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張作霖不死,東北是怎樣的結局?

三國英雄曹操


張作霖1928年的身份是“安國軍政府大元帥“,名義上的中華民國元 首。因為南京 政 府開始了第二次北伐,張作霖頂不住了才要往東北跑。

當初的北洋三大軍閥——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前兩個沒當過元首,只有老張當過。他們倆完了,實力尚存的老張怎麼辦?

張作霖會輕易”易幟“嗎?

八成不會。如果那樣,”張大元帥“的面子往哪兒擱?

所以,張作霖和南京之間肯定會有一場惡戰。

這個時候的國民革 命軍已經不是前幾年的國民革 命軍了,清 黨後已經抽去了脊樑骨。所以凱申公以招撫為主,長江以北都是名義上服從,實際被各個地方實力派控制。這樣的話,南京和張作霖硬拼,只能是兩敗具傷。

最後的結果,”梟雄“張大帥一定會和南 京達成妥協,名義上服從,但實際上成為實力最大的實力派。

然後,常凱申、閻錫山、馮玉祥、張作霖、桂系又會展開”中原大戰“。張大帥地廣兵多,這場大戰的結局真不一定是蔣 介 石勝。很有可能又會像北洋時代那樣,全國四分五裂,”中 央“沒有權威,旗股相當的各路軍閥不斷你掙我奪。

假設最後,凱申少少勝出。

侵略中國是日本的根本國策,而從東北下手也是日本的國策,所以日本一定會對東北下手。

日本扶持張作霖,張作霖老奸巨猾,也在不斷利用日本人。老張給日本人開了很多空頭支票,但日本人不是冤大頭,會利用國內混戰要挾張作霖兌現。這樣的話主權就會有部分喪失,讓日本進一步控制東北。

在張作霖這裡得不到滿足,日本會尋找其他的代理人。張作霖的手下也有些無恥之徒,比如張景惠之流。結果就是張作霖被取代,東北變成多個軍閥控制,就像民國的四川一樣。這些軍閥的後面會是日本人、蘇聯人、凱申等。蘇聯人控制北部,日本人控制南部,而南京控制靠近山海關一帶。

1929年全球經濟大危機,急於擺脫危機的日本軍人會出兵東北。忙於經濟發展的蘇聯會和日本打外交戰,或者出動代理人和日本打。最後,蘇聯和日本打一仗,日本像諾門坎那樣戰敗。東北北部完全落入蘇聯之手。

捱了蘇聯揍的日本會轉過來進攻關內。之後的發展就和真實的歷史應該差不多了。


故紙匯


其實如果張大帥不死,以下幾點會發生改變!

內部方面:

1.蔣介石在拿下河北之後不會繼續北上,因為張作霖在東北經營多年,東北的富庶已經遠超中國其他地方;

2.國共兩黨會越打越兇,共產黨北上山陝抗日的戰略可能會改為北上京滬;同時雙方會極力拉攏張作霖,而張會左右逢源;

3.抗戰會提前結束,不會再有八年抗戰,共產黨的大本營也會由陝西變為安徽或者浙江,因為自抗戰以來,毛主席的指揮中樞一直在戰場之中,雖然處於邊緣地帶但日軍也能打得到;

4.清華,北大,燕京,南開四座大學可能會倒閉,因為張作霖對於老師的挖掘實在是太狠了,十倍的利益來拉攏教授,東北大學會成為國內首府大學。

5.張作霖極有可能會同傅作義一樣歸順共產黨,因為張學良親共,他對於這個兒子非常器重,張學良的話會影響張作霖,並且也極有可能成為新中國十大元帥之一。

外部方面:

1.日本在發動完淞滬會戰之後極有可能會發送大連會戰,而日本極有可能戰敗,因為在淞滬會戰的時候日本的損失就已經非常大了,加上東北軍又是本土作戰,張作霖不與共產黨作戰會拼盡全力保全自己的地位,日本會從上海和朝鮮進入中國。

2.張作霖會積極同蘇聯修好,促進外交;

3.中國抗日戰場會形成淞滬和東北兩大戰場;

4.張作霖會成為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偽滿洲國不會存在,溥儀會流落民間,過安生日子。

5.外蒙古不會獨立,因為張作霖不會給他們機會;

總的來說,張作霖如果活著,不論對國共還是日本蘇聯都會有決定性的影響。


京寶貝一家親


以張作霖務的實主義 張作霖若不死,將:

1、民國分為南京政府和北京政府,形成南北割據。

1927年6月16日,張作霖被孫傳芳、張宗昌、等擁立為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並於6月18日宣佈就職,行使大總統職權,讓潘復組織軍政府內閣。

相比之下,國民政府:

1927年1月,國民政府從廣州遷移到武漢;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南京國民政府;7月14日,武漢國民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合併。

北洋政府派系,尤其是皖系和直系被國民政府基本上打垮,只能依靠張作霖的奉系。在南京國民政府的強勢下,北洋派系將會越來越團結。

革命軍想要奪取北京,並不輕鬆。北洋政府固然有派系鬥爭,南京國民政府也有內鬥和CC的鬥爭,並非鐵板一塊。

奉系是當時中國唯一擁有海陸空三軍的派系,並擁有自主生產火炮和彈藥的軍隊。奉系的軍工業基礎和實力一點不遜色南京國民政府。

江蘇、安徽將會是南京國民政府和北洋政府爭鬥的重點區域。

1927年9月25日北洋政府公告制定的“大元帥旗”,以五色旗為底,靠旗杆上角白色正方形內,繡制十二章國徽

2、北方孔儒文化VS南方三民主義。民國重回清末南北對峙的時代。

張作霖本人雖然讀書少,但對孔儒價值觀很尊崇,對現代化教育也非常重視。

1922年成立的東北大學,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經費最多的大學,每年經費相當於北京大學的3倍多。

從張作霖擁護袁世凱稱帝的舉動看,張作霖控制下的北洋政府,比起南京國民政府相對專制一些,但效率也更高。

3、平衡的外交政策,善於利用國際力量。

導致張作霖被炸死的皇姑屯事件就是因為非常複雜起因:

A、日本關東軍計劃炸死張作霖的原因,並非僅僅是因為張作霖沒有履行對日本的承諾,更關鍵的在於——張作霖在北京做出了親善美國、英國,意圖擴大和美國、英國的關係,以達到對抗日本和蘇聯在東北的勢力,達到英美VS日蘇的外交平衡。

一旦美國、英國勢力進入東北,日本或蘇聯想要獨霸東北的企圖必將落空。

B、張作霖利用日本的援助,獲得了第二次直奉戰爭的勝利,順利控制北約政府,但張作霖並非履行先前日本所要求的滿鐵權益。

C、張作霖利用蘇聯修建中東鐵路,但強行免費使用,激怒蘇聯。1924年,張作霖和蘇聯簽署中東鐵路條約,規定中東鐵路的中蘇共管。1925年因為張作霖拖欠1400萬中東鐵路使用費用,中東鐵路局蘇聯人決定禁止張作霖使用中東鐵路,但張作霖不予理睬,照樣使用,更不給錢。1925年張作霖為控制中東鐵路局,拘捕了中東鐵路局蘇聯人局長,蘇聯對此抗議,但張作霖不予理睬。

1928年8月蘇聯下令蘇聯情報局刺殺張作霖,但9月24日的刺殺行動失敗。

有觀點認為,皇姑屯事件是蘇聯特工刺殺張作霖的第二次行動。

4、CC不會存在。1927年6月24日,張作霖致電蔣介石,要求和蔣介石簽訂共同反對CC的協定。相信這份協定不難達成,如此,南北將無CC的空間。

1936年中華民國法理行政區域

綜述

如果張作霖不死,一個民國、兩個政府的南北對峙局勢將會形成。北洋政府無法消滅南京政府,南京政府也無法消滅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更凸顯傳統價值,南京政府更凸顯現代價值。

張作霖是務實主義者,蔣介石是理想主義者。918的發生,更多是理想主義者蔣介石對東北局勢沒有實行靈活外交平衡,不學習張作霖引入美國、英國勢力。

早期的東北,張作霖用蘇聯和日本相互平衡,進而獲利;27年時,張作霖意圖引入美英進入東北,來取代交惡的東北蘇聯勢力,以平衡日本東北勢力。

張學良竟然評價張作霖——有雄才無大略。意思就是說張作霖眼高手低~~~~~~~~~~~~~無力吐槽!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如果張作霖不死,奉軍易幟的可能性不大,而且軍閥混戰的時間也會拉長,9.18事變會推後,日本侵華戰爭是一定會爆發的。

張作霖作為亂世梟雄,他是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人,與張學良不同的是,他是一個老謀深算的投機家,但尚有底線。而張學良在謀算城府和做人底線上,都有很大的殘缺。都說虎父無犬子,這話用在張氏父子身上卻是失敗的。張學良不但是犬類,而且是喪家之犬。

九一八並非歷史必然發生的事件,如果張作霖沒死,九一八可能根本不會發生。九一八是日本關東軍隱瞞內閣,在政治軍事投機分子下策劃的一場軍事激進行為,它的本質是關東軍少壯派搞得一次軍事賭博,打算以小博大,風險是極大的。

如果戰爭失敗,這幾個投機分子會受到嚴厲的懲罰。可是戰爭竟然成功了,為什麼?因為張學良沒做任何抵抗,就將東三省拱手送給了日本人。

石原莞爾在策劃戰爭時,就已經捏住了張學良的軟肋,當時版橫徵四郎臨場猶豫了,這正說明這場戰爭對日本而言是風險極大的。當時的關東軍並非發動侵略戰爭時的日本軍隊,無論武器還是戰略方面,都是草率的。

如果老張坐鎮,石原莞爾沒膽量這麼幹,可惜老張死了,剩下犬子張學良是軟弱的。

張作霖能不能抵擋日本人入侵東三省,甚至通過武力手段取得勝利呢?

張作霖是日本扶持的在東北的代理人,張作霖能進駐這個區域,與日本人的幫助是分不開的。第二次直奉戰爭和郭松齡叛亂的平定,關東軍不僅援助了奉軍大量軍火,還幫忙建立的東北兵工廠。

但張作霖也是個老滑頭,陰謀家,他對日本人並非真心投誠,而是利用。當時中國最優秀的外交家採用的策略是“以夷制夷”,其實這是不靠譜的,我們永遠不能把自己國家的命運交到別人手上,因為別人為的都是自己的利益,絕不會在關鍵時刻替我們出頭的。

其他列強的關注點並不在東北,而在南方,對於日本侵略東北的打算,列強也只是“聲援”,並沒有拿出實質性的幫助,加上日俄在東北問題上達成了“密約”,張作霖也只能在日本和俄國之間跳舞,儘量拖延二者侵略東北的時間。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張作霖堅持抗日,不僅會惹惱日本人,而且也得不到其他軍閥的援助,最終的結果是孤立無援,消耗了他自己的軍隊,日本還是要侵吞東北,結局並不會改變。

張作霖是一個頭腦非常清楚的人,正因為他太聰明,讓日本人對他比較畏懼,所以才將他剷除掉。皇姑屯事件日本也心驚膽戰,明知道這樣做國際影響有多壞,可張作霖為什麼必須死呢?

這事跟日本的切實利益攸關,張作霖在滿蒙鐵路上給日本人使了太多的絆子,而且一度拒絕簽字,還試圖架空滿蒙鐵路,讓日本人大為惱火。

要知道滿蒙五路並不是五條鐵路那麼簡單,鐵路附近有開礦權,開各種商鋪的權力,有商租權,這種種涉及到的經濟利益有多大,張作霖心裡十分清楚。何況滿蒙鐵路帶有強烈的侵略性質,可能會直接把東北帶到日本和俄國戰爭中去,這條鐵路一旦開通,東北人出門就是日本人的地盤,也就是說張作霖管轄的地盤所剩無幾了。

張作霖阻礙日本人賺錢已經不止一次了,包括髮行“奉票”,讓日本在華的利益受到很大損失,有老張在,日本起碼少賺了一半不止。所以說老張是個聰明人,也是個有底線的愛國軍閥,只可惜生不逢時,最可惜的是生了個沒用的兒子。


靜說歷史


張作霖其實是一個比較複雜的人。在本質上說,張作霖是一個軍閥,他身上有很多舊時代軍閥的特徵。但是相比於大多數民國時代的軍閥,張作霖的在後世口碑卻出奇的好。



其實,張作霖的這種好口碑,很大程度要感謝他的寶貝大兒子。

張作霖雖然是日本人暗中扶持的軍閥,但是張作霖對於日本人想要侵吞東三省的行為採取了堅決的扼制態度。反正,張作霖對於日本人給到的錢是照單全收,但是日本人要是有什麼非分的想法,那就死活不認賬。在張作霖在世時,日本人始終都沒能在張作霖身上討到什麼便宜。最終,日本人在無法馴服張作霖的情況下,選擇除掉張作霖 。

張作霖去世後,張少帥成為了東三省的新主人。然而,三年之後,918事變爆發了。不管處於什麼樣的理由,張少帥的士兵在人數是十倍於日本人關東軍的情況下,幾乎沒有什麼抵抗,就把東三省拱手讓給日本人了。

父子二人截然不同的表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而成就了張作霖在後世的名聲。

如果我們腦洞大開一下,張作霖在皇姑屯爆炸中安然無恙,東北的情況會往一種什麼樣的局勢發展?

首先,我們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只要張作霖還活著,東北絕對不會以一種近乎恥辱的方式丟掉。

張作霖一代梟雄,什麼大風大浪沒有經歷過?至少,張作霖不會像張少帥一樣遇到事情會驚慌失措。雖然,當時的局面對於張作霖來說並不是特別友好,日本人對於東三省虎視眈眈,蘇聯人也想分一杯羹,蔣介石的北伐軍則是剛剛把張作霖趕回了東三省。


但是,張作霖經營東三省多年,可謂根深蒂固,任何人想要從張作霖手中奪下東北,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日本人如此,蔣介石也如此。

蔣介石的北伐軍在成功把張作霖趕回東三省之後,應該有很大可能不會繼續北斤了。畢竟此時的蔣介石,剛剛掌握大權沒有多久,即便是國民黨內部蔣介石都還沒能徹底掌控,像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大軍閥也還在還蔣介石明爭暗鬥,更不說還有一股紅色力量在逐漸壯大。所以,在北伐取得階段性勝利之後,北伐軍內部將會面臨著新的一輪權力爭奪,對於退守的東北的張作霖無暇顧及。


而此時的日本人因為刺殺張作霖失敗,導致了張作霖的警惕性增強,日本人想要再次刺殺張作霖的難度比較大。其次一點,日本人在當時的情況下,也不太會大舉進攻奉軍,畢竟此時的張作霖手下的核心力量還沒有受到損失,再加上蘇聯人的制衡,日本人也只能在暗地裡動手腳。

因此,如果張作霖沒有死於皇姑屯爆炸,東三省在短時間內還能維持現有的狀態。張作霖會遊走於蘇聯人、日本人、國民政府三者之間,保持一個微妙的平衡。

但是,日本人對於東三省的狼子野心是不會停止的。也別說張作霖剛剛敗於北伐軍之下,不復之前的盛氣,對於日本人的依賴性會變得更強,在日本人面前不會那麼硬氣。那麼日本人肯定會趁機攫取更多的利益。

恐怕,時間一長,東三省還是會慢慢落入日本人之手。


小鎮月明


張作霖這個人在東北那可是名副其實的王,但是不幸的是張作霖死的實在是太早了。如果要是張作霖不死的話。東北會是怎樣的結局?其實要是張作霖不死,那麼東北的結局也就如下。

一、東北會繼續保持中立,不屬於國民政府也不屬於日本人!

張作霖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土匪,他永遠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所以如果他不死的話那麼東北不可能歸順國民政府,更不可能會投靠當時的日本人,要是投靠日本人張作霖早就投靠了,會繼續保持一種東北自治的局面,可能會一直持續到國共戰爭的結束!

二、老張活著東北三省不會被日本人佔領,更不會不抵抗就讓日本人進來。

老張是一輩子的土匪習性,從來想著都是如何的去佔別人的好處。日本人要想從老張那裡討的便宜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有了老張活著東北別想被日本人所佔領,按照張作霖的脾氣非得跟日本人死磕到底才可以。所以老張只要是活著東北的局面就會完全的改變。

三、東北會得到高速的發展。

老張活著的時候對東北的發展是特別的重視,在日本人的幫助之下把東北三省給建造成了重工業發展地區,當時的東北地區有空軍,陸軍還有一定數量的海軍,更有自己的眾多製造廠。科技相對於國內其他地區來講是十分發達的。而老張如果繼續活著的話那麼東北地區的科技和發展將會變得更快更好。甚至有可能會超過當時同時代的日本。

四、東北的義勇軍更不會出現,匪患將會徹底的消失。

老張以前是東北最大的土匪頭子,所以老張活著的時候,東北大大小小的土匪頭子都不敢出頭,但是老張一死東北各地的土匪死灰復燃弄得整個東北是雞犬不寧。在老張死後一部分不願意做亡國奴的東北軍人組成了抗日的隊伍,這種隊伍稱之為東北義勇軍。這隻軍隊一直堅持到了全國抗日的勝利,和日本人打的那叫一個相當的激烈。如果老張活著光是幾十萬的東北正規軍都用不完,更不要說是這東北義勇軍了。

以上就是我認為如果張作霖活著的話。東北不一樣的結局,我也相信如果張作霖繼續的活下去,那麼東北的局面更是會完全的改變。


凡塵了事


我這裡有一篇舊文,詳細解述了"東北王"張作霖與日本的"前世今生“。今天的網絡上,很多人總認為只要張作霖不死,日本就不敢進犯東北。實際上,這種認為既無知,也缺乏對當時歷史背景的瞭解。張作霖與日本之間是又愛又恨又無奈的關係,試想,二五年的郭松齡倒戈就差點要了他老命,他又怎能對付東亞軍事力量第一的日本呢?他敢嗎?很多人美化張作霖的目的無非是想證明他們"虎父犬子“的意圖罷了。

閒話不多說,下面是文章內容,為了詳細說明,文章相對較長。只有掌握詳細的歷史背景才可以評談當時的歷史人物,否則就是東北人所說的:扯犢子!

看到沒有?張作霖的小命掌握在日本人手裡!日本為了侵佔東北,早就著手策劃並實施在東北修鐵路,駐軍,滲透勢力。張作霖如果聽話,則留之;如果不聽話,日本少壯派軍人早就等的不耐煩了,必欲除之,以扶持新的代言人。日本國內的經濟危機與它們民族本身的危機感迫使包括天皇在內的日本軍國主義思維實行擴張主義!區區一個張作霖又如何阻擋得了呢?何況他們連自己的首相(32年5月15日犬養毅被海軍下級軍官刺殺於首相官邸)都敢明目張膽刺殺而P事沒有,殺一個張作霖算什麼?另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國內軍閥連年混戰,新軍閥吞併舊軍閥,內訌不止!日本人瞅準機會就下手了。這叫群龍無首,火中取栗!到九一八爆發時,更讓日本人放心的是蔣氏國民政府所執行的"攘外必先安內”國策!這不等於告訴日本人:你們可以動手了,我正忙著呢!

孫中山先生曾說:一盤散沙的中國毫無戰鬥力。當時的國民政府千瘡百孔,軍閥割據,國家四分五裂!這不正是外敵入侵的大好機會嗎?自甲午戰敗後,日本一直在作侵略準備,這是一個張作霖能解決得了的事嗎?國家沒有形成統一認識與統一戰線,誰會去抵禦外敵?昭和軍閥集團的戰車已經開動,去指望一個馬賊出身的軍閥?想什麼呢?


BMLGGZSGCS秋水長天


如果張作霖不死的話,東北很有可能,把日本人俄國人趕走,走向自治建國。


這是因為從張作霖時期東北的政治,經濟,軍事,以及張作霖本人的野心政治圖謀 來推演,那時的東三省完全具備建立一個國家的基礎,

從當時政治環境看,在民國時期軍閥混戰中的張作霖林,是當時在中國所有的軍閥中是最為強悍的,也是最有實力的,這一切都源於張作霖在東三省多年的經營和統治,背後是東三省所有的物力財力都支撐著張作霖的軍隊,那時的東三省日俄帝國主義雖然佔據東北,但是在張作霖的強勢統治之下,已經受到強大的壓制,正是由於張作霖的存在,也從另個角度打破了日俄在東北多年的盤踞和擴張,也阻礙了日俄的野蠻擴張,尤其是日本由於張作霖的百般阻撓以及陰險狡詐的善和,使日本的中東鐵路,南滿鐵路的發展嚴重萎縮,在那個時期張作霖通過開礦,修鐵路,修電站,建銀行,辦教育使東三省在短短的幾年內就在中國經濟中佔有很強的話語權,他在那時就已經實施了整軍經武,勵經圖治的政策,正因為如此,張作霖才引來殺身之禍,我們不難看出,那個時期的東三省,已經完全掌控在張作霖的手中,已經具備一家獨大一人執政的基礎。



從那時期的東北經濟上分析,在張作霖的苦心經營下,東北三省已經成為中國以致亞洲最富庶的地區,那時候的東三省生產總值已經遠遠超過中國其它地區,在當時的整個亞洲也是首屈可指的,有資料顯示,當時的東三省的經濟生產總值已經達到當時的日本生產總值的50%,而東三省原有就是物產豐富,地大物博,礦產資源富足的地區,在加上張作霖統治時期,他發起的軍閥戰爭都是在關內中原地區,幾乎沒影響到東三省,那時東三省相對於沒有太大的戰爭,農民可以在穩定的環境下生產生活,同時張作霖還出臺了一系列鼓勵開荒種田休養生息的措施,那時候,張作霖就定下"不能強佔土地"的措施 ,使百姓耕有其田狀態,同時張作霖還積極的發展地方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在張作霖統治時期,他就積極主張從英法購買 先進的機器設備,建立實業以及軍工廠,技術水平幾乎和當時的西方同等,由於東三省有豐富的煤炭和鐵礦石等資源,那個時期東三省的鋼鐵產量,佔據全國的80%,有資料顯示,當時東三省的鋼鐵產量是日本的40%,由於在張作霖的精明統治之下,那時的東三省已經有一套完整的工業體系,那時候的東三省的兵工廠可以生產出世界先進的155毫米的榴彈炮, 每年可以生產出炮彈20萬發,步槍16萬隻,子彈 18000萬粒,輕重機槍1000挺。有資料顯示當時的東北兵工廠是世界上綜合性最大的兵工廠,在張作霖統治時期,中國的汽車業也得到了發展,那時的東北汽車研究所已經研究出中國的第一輛貨運汽車,當時在亞洲都是極為少見的,當時在東北軍成立了空軍, 光飛機已經具備300多架還有大量的轟炸機教練機,我們從中還發現,正是由於強大的東三省經濟的支持,是張作霖的軍隊,當時實力已經處於亞洲的前列,那時張的軍隊已經配齊海、陸、空完整軍事體系,當時的東北張作霖還積極創辦了教育,注重人材的培養,這裡頭就有著名的東北師範大學,東北大學以及東北講武學堂,並用這些學校來培訓自己的嫡系軍事人才,據統計當時張作霖用這些學校培養出各級軍官近萬人也使當時的東北三省的教育事業得到長足的發展,當時的東北軍在軍事裝備,軍事人員的素質和修養來說,都在中國屬於一流的。



東北20世紀上半葉被人們往往稱之為黃金時代,這是因為以張作霖為統治者的東三省,已經步入到人丁興旺民風淳樸經濟得以快速的增長時期,工農業建設以及市政設施全面鋪開,這也得益於張作霖,知人善任,尊重人才強化精英治理的手段,這個時期,他任用務實派王永江為他的經濟主推者,經過王永江的一系列整治和改革,也使東三省原本混亂不堪的金融、稅收都得到完善和發展,逐步形成一套體系。



這裡我們不得不提東三省的鐵路網建設,在20世紀初中國東北的鐵路網就已經初具規模,但是這些鐵路都掌控在日本和俄國人手裡,當時俄國佔領中東鐵路,日本控制南滿鐵路,除此之外,日本還成立“滿鐵"將此作為控制東北的重要工具,在1922年,奉系在直奉大戰中失敗,張作霖隨後退守關外,宣佈東北自治,從那時起,張作霖開始計劃修建東北鐵路,推動鐵路自主化,這也是出於多方面考慮, 首先是削弱日本和俄國對東北的控制,因為日本和俄國對鐵路的封鎖和控制,阻礙了東三省的經濟流通,另一方面也使張作霖的奉系軍隊備受牽制,同時,這也嚴重的阻礙了東北三省的經濟發展,再者要想使東三省,所有的礦產資源開發得以利於發展東北的經濟,必須鐵路先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1923年3月,旅順和大連的租期屆滿,東三省各界人民都渴望收回兩地,大連旅順的收回,必須有鐵路來控制和聯繫, 我們可以說在張作霖統治時期制定的東北鐵路自建自營政策是東三省“發展之始基, 最可紀念而戰,歷史之重要一頁"。


我們分析發現,從當時東三省的政治,軍事,教育以及社會治理方面的發展來推演,從張作霖他本人高超的管制能力,他本人特有的稱王稱霸的野心,依據張作霖的鐵腕治理在當時,他已經除了內治,還常常與俄國和日本鬥智鬥勇,互相牽制, 已經將日本人壓制於一隅之地,那時,日本關東軍的整體軍事實力遠低於東北軍,即便到以後,發動了戰爭,憑藉張作霖對自己軍隊的掌控,也會在東三省佔據主導地位,但歷史往往會發生逆轉,到了張學良那裡,就完全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海納百川1210


如果東北王張作霖不死,那麼,東北淪陷可能沒那麼快,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也不可能如此的輕易,日本關東軍的鐵蹄也不會如此順利的踏入中原,給中華民族帶來巨大的災難。為什麼這麼說?我們用實力說話。


當年的中國不論是軍工業還是各方面的人才都是非常匱乏的,可是我們回顧一下張大帥治下的東北,絕對比當時蔣介石所領導的中央軍要強的多,更別說別的軍閥。

早在1916年時,張大帥就創辦了奉天軍械廠,三年後升級為東三省兵工廠。近十年苦心經營,終於將其打造成巨無霸:佔地三千二百畝,每年經費兩千四百萬銀元,擁有上萬臺設備與八大工廠,巔峰時期工人多達五萬人,是公認二戰爆發前,亞洲最大兵工廠,後來,日本侵略中國所用的武器大多都出於此。




日本關東軍僅在東三省兵工廠,就繳獲了子彈300萬發,炮彈50萬發,機關槍2500挺,步槍15萬支,重炮250門,足夠武裝20萬日軍。另外還從奉天迫擊炮廠,繳獲迫擊炮2300多門,另外,東北銀行地下金庫64萬斤黃金也白白的送給了日本。


這座兵工廠被日本佔領後,給侵華日軍來了次“大補血”。然後日本蹂躪東北的十四年裡,東三省兵工廠一度被日本恢復到上萬人的產業規模,不斷的給國內的侵略者提供源源不斷的武器彈藥。直到1944年,被美國飛機炸成一堆瓦礫。

後來,風燭殘年的張學良,追憶起東三省當年軍火生產的盛況時,依然激動得兩眼放光:“東北軍最厲害的就是炮兵……東北軍的炮多……唯有東北軍的炮彈是自己造的。”



不僅是軍事方面,張大帥還非常注重人才的培養,包括現在的東北大學都是當年張大帥一手創辦的。

歷史總是不能改變的,張作霖死後,東北軍由張學良控制,殺死了功高蓋主的楊宇霆(日本最忌憚的東北軍將領),並且主動易制,不放一槍一炮主動將東北三省讓給日本,增加了日本囂張氣焰,更是覺得中國軍隊都是豆腐渣,企圖三月滅華。


總之,如果張大帥沒死,東北不可能這麼快這麼輕鬆的被日本所佔領。歷史終歸是歷史,我們不能永遠沉浸於歷史,我們更多是緬懷,學習,張作霖治轄東北時期,雖然受日本,英國,德國等國家的支持,但是,卻從來沒有為他們簽過一份有辱中國的契約。

歡迎大家討論!


逍遙散人AR


張作霖作為近代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軍閥,在當時的國內外環境下,如果張作霖沒有被日本人炸死,東北會何去何從呢?還會不會被日本人所佔領呢?筆者曾深度思考過這一問題,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張作霖在當時的形象是一個徹底的軍閥,手裡有槍,腰裡有炮。肯定是誰也不服,當時的日本人和蘇聯人都把他當成眼中釘肉中刺。如果張作霖一直坐鎮東北,首先一定不會出現東北易幟的戲碼,張作霖不會向日本人妥協,同樣也不會向蔣介石妥協。

如果說張學良當年的易幟是為了全國的大局,那這個大局張作霖是不會認的。張學良曾這樣評價父親“有雄才,無大略”,如果張作霖有所謂的大略,歷史肯定會是另一番模樣。

作為一個軍閥,張作霖腳下的土地都是他帶著手下兄弟一寸一寸打下來的,無論誰打這片土地的主意,張作霖一定會毫不猶豫的打回去。也就是說如果北伐軍進攻東北,張作霖就會尋求日本人的援助;如果日本人侵略我國東北,張作霖也會向國內求和以尋求幫助。最終目的只有一個,保住東北,繼續做自己的東北王。

從這裡看如果張作霖不死,日本人還真不一定敢進攻我國東北,多半還是會繼續從上海打開突破口。事實也是如此,九一八事變第二年日本就向上海下手了,說明日本當時認為對中國發起侵略的最好地點是上海,畢竟可以直接打到南京。

因為張作霖雖然願意接受日本人的幫助,但並沒有進一步成為日本人的傀儡,這也使得張作霖有了一個愛國屬性。但除此之外不容忽視的是張作霖同樣反對民主主義,反對革命黨以及共產黨。

張作霖在東北的統治可以說是牢不可破,起碼在東北境內張作霖是有一定威望的。說張作霖的軍隊軍紀渙散,但都是東北的當地兵,在自己的家鄉軍紀不會差到哪去。這樣一來蔣介石在抗戰前幾年的注意力就會被東北牽扯,前面說到日本遲早會在上海動手,到時候蔣介石準備不充分很可能被打一個措手不及。

日本人真正的刀鋒不在東北以及後來的華北,而是在上海,在南京,在中國當時的心臟。而東北如果由張作霖這個強勢軍閥坐鎮,日本人避其鋒芒的幾率很大,當然再次謀劃刺殺的幾率更大。

如果日本從上海先動手,中國的經濟政治重心一定會北上,這樣一來東北的戰略地位就不言而喻了。不過這種事情發生的概率不會太大,畢竟張作霖的做法讓日本人越發的無法接受,歷史有很大幾率重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