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裡,連夜趕去救弘曆,圖裡琛為什麼喝一口李衛喝過的茶?

FOUBBI富皕酒莊


圖裡琛是先喝光了一杯茶,還渴的難耐,把李衛喝過的茶也喝光了!就是口渴,時間緊迫,沒時間重新換茶。

樓上的幾位朋友都答是圖裡琛怕李衛下毒,所以喝李衛喝過的茶,完全是想當然的過份解讀。

當時雍正讓圖裡琛去江南救弘曆時,是十萬火急,圖裡琛是快馬加鞭,不分晝夜趕到李衛的總督府。就算圖裡琛走後,有人得到消息也趕往江南也不可能超過圖裡琛。在沒有電子通訊的時代,圖裡琛就是第一時間見到的李衛,李衛都不知道圖裡琛要來,怎麼可能下毒!

而且劇中的情節是這樣:圖裡琛到了兩江總督府,那真是滾鞍下馬,跟門衛連說話的時間都沒有,直接舉著腰牌進了門。一進門,叫了一聲李大人,李衛很吃驚:你怎麼來了?

圖裡琛:寶親王呢?

李衛:去揚州了!

圖裡琛:去揚州了,糟了,有人要暗害寶王。(圖裡琛端起茶几上的茶,一飲而盡,這杯茶就放在李衛對面的客位上,李衛當時也在喝茶,聽到圖裡琛說有人要害寶親王把茶碗嘟在茶几上)

李衛:有人要害寶親王?來呀,去揚州。(李衛起身,圖裡琛也起身,端起李衛喝過的茶一飲而盡,可以說是邊走邊喝,實在是時間緊急)

圖裡琛不像隆科多是個投機分子,他不光是康熙忠實的侍衛,同樣忠實雍正。李衛更不用說了,是雍正撿回來的小叫花子,是雍正的家奴,對雍正的忠心就不用說!

雍正大牢裡夜審隆科多,隆科多供出八王議政逼宮的主謀是八爺胤祀和弘時,並且說雍正如果晚來一天,他可能已命不保,因為弘時對知情人都是痛下殺手。

雍正意識到江南的弘曆非常危險,立刻讓圖裡琛去救弘曆,並且修書讓李衛派五百親信護送弘曆回京。雍正選圖裡琛①是圖裡琛武功高強,能應付危險。②是圖裡琛辦事沉穩,可靠。③是圖裡琛的忠心雍正不懷疑。

所以李衛一看到圖裡琛,就知有大事,否則圖裡琛也不會輕易離開雍正身邊。當然彼此也知道對方是雍正最信任的人。

圖裡琛喝了兩杯茶,第一杯是客位上的一杯,不知李衛給誰泡沒喝,圖裡琛口渴難耐,端起來一口抽了,然後又把李衛沒喝完的也喝光了!


尋桂子


導讀:這個確實是劇情中的一個細節,真實反映出了當時情況的緊急和奪嫡的殘酷。弘時參與奪嫡是九龍奪嫡的延續,也是《雍正王朝》劇情中與推行新政並列的小高潮。明知希望渺茫,但是弘時在野心的推動下從雍正元年的科考案開始積極開始奪嫡的準備。在爭奪父皇聖心無果的情況下,弘時居然派出殺手去剷除在江南李衛處歷練的弘曆。在隆科多吐口以後,雍正連忙派大內侍衛總管圖裡琛連夜出發去江南保護寶親王弘曆。圖裡琛喝茶的細節就是這個時候表現出來的。


《雍正王朝》是一部非常不錯的電視劇,他在很多細節處理上都做的不錯。圖裡琛抵達揚州李衛處之前李衛並不知情,所以圖裡琛用李衛桌上的茶水喝茶深刻反映了當時奪嫡的殘酷和圖裡琛的謹慎。圖裡琛作為面露豬相、內心嘹亮的大內侍衛總管,此時來揚州承擔著保護皇位繼承人寶親王弘曆的重任。所以圖裡琛不得不小心謹慎,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


弘時派出殺手打算剷除弘曆,圖裡琛臨危受命南下解救寶親王。情況緊急,沒有那麼多時間喝茶敘舊

雍正子嗣相對單薄,成年的只有三個弘時、弘曆和弘晝。弘時對學習不感冒,但是從雍正登基後就野心勃勃佈局奪嫡。弘晝大智若愚、荒唐,對皇位沒有任何野心一心做個富貴王爺。弘曆從小就聰慧博學,從熱河狩獵嶄露頭角後就被康熙帶入宮中親自調教。康熙對這個皇孫非常滿意,甚至雍正登基也有小弘曆的原因。在二月河原著中康熙就繼承人問題諮詢過方苞,方苞一句“觀聖孫”也成為雍正繼位的原因之一。況且胤禛對弘曆也非常滿意,所以雍正登基後弘曆作為繼承人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面對皇位繼承人弘時當然不甘心,從雍正元年的科考舞弊案中就傳統主考張廷璐為組建自己奪嫡團隊營私舞弊。因為李紱的原因科考案事發,弘時組建奪嫡團隊暫時受挫。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奪嫡失敗的老八胤禩從張廷璐的供詞中窺探出弘時的野心。所以在弘時偃旗息鼓的時候挑動弘時奪嫡,自小就對八叔親近的弘時最終上了套加緊奪嫡的步伐。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喪心病狂的弘時甚至串通八爺黨、九門提督隆科多進行武力逼宮。利用關外鐵帽子王爺間接控制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建營的兵權,加上九門提督隆科多控制的步軍統領衙門幾乎有九成勝算。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最後逼宮被怡親王胤祥帶兵破解了。沒有暴露的弘時孤注一擲,派出殺手前往江南計劃殺死弘曆。

雍正從審問隆科多才知道逼宮案背後的幕後主使居然有弘時,意識到情況緊急的雍正才派大內侍衛總管圖裡琛連夜南下解救弘曆。從京城到江南江南何止千里之遙,危機似火的情況讓圖裡琛根本來不及認真喝水吃飯。所以在問道弘曆去揚州後希望立刻出發的圖裡琛沒有時間等上茶,抓過李衛的剩茶喝兩口就行了。


作為接觸過多次皇家秘事的大內總管圖裡琛在兩位皇子奪嫡的關鍵時刻不得不謹慎,雖然對李衛放心但是為了防備萬一口渴難耐的圖裡琛只喝李衛的舊茶

那麼圖裡琛除了沒時間等上茶以外是否還有別的心思呢?答案是肯定的。要知道奪嫡之爭向來是殘酷的,弘時和弘曆作為雍正的皇子雍正的心腹都得擁護。弘時為奪嫡究竟走到了什麼地步圖裡琛不清楚,作為雍正心腹的李衛是否有可能被弘時拉攏圖裡琛也沒有十分把握。按道理講忠於雍正的兩江總督李衛應該不會介入奪嫡時間,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藉助整頓旗務的八王逼宮案弘時都成摻和進去,派出殺手前來江南刺殺弘曆是否會牽扯到李衛?

哪怕有一絲一毫的不肯定,圖裡琛也不敢完全放心。因為圖裡琛帶來大內侍衛已經是最快的救援隊伍了,任何意外都不能出。別說茶水有毒,就是有蒙汗藥之類的讓圖裡琛耽擱一會也許弘時也就得逞了。所以即便是雍正信得過李衛讓他帶500人協助圖裡琛,但是老圖還是小心喝李衛的剩茶。


小結:

圖裡琛粗中有細,能夠擔任康熙雍正兩朝的大內侍衛總管自然經歷了太多的陰暗。所以即使奉命解救寶親王弘曆,在一些類似喝茶之類的細節還是採取了保守的以防萬一的保險措施。所以他喝李衛的剩茶,除了確實情況著急來不及喝茶敘舊外就是謹慎小心的習慣在起作用。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雍正王朝》中,要論職場“老油條”,圖裡琛當之無愧。他不僅在康熙朝深受信任,在雍正朝也能如魚得水,不出意外的話,到了乾隆朝也能平安退休。在處處都是坑的宮廷,圖裡琛能夠屹立不倒,憑的還是自己的高情商。營救弘曆時,他在兩江總督府喝水時的手忙腳亂,就表現出他的立身之本。

時間緊,任務重

雍正擺平胤禩後,僅僅只是結束了他這一代人的奪嫡,下一代的儲位之爭隨之上演。通過獄中的隆科多,雍正已經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也感受到弘曆的危險。因此,他才會派圖裡琛去江南救弘曆。

圖裡琛出發時,就明白自己承擔的角色和任務。弘曆是大清王朝下一任接班人,跟雍正走的近的人幾乎都知道了。事情辦成了,弘曆得救,圖裡琛就立了一件大功,還能得到下一代皇帝的信任;一旦任務失敗,弘曆有個三長兩短,他自己也吃不飽兜著走,說不定還要被弘時盯上。因此,圖裡琛救弘曆的任務,其實也是救他自己,他絲毫不敢耽擱。

何況,從雍正殺弘時之後,圖裡琛給弘曆的眼神來看,他很早就已經投靠弘曆。他一向忠心耿耿,這次未來主子有生命危險,能不急嗎?

當一個人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於一個焦點時,他就能全力以赴。圖裡琛馬不停蹄地跑到江南,見到李衛後,按照常理,同僚見面總少不了一番恭維,但他連一句廢話都沒有。他是真的著急啊,時間就是生命。暗殺弘曆的人,他心知肚明;奪嫡的殘酷性,他也瞭然於胸。他要與時間賽跑,趕在弘時行動之前,把弘曆救出來。時間緊人就容易著急,一旦著急就顧不上喝水這種小事了,管他誰喝過的水,解渴就行了。

“喝”給李衛看,表現事情的嚴重性

官場或職場上有個不成文的“陋規”,臨時性不是很急的事,不曉得拖到猴年馬月。李衛是兩江總督,平時公務纏身,忙著攤丁入畝,忙著搞應酬。你圖裡琛如果表現不急,人家李衛更不會當回事;你忙忙品嚐茶水,人家李衛只會更加悠哉遊哉;你敢淡定,人家李衛為了盡地主之誼,只會好酒好肉地為你接風,更加耽擱時間。

在事情緊急的情況下,再說出有人要暗害寶親王,肯定比慢慢說說更有效果。弘曆就在李衛的地盤上,剛剛被李衛招待過,你圖裡琛有條不紊地說人家有危險,這很難讓人相信。所以,要想引起李衛的重視,圖裡琛要表現出急迫感。

拉近與李衛的距離,雙方利益捆綁

圖裡琛去江南救人,不是他以及幾個隨從可以搞定的,需要李衛的配合,但他之前與李衛又不熟。怎麼辦?臨時公關。圖裡琛喝了李衛喝過的水,其實也是給他的暗示:

一、你的水就是我的水,我的也是你的,大家同朝為官,不分彼此,此刻應該同舟共濟,否則覆水難收;

二、我喝了你剩下的水,你也分擔一點我剩下的擔子,事情辦成了,功勞就像這杯水,我們一起喝;事情搞砸了,你我共同承擔,到時連水都沒得喝;

三、我欠你一杯水的人情,今後有人給你潑髒水,我可以替你搞定。

事情辦完後,李衛是要回京覆命的,要把工作過程給雍正彙報的。圖裡琛心裡也清楚吧,李衛幾乎就是雍正的乾兒子,受信任程度不是他能比的。圖裡琛本就一個“戲精”,當初在熱河,康熙撞破太子和鄭春華那點時時,他就假裝“有事”,跑得遠遠的。這次故技重演,劇情不同,但本質上都是演戲,他導演好喝水的細節、人情,將來李衛把此事告知雍正,比圖裡琛自己說更有說服力。

秋媚說:圖裡琛這種“人精”,“精”在能夠隨時望風而動,也能對皇權數十年如一日地忠誠。他是一位被宮廷侍衛耽擱的“影帝”,能在細節上演到滴水不漏,能讓外人分不清真實面目,雖是一個小人物,卻能在夾縫中游刃有餘。


秋媚讀史


在《雍正王朝》中,想要在變幻莫測的官場中安然無恙,肯定是要忠於皇帝,但僅僅靠忠心卻是不行的,還要有辦事能力,更要善於察言觀色、揣摩聖意、謀定後動,說白了也就是要有政治嗅覺。

圖裡琛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圖裡琛在康雍兩朝始終如魚得水,在康熙年間他就是心腹,幫助康熙處理很多機密事,比如秘密押送肖國興等等。而到雍正繼位時,按理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他有可能會失寵,但他卻憑藉著自己超群的辦事能力,以及敏銳的政治嗅覺,始終屹立不倒,成為雍正帝解決政治難題的不二人選。查辦山西巡撫諾敏、親赴青海解除年羹堯兵權,這些也成為圖裡琛為官生涯的高光時刻。

而這次親赴江南解救弘曆的任務,對圖裡琛而言至關重要,這不僅關乎他在雍正朝的政治生命,更關乎他在未來乾隆朝的政治生命。

雍正夜審隆科多,得知弘時不僅參與了八王逼宮,而且還狗急跳牆,帶人前往江南,企圖謀殺寶親王弘曆。得知消息的雍正連忙讓圖裡琛去江蘇找李衛,命他帶人護送弘曆,以免中途遇到不測。



可以說,當時的情形已經很危急了,就連雍正都已經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坐立不安。圖裡琛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一句“奴才全明白”接下了這副千鈞重擔。

時間不等人,圖裡琛連夜動身,趕到兩江總督府,可以說是滾鞍落馬,連話都懶得跟看門的侍衛說,直接掏出腰牌闖進府門。他明白,自己越早見到弘曆,弘曆就越安全。

但當他闖到府上,李衛正坐在屋裡,桌前放著兩杯茶。李衛很吃驚地問:“你怎麼來了?”

圖裡琛開門見山:“寶親王呢?”

李衛說:“去揚州了。”

圖裡琛連忙說:“糟了,有人要暗害寶親王。”

就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圖裡琛不顧禮儀,不顧官體,順手拿起桌上的茶杯一飲而盡。



在這裡,圖裡琛之所以這麼做,一方面是因為他連夜趕路,口渴至極,但是情況緊急,又不容他寒暄坐定再喝水,便只好不顧形象,拿起茶杯一飲而盡;另一方面,他這種看似野蠻莽撞,不懂規矩的行為也是故意做給李衛看的。

寶親王弘曆前往江南,一直都是李衛負責安排和陪同,可以說,作為雍正帝最信任的封疆大吏,身處江南的弘曆肯定也是將其視為股肱和親信的。圖裡琛做出這等慌張模樣,其一是想拉近與李衛的關係,暗示兩人同喝一杯茶,就要同挑一個擔子,同事一個主子,同時更是希望借李衛的眼和口,向這位目下的儲君、未來的皇帝傳達一個信息:我圖裡琛願意為你弘曆賣命,義不容辭。

這正是圖裡琛敏銳的政治嗅覺。滿朝文武都知道弘曆遲早要繼位,但站隊的機會可不是常有的。圖裡琛抓住機會,迅速趕到江南,與李衛一道,成功粉碎了弘時的暗殺行動,保護了弘曆的人身安全,由此得以躋身到弘曆的陣營之中,也得到了弘曆的信任。



所以我們發現,後來雍正忍痛賜死弘時後,弘曆前來問安,明知故問了一句“我三哥呢”,結果雍正打斷了他,讓他不要管,而身邊的圖裡琛卻暗暗向弘曆點了點頭,可見此時圖裡琛已經徹底成為弘曆的人了。

可想而知,一旦雍正去世,弘曆繼位,圖裡琛依舊能夠得到重用。


達摩說


圖裡深,你品,你細品。圖的很深,這個經歷了康熙王朝的九子奪嫡之爭,從一個侍衛升到總管,對細節處理很快,大家都是一個班底出身的,應該不會有其他的想法。因為,事情緊急,圖裡深是緊急到李衛那裡,事先並沒有打招呼,李巡撫不可能提前沏好茶等他,而且圖裡深日夜趕路肯定又累又乏,口渴。沒有那麼多的陰謀論,別想多,費腦子。。


戴著墨鏡的王老師


很多人回答 不相信李衛 怕自己茶有毒 所以喝李衛的

再回去看看電視劇去

明明是把自己這邊的喝完

不夠 又去喝了李衛的

只是說明日夜兼程 口渴難耐


咕嘟喵嚀


大家好,非常榮幸可以有這個機會解答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吧。

  圖裡琛是雍正王朝中一個非常有品味的角色!他的立場非常關鍵。首先,他肩負著皇帝本人的安全。他領導的安全組織應該對皇帝和他的家人在食品、住房和交通等各個方面的安全負責。更重要的是,他是皇帝個人意志的執行者!

  從真實的歷史來看,圖裡琛家族完美地履行了這一職責!他的父親圖海和圖裡琛贏得了皇帝康熙和雍正的極大信任!這與他們踏實的工作和低調的行為有關。值得稱讚的是,他們知道皇帝的所有想法,並有勇氣承擔責任!

  在雍正皇帝身邊,他非常清楚李鴻是未來的皇帝。雍正皇帝派他去保護李鴻的原因是他相信自己的性格,他的能力是前提。像李衛一樣,他是雍正最值得信賴的人!一路到了李衛辦公室,搶過了李衛的茶酒,正好表明他為了完成皇帝交給他的使命,日以繼夜,爭分奪秒的緊迫性!同時,這也顯示了他與李衛的深厚友誼!

  順便說一下,扮演圖裡琛的演員演得很好,非常喜歡這個演員!

以上這些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一些個人看法和見解,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開開心心的做頭條,頭條作品能更進一步,最後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回答,謝謝大家,祝大家每天工作開開心心,生活快快樂樂,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傑尼運動


圖裡琛是兩朝元老,心裡明白誰會是繼承人,更加明白誰會被清算,只不過時間問題,所以對未來即將繼承皇位的皇子比較重視。


自然游泳的魚


信任,自己人


夢想磐石


真是有意思,往往作者都沒想表達什麼的情節,硬是能讓人找出那麼多意思,就像上學時的閱讀理解,難道真的全是作者要表達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