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牛市中多急跌慢漲,而熊市中多急漲慢跌?

淡淡禪風


牛市為什麼多是急跌慢漲,這和人性有關。

炒股為什麼很難賺錢,因為股民一般都是後知後覺,所謂的牛市,都是牛完了大家才說是牛市,比如在2007年,6000點以上,大家說牛來了,要上一萬點。在2015年,大盤在5100點以上,大家說牛又來了,還是要上一萬點,而在牛市真正大漲的過程中,是沒有多少人真正賺錢的。

也就是說,牛市是在猶豫中前行的,每天都有人看多、有人看空,分歧分大,大盤反覆震盪後多方勝出,重心不斷上移。但是隨時都有人等“逃頂”,只要一出現下跌,逃頂的人就會蜂擁而至,造成賣盤迅速湧出,出現急跌。

在下跌的過程中,散戶都在割肉,因為都是大跌前追高買入的,剛剛割肉後就企穩,重新上升,因為股市的上升趨勢已經形成,短期的下跌並不會改變上升的趨勢,股市繼續震盪上漲,並再創出新高,直到大眾低賣後再一次高買,又出現急跌,再割肉,反覆循環,在牛市中依然是不斷虧錢。

在熊市裡面,則會反過來。股市下跌的過程中,大家都不認為是熊市,只認為是洗盤,連續下跌一段時間後,當出現某一天拉昇,散戶就“抄底”,認為大底已經到了,熊市結束了,結果大漲後殺進去,第二天又繼續陰跌,不斷新低。

因此,牛市總是爭跌慢漲,而熊市則多是慢跌急拉。


財經宋建文


在市場單邊上漲和下跌的時候,仔細的投資者會明顯發現一個現象,在牛市單邊上漲的階段,市場大部分時間都屬於紅盤階段,而出現下跌的階段都是急跌,短期快速完成調整重回上漲階段。但在熊市出現單邊下跌階段,市場大部分時間都屬於綠盤階段,即使存在紅盤都是快速反彈,短期時間反彈結束後重回下跌狀態,正如題幹中提到牛市中多為急跌慢漲,熊市中多為急漲慢跌,下面我們通過幾個方面來分析該現象,在分析之前參考下幾個案例:

上圖單邊上漲階段為15年上半年行情,每次出行陰線後,短期能夠快速完成調整重回上漲趨勢中。

上圖單邊下跌階段為18年上半年行情,每次出現大陽後,反彈行情維持時間較短,特別是圖中圈中上漲一天後的幅度,接下來五天行情才會一根陽線的底部,一天上漲分五天下跌,該現象就是典型的急漲慢跌的局面。

市場交易情緒

在單邊上漲行情中賺錢效應較好,很多尚未買入的和倉位較輕的投資者,在出現上漲的過程中總是擔心買入後短期出現被套的情況,而對於他們而言再好的就是等待市場的調整後等待一個相對較低的位置介入。而市場一旦出現短期明顯的的調整後,這部分資金會瘋狂的湧入後,導致市場出現短暫的調整後,重新出現上漲。

在單邊下跌行情中賺錢效應較差,大部分買入的投資者基本都處於被套的狀態,特別是習慣於短線交易的投資者,一旦市場下跌一段時候後開始出現反彈,這部分資金被套為了降低虧損,會逐步開始的賣出動作,造成市場的逐步回落,那市場為什麼會出現急漲的情況,慢漲慢跌也是可以的。

主要原因是市場單邊下跌後,市場交易情緒被逐步的爆發,就好比一個皮球被壓縮的越狠,到達一個極限後,總有爆發的一天,這在市場交易情緒中也能很好體現,特別是一些短線投資者,對於他們而言並不在乎市場長期是出於單邊上漲和下跌的狀態,而在乎的是短期能不能快速完成賺錢,一旦市場交易情緒較弱的情況下,這些短線資金總有忍不住的時候,集中在一點爆發,造成市場短期上漲的局面。


所以通過市場交易情緒來分析的話,行情越是火熱,短暫調整會造成更熱的交易局面,而行情越是冷淡的時候,短暫的上漲會帶來更冷的交易局面,其實交易的熱與冷成交量是一個很好的參考指標,成交量逐步的放大,代表市場交易情緒的逐步火熱,而成交量的逐步縮短的時候,市場交易情緒逐步的冷淡,下面我們參考案例:


上圖為單邊下跌的階段,但在每次反彈上漲後,成交量就下一個臺階,交易情緒逐步的降低,而市場沒有增量資金入場,買入的都是被套資金,市場也會進一步的下跌。

上圖為單邊上漲的階段,每次市場出現急跌後,反而會更一步激發市場交易情緒,成交量也是在每天回調後再一次的放大,市場資金等著市場的回調後買入。

籌碼分佈原理

在單邊上漲過程中和在單邊下跌過程中,籌備分佈中獲利和虧損比例截然不同,在牛市的單邊上漲過程中籌碼大部分屬於獲利情況,而單邊下跌過程中籌碼大部分屬於虧損的狀態,下面我逐步分析籌碼獲利比例較高和虧損比例較高所造成的市場交易的現象:

第一,籌碼獲利比例較高的情況下,市場上漲包括個股上漲過程中,獲利盤會逐步的兌現出局,但兌現出局的時候,個股本身走勢較好,盤中並無恐慌盤的拋售,或者說盤中並無明顯的洗盤動作,持股投資者都耐心的持股過程中,但市場突然哪天出現回調或者市場短期的獲利盤較大的情況,沒有充分的洗盤,後期很難再次出現上漲。

一旦開始洗盤或者回調後,大量的獲利盤短期會出現明顯集中性拋售的情況,一旦集中性的拋售後,造成的市場肯定是快速的回落。在投資者心理永遠認為賺錢比虧損重要,寧可少賺,也不願意虧損,上漲後快速下跌自然也會形成。但市場本身結構和方向沒變,下跌後並無打破原來的趨勢,該市場短期獲利出局後的資金再次選擇逐步的購買後,市場出現短期慢漲的情況,重點參考下圖案例:

通過上圖籌碼分佈我們明顯發現,底部籌碼集中,獲利比例在95%以上。

第二,籌碼虧損比例較高的情況下,由於市場在熊市階段出現明顯的單邊下跌的狀態,大部分在之前買入的籌碼都處於被套的狀態,下跌過程中準備抄底的資金和原本被套準備加倉的資金,在市場走勢較弱的情況下,很少出現明顯的集中的抄底和加倉資金,一旦市場下跌到關鍵的支持位置會出現明顯的買盤出現,市場短期出現快漲階段。

但快速反彈之後,並未改變市場結構或者市場趨勢,抄底資金在反彈後會選擇逐步賣出的情況,並且前期一些被套的資金解套也開始逐步的賣出,市場再次進入慢跌的狀態,具體參考下圖案例:

上圖案例獲利比例在7%左右,93%的籌碼處於被套狀態,市場指數突然出現一次的跳空高開 ,高開本身代表強勢,但不能改變市場籌碼被套狀態和市場長期結構問題,隨後五個交易日出現緩跌的狀態,後期指數繼續新低重回下跌狀態。


震倉或者資金調倉造成

沒有隻漲不跌的市場,也沒止跌不漲的市場,即使單邊上漲的牛市在上漲過程中都存在回調洗盤的階段。在單邊下跌的熊市在下跌過程中也存在抵抗性的反彈行為,主要存在的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市場政策驅動或者題材熱點的切換,在牛市單邊上漲過程中,市場的政策和題材在逐步不斷的改變,很多個股上漲後短期處於一個高位,機構資金本身為了把握牛市的更大收益率或者跟隨市場熱點進行切換,一旦機構發生調倉換股的階段時,市場短期會出現快速回落的階段,但這部分資金並未流出股市,而是開始新的佈局,在新的佈局過程中逐步買入股票,集中的調倉後逐步的新的佈局,造成在牛市過程中急跌慢漲。

再次即使機構莊家不需要調倉換股的,為了後期的繼續上漲,震倉洗盤的動作也不可避免,但牛市往往持續時間較短,A股本身就是牛短熊長的結構,為了珍惜牛市賺錢的就時間,機構資金會短期快速完成調倉的行為和短期快速洗盤的行為,在牛市單邊上漲行情較好的情況,大面積的獲利盤,如果不選擇快速深洗盤,獲利籌碼很難出局。


在單邊下跌的過程中,市場表現較差,但不能代表市場沒有新的政策和新的題材,比如市場短期出現大規模的降息行為,傳導到市場上必然是出現上漲,或者的新的題材板塊出現後,也會引起大量的遊資或者短線客的追捧,造成市場短期快速上漲的局面。

但胳膊仍舊拗不過大腿,市場本身交易情緒較弱,籌碼被套,等待上漲後資金仍舊會逐步的出逃。


第二,莊家機構手法,在上面也大致提到了一點,就是政策熱點的切換導致的調倉,在牛市單邊上漲的局面,很多機構莊家為了能夠在牛市市場擴大的自己的收益率 ,選擇的最好的方式是震倉動作,急跌下深跌能夠引起市場籌碼恐慌,洗盤較為充分,但洗盤結束後為了不表現出資金繼續佈局的情況,選擇的小幅度的拉昇上漲,給以市場的投資者的感覺就是該股只是短期抵抗性的反彈,大大降低了短線的跟風,逐步的上漲後該股繼續突破新高後,卻能讓很多投資者望而卻步,如果深跌急跌後,短期立馬選擇反包再次突破的話,只會給以市場的信號就是,該股是洗盤而不是出貨,特別一點短線資金喜歡追捧短線反包個股。

在單邊下跌的狀態下,很多機構個股也是處於被套狀態,而且機構佈局股票範圍較廣,不會僅僅單隻個股的操作,為了能夠集中選擇更好標的操作,如果被套個股仍舊走勢較弱,表現不出強勢的走勢的話,個股很難完成出貨,一旦市場企穩大幅度的拉昇,讓市場資金以為該位置可能出現反轉的局面,資金買入後完成出貨,再次可以考慮新的佈局機會,但目前市場情緒較弱,機構在考慮風險的情況下,不會一下子買入,逐步佈局的手法讓市場出現緩跌的狀態。


小結:所以機構莊家在操作操盤手法上回根據市場的結構採用不同的手法,市場好希望快速完成震倉,而市場較弱情況為了完成出貨調倉,急漲能夠引起市場投資者的關注。


總結

以上三種因素,市場的交易情緒 ,市場的籌碼盈虧情況,再次就是機構莊家在面對不同市場下采取的手法,造成市場在牛市中大部分情況是急跌慢漲,熊市急漲慢跌的局面。所以我們投資者在瞭解這類現象後,需要注意幾點:

第一,在牛市過程中,急跌並不可怕,反而是新一輪上漲行情的起點,沒有佈局可以考慮佈局,倉位較輕的可以選擇加倉,所謂千金難買牛回頭。

第二,在牛市上漲過程,如果市場出現下跌緩行狀態,面對下跌市場較為糾結,可能短期的高點就要形成,我們需要注意的就是風險,比如參考下圖案例:


第三,而面對單邊下跌的時候出現短期快速上漲的時候,我們更多注意的是風險,而不是行情的反轉,除非市場連續多日的上漲導致趨勢的改變,我們可以考慮新的佈局。或者本身被套嚴重,在單邊下跌後急漲,我們可以降低倉位,等待後期回落繼續加倉降低倉位的持股成本。


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點評。


道破天際


你好,我們要明確是牛市

在牛市的運行格局下,市場的交易活躍,賺錢效應明顯;每天都有大量個股漲停板,人氣好;每天都有增量資金進來,有散戶資金、機構資金,賣菜的大媽都想往裡面衝;更別提那些利用槓桿資金、融資進場的,總結一句話,就是賺錢效應!

下面談談為什麼都是急跌慢漲:

1、大部分獲利多,到一定程度下,就會有個兌現過程,比如出現利空等,這個市場往往會出現一致性的兌現,造成了快速下跌,甚至跌停潮;這就是所謂的急跌;

2、慢漲,經過獲利籌碼兌現後,大家發現市場沒有問題,就慢慢的逐步再進場買股票,開始都是很謹慎的,慢慢進,造成了慢漲的格局;

3、這和大部分投資者的心態是相關的,也符合心理學原理。

反之熊市為什麼是急漲慢跌

1、熊市大部分都是悲觀的,當跌到一定程度,大家覺得跌差不多了,同時這個時候往往會出政策利好刺激下,就容易快速大漲,2008年熊市就經常出現大盤都接近漲停情況;

2、慢跌,陰跌是常態,大部分都不參與的,很多人就關閉賬戶不看了,有些對市場悲觀、絕望了,就考慮賣出,或者需要用錢了,就慢慢的賣出;這就是慢跌、甚至陰跌的過程;

最後,祝您投資愉快!



海西一狼2008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搞清楚什麼時候牛市特徵,牛市特徵就是賺錢效應很好,有大量的場外資金往場內擠,趨勢已經起來了輕易不言頂。

在牛市期間大家的心理狀態是:

1,趕緊買,不買就要錯過了,把所有錢都去買股票;

2,買太少了,等調整的時候一定要重倉買進去;

在這種情緒下,牛市中的每一次調整都有可能是資金大量買入的契機。急跌是因為牛市本質上也是板塊的輪動,當一輪板塊漲完之後資金會調倉換股速度比較快,反應到走勢上就是調的很快。然後等著買進去的資金又比較多,買盤力量強悍就慢慢的把指數又買上去了。

在熊市期間大家的心理狀態是:

1,熊途漫漫,看來是沒希望了,等漲一下就賣;

2,有些是跌了加倉,又套了,然後再加再套;

從牛市轉變到熊市也是人心理上的轉變,從亢奮到冷靜到絕望是有過程的。當熊市被大家認可後,一般會分為幾種人,一種是套著裝死等解套,一種是等反彈了就賣。而且這時候趨勢可能改變,每一次的反彈都應該是賣出的機會。

從走勢運動方向,向上的快跌都應該看機會,向下的快反都應該要逃命。

關注豬爸爸看股市,專注投資者教育,移步專欄,學習更多幹貨。


豬爸爸看股市


這句話並不完全正確,牛市和熊市都可能出現急跌慢漲和急漲慢跌的行情,並不是一定有規律性的只單獨存在一種趨勢中。而任何時期的急跌慢漲是發生在熊市初期,也可以發生在上漲末期,此時場內積蓄了大量的獲利籌碼,遇到利空消息後市場一致性向下出貨導致了指數的下跌,如果反應到個股裡,就是莊家出貨後採用剩餘的底倉砸盤,導致了股票出現急跌慢漲的行情。

而急漲慢跌往往出現在熊市末期和牛市中期,主要的原因是機構為了快速的脫離建倉區域,防止散戶上車,採用的快速拉昇的行情,等待股票出現一波上漲後調整往往都是相當緩慢的,避免低位被資金抄底,隨機又會再度創出新高。


可以觀察去年底和今年的行情就可以理解這兩句話的意思。

在前期出現政策底之後大盤走出急漲行情,隨後是慢漲跌到2440點,當時還處在熊市中,這裡就是急漲慢跌的行情,不過大盤在一季度後出現連續逼空行情,大盤是從2440點漲到了3288點,也是走出急漲慢跌的行情,說明牛熊市都會出現急漲慢跌,並不是單一的認為這種走勢只在一個方向裡。

2015年熊市開始,大盤是圍繞了急跌急漲,到了2016年和2017年大盤是經歷了慢漲慢跌的走勢,說明市場的趨勢沒有一個確定性,都是存在週期波動的,大多數時期都是無序和有序摻雜,沒有固定的認為某種規律只屬於一個方向。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為什麼牛市中多急跌慢漲,而熊市中多急漲慢跌?


這是有內在邏輯在裡面的,我會在下面的視頻裡面,給大家做分享,供大家參考。謝謝。\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4de508cddc8c47328eda80ff29e13f70\

謙秋說


這說的其實是一種現象,或者說是K線的一種特殊波動方式,本身與牛熊市沒有必然聯繫,即使在震盪市裡也是常見現象,放在個股裡更是屢見不鮮,就拿牛市來說,築底,拉昇,出貨三大階段說這種情況都可能也都可以出現。

這種現象許多人都作了回答,也都是中規中矩的,本人只談談自己的理解:

①無論牛熊市,市場都是由主力主宰的,而主力在兩種市場中操盤風格是不一樣的,這本身又是由主散籌碼佔比及成本比例決定的,在牛市中,主力籌碼多,控盤強,成本低,他們就利用這種優勢做滾倉操作,邊拉邊賣,低加高減,底籌逐漸減少,至頂部利用區間反覆震盪進行籌碼易手。鎖倉到頂拉昇的票極為少數,因耗錢多,風險大。滾倉優點是一段一段吃利潤,既能降低拉昇成本,又能激活市場氣氛,同時抬高散戶成本,在這過程中,盤面急跌只是主力利用手中籌碼優勢,鬆動少許籌碼進行打壓,使股價下去,這樣主力不但獲得更多相對廉價籌碼,同時仍然維持整體持倉結構與比例。急跌會加快時空轉,換節奏,不但籌碼易手效率高,而且不會破壞盤面大形態構架,是主力常用手法。而熊市,主力籌碼結構相對鬆散且佔比少,他們只是利用築平臺,或挖坑的方式吸籌,突然拉高快速出貨,他們根據熊市性質的快反特點借力打力,利用上方的每個平臺或密集區(真壓力)與現有平臺或密集區(假支撐)的縱向空間進行誘多,實施少買真賣意圖完成向下趨勢的延伸。他們所用策略仍是滾倉操作,手中底倉一直留有極小部分,只用打壓用,到一平臺或坑裡就吸籌快速彈立刻賣,波段式套利,然後現買倉位歸零,再到下一平臺如法炮製,直到最後,底倉不計成本清零(也有不清零,續做下一輪熊牛循環的)。熊市主力仍然遵循快進快出的特點,這是由市場性質和籌碼結構兩方面決定的。

②這種常用操盤手法是根據由牛市漲多跌少熊市跌多漲少浪形結構及週期轉換的特點做出的策略性選擇。(這裡不細述)。

所以你經歷多了,現象的背後清楚了,也就那麼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