了几次房,要盖就盖最好最坚固的,家人的生命安全最重要!大家说是不是?

神语兮兮欢迎朋友们阅读点评!在此谢谢!!


神语兮兮


我根据我们那里一些情况,给你回答这个问题吧。我们那里第一都是先往下挖,深挖一米,然后从下边用砖砌起来,砖砌到与地面平行时,开始用钢筋打成圈梁,如果经济条件好的话,每一条隔墙都打上圈梁,这样更结实,然后等水泥凝固以后,在上面用砖砌上去个大概又是一米。这样算也就是从实际的地面,到房子的地平面,也就1米左右,一般一米都够用了,我们那里一般都是一米,有的矮一点,这要根据当地的地形看是高还是矮有的地势高的话你就矮一点,地势低的话你就垒成一米都差不多了,另外有条件的话4周4个角落要直接用钢筋网直接贯通到顶部,然后在房子屋檐处那里高度再坐一圈钢筋混凝土网。这样都比较结实一点。我们那里基本上就是这样建房子,如果两层的话也就往上接。这样代价是挺高的,但是房子确实结实,不知道,你们那里是怎么建的?大家互相讨论沟通一下。


宝哥努力向前冲


亲,欢迎你的提问。就关于你自己或邻居想自建住房一说,这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纸上谈兵。自建房看你择选在那一块。首先要了解那块壤。再择准适合你要的朝向。根据你的经济条件和要建平方面多大。或者需建几层所决定。

比如,你需建三层。地理位置偏低,那么想解决潮湿问题,就必须将地基升高一米以上或不足一米,根据朝向和适合现代化发展新农合的规范及雅观精典的需要。

地基如果是岩石基础,楼层只建两层或三层,升高一米,只需用石块水泥混合。因为,基础是天然的岩石结构,无自行沉降的现象出现,很结实可靠。

如果,基础属土壤,或沙类,那必须用钢筋打地笼加水泥混合,向地下施基,桩基深度根据层面的高度而定。这种设施对地下的自然沉降或晃动有安全防范作用。

建房容易,安全第一。百年大计,子孫世代,不容忽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