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中国人最懂 兰花之美



兰花被称为国兰,有王者之香,君子之品,不仅能愉悦感官,更可寄以心曲。兰花之美,只有中国人最懂!


只有中国人最懂  兰花之美


幽兰

|不 因 无 人 而 不 芳|


蔡邕《琴操·猗兰操》中记载: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反鲁,过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

两千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而终不见用于诸侯。在归家途中,路过一处隐秘山谷。这里人迹罕至,但却有一丛幽兰生于杂草之中,岿然独茂,迎风散香,丝毫不在意身边都是杂草,不在意有没有欣赏之人人。这不正是此时孔子自己的写照吗?虽无人欣赏,但谁能遮蔽这王者之香呢?

我们似乎还能听到夫子的吟哦: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花有王者之香,其性幽贞,没有人采佩,对兰花本身有什么损害呢?时间过了一千多年,韩愈在《猗兰操》中写道: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在中国,兰花又被称为国兰,我们的兰花和别人的兰花是不一样,它凝聚着太多的故事和传承。

正是由孔子、韩愈这样的注入,所以千百年来,兰花一直被视为君子,被中国人热烈地爱着,为它写诗,为它作画,为它歌咏……

宋人赵时庚在《金漳兰谱》曾说,赏兰当在惠风、轻烟、淡阴、嫩清天气,挑选清露、晓日、晚霞、皓月之时。


清人许霁楼《兰蕙小史》里说,最美的时刻是坐在窗下,风轻轻吹,兰花微摇时,一个人静静看着。如果好友来了,那就煮一壶茶。茶的醇香,兰的清香,徐徐萦绕在身边,清心自在。

清雅之兰,须有清心来赏。兰的美好,在于它让我们有了一个理由:花都开好了,何不静下心来生活?

因为爱,所以要托物言志,将其入画。


据说,画兰始于宋末的赵孟坚和郑思肖。赵孟坚笔下的兰花生于草地上,叶子舒放俊爽,花朵如蝴蝶起舞,用笔苍劲,连绵不断。


可是郑思肖的兰花,都是没有根土,又称“露根兰”,暗示宋朝土地被掠夺,家国已失。


所以他的兰,更像是自我的写照,随性地挥洒几下,疏叶简花,洒脱傲然。

明朝画家徐渭,一生坎坷,以兰花为自己的生命与人格的写照。在送画于友人仙华,题诗曰:如我写兰竹,无媚有清苦。以“无媚”与“清苦”概括自己的人生。


题兰花图

只有中国人最懂  兰花之美


徐渭


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

总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以画竹子出名,但他也爱画兰,他说,“平生惟兰与竹为吾友也”。他多以浓墨作叶,淡墨作花,画出兰花茂盛强韧的美。


题兰

郑板桥


兰花不是花,是我眼中人。

难将湘管笔,写出此花神。


七十三岁人,五十年画兰。

任他风雷雨,终久不凋残。


只有中国人最懂  兰花之美



每一支画笔,画出的不只是兰,更是画家眼中的自己。


兰的美好,是它让每个人在花叶之间找到自己,看见内心真正的向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