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丧偶老人为啥喜欢找老伴?孩子不同意父母找老伴,该怎么办?

新大风歌


因为我就是农村的,根据我对农村老人的了解,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农村丧偶老人找老伴;一方面是因为子女都在外地打工,一年半载的回家看看,他们有很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独守老人,

在我们农村也没有棋牌室、老年活动中心等愉乐场所,所以他(她)更显孤独与寂寞,如果有点啥事,那就是孤立无援,没人帮助,找个老伴也能相互关照一下。

另一方面多数老年人的思想观念封建保守、勤俭朴素,看着现在的年轻人睡懒觉、铺张浪费啥的也顺眼,所以婆媳之间、翁胥之间的关系不好相处,不如找个老伴离开,眼不见心不烦。

说到父母一方离世以后再找老伴,多数子女持反对态度,不同意父母再婚,他们也有担忧,一怕父母到对方家里受气,受到不公平待遇。再就是怕以后的养老以及因为财产问题产生纠纷。

如果自己亲生父母先一步离世,对方不愿意离去,由于他们身体逐浪衰弱,疾病日渐增多,自己一点也没有享受过他们对自己的恩惠,还要为他们支付很多的医疗费用,甚至还要将对方养老送终,感觉不应该,即使对方有的愿意离去,也要分割父母的财产,也将会产生纠纷和许多麻烦,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多数子女才不同意父母的再婚。

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做子女的也不应该剝夺父母的的幸福生活,而父母的幸福也应该是我们做子女大的最大心愿,我们做子女的应该把这些利害关系向父母讲清楚,在婚前双方把这些事情进行协商,在双方都能接受的情况下,签订一个协议,去有关部门公证一下,免去后顾之忧,之后我们做子女的就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支持他们,以使双方老人能够互助互爱,共同渡过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


老牛拉破车


俗话说的好,“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

我认为男性老年人,在农村只要家庭条件充许,大多有这个愿望。

其原因:

一、孤独。现在年青农村人大多外面打工,留守在家的老人,虽不愁吃穿,但自从老伴去世后,日子过的落寞。平时总可以叨叼几句话的人,没有了,自然就多了份孤独。即便是儿孙绕膝,常有人陪伴的老人,也愿有知己的话找一个人来倾听。

二、饮食。平时习惯了老伴的热粥、热饭,一个人了就想着凑合,有时凉一口,热一口,吃饭没了滋味。甚至变的生活沒了规律,中午十二点了,还是忘记了做饭,一个人独坐发呆。即便能有儿子儿媳妇给做饭,但大多时候不随自己胃口,不想给儿子,儿媳妇添麻烦,就不想说出来。

三、安全感。老人大多喜欢农村,不习惯大城市生活,更喜欢自家小院里的鸡叫,狗跳,绿色的小菜园。但老年人身体不比年轻,头疼脑热更是常事,有个伴在一起彼此照顾,送点水,递点药,会感到心安。万一发生点脑中风之类的事,有人及时发现,不至于延误了治病的时间,必竟儿子不能日日夜夜陪伴。

而做为儿女们,大多不同意的原因:

一、心中有个坎,疼爱自己一生母亲去世了,怎么可以接受一个陌生人来做自己的母亲?而且还要为其养老送终。

二、农村人心里还有一个习俗想法,那就是让老人再婚,是自己不尽孝道,供养不上老人,才让老人想再婚,让自己面子上过不去。

但是我想,现代新时代,人们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都在提高,思想境界也变的开阔,包容。如果老人身体健康,有这个愿望,做为胸怀宽广的儿女们就应支持,其码老人身边有个伴,少了你工作、生活上的许多牵绊,这也算是两全其美的事,不是吗?


荷锄种香人


这不仅仅是农村问题,北上广深一线大城市也同样有这样的问题存在。最主要的核心问题是担心老人的生前财产被转让或身后财产被另一方子女继续。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财产公证或者按现在流行的中老年再婚并不领证,仅仅是一个互帮互助互相依靠的形式。这在北上广深己非常流行,也容易被子女接受。一旦一方生病不能自理了,就各回各的家没有任何财产纠份在我的中老年相亲群中就是这样,所以成功率很高。


卓悦悦ZYY


这个问题笔者看来有点江山一笼统的感觉。农村丧偶老人喜欢找老伴,儿女不同意怎么办?

据笔者所知,农村丧偶的就当下来说,不仅老人丧偶,而不少中年人也丧偶,四十至五十岁年龄有一定比例。这主要是有的外出打工出现意外。有的是在本地从事的工作劳动强度过大而自身缺乏保护。有的是因病离世。这些都造成了丧偶的情况。

老年人丧偶找老伴的,一般是自己有一定收入如退休金之类。生活上有保障,老伴去世后,感到孤独寂寞,且这些人集中在男老人身上。男性老人就农村说,一般生活自理能力差,如洗衣做饭家务之类。有个老伴生活起来较方便一些。有个病痛之类能有人互相照顾一下。

没有收入的老人丧偶之后想找老伴的不多,自己生活都有困难,那还想再增加负担?

至于儿女同不同意的问题,在农村有农村的情况。为啥不同意?来者既为老年,有其自己的子女。找伴者的子女不会愿意再有多余负担。如来者生老病死,子女思想上肯定有想法而不愿上前照料。为免去这些未来麻烦,故反对老人再找老伴!

有自愿临时组合的情况。找老伴后另组家生活,减少子女的麻烦。

而笔者前面所言那些中年丧偶者,则情况更为复杂一些,笔者不想讨论这个问题。

这些事情,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而在当今老年人占比愈来愈多的情况下,丧偶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这需要社会多关注老年问题,让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让其解除许多后顾之忧。子女也要放宽心态,正确看待老年人丧偶之后寻找另一半的问题,让其老人能安享晚年之福,度过人生最后一段时光!


远山雾1


老年丧偶,本来就孤单,生活上也有诸多不便。俗话说:再好的儿女,抵不上半路夫妻。因此找个伴是人之常情,也在情理之中。孩子们不同意说明子女不懂事,不尊重老人,作为亲戚近邻要帮着给孩子们作工作,不要干涉或强迫老人,不能不同意,应该满足老人心愿。

为了让孩子有后顾之忧,可建议老两口生前在一起相依相伴生活,后事各归各家安置,至于财产分割也可事先作出协定,以免引起以后不必要的纷争。我的一位亲戚就是这样处理的,现在无论老人,孩子们都过的很和谐。


让水河山人


老龄化比例逐步加大,独居老人人数逐年增加,年轻人为了工作远离家乡,造成父母的孤独,生活就医等方面都要互相帮助,如有一方仙逝,另一方日后生活更加困难,所以导致大多的丧偶老人为了维护正常的生活,使自己后半生不至于无依无靠,都会去选择再找一个可以相伴的人,一方面也是想要减轻子女都自己的牵挂。

但是部分子女由于对逝者的怀念,对这件事还是持有反对意见的。这件事的解决方法只能通过父母与子女之间进行沟通,互相谅解与包容


太阳奇遇记


这个难说,人品,做人做事不一样,当然处理事上也不同,有的男人失了家,一边痛苦,一边忙着挣钱养孩子,所以,忙的不去想自己的事,可,也有的男人就按不住份了,更,何谈守自,自私的男人大有人在,亲情中,他也会选优先自己,说白了,虚伪,无责任加作。


天空25491


城市、农村都一样,一般来说男人更喜欢找老伴,因为好多男人不会做饭、洗衣服,难道儿女可以管父母吗?老话说:山高挡不住太阳,儿女管不住爸娘。


用户天篮篮胡


为了一个人太寂寞了而找的老伴,孩子不同意可以找村里说服能力强的人解决这个事,一定会成功老伴的!就是这些[赞][赞][赞]


农村财源


老人丧偶该不该找老伴,让我说该找,尤其是农村,大部分孩子都不在身边,有些实质性问题,有个头疼脑热,有个伴就比较方便,这样儿女在外面也放心,长说,年轻时人找病,老了是病找人,年龄大了,病也就来了,还是有个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