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易武麻黑,談談古茶樹的矮化現象

在多數茶友的腦海裡,古茶樹一定是高高大大的,或又粗又壯,一個人都抱不過來。誠然,在整個普洱茶產區,這樣的茶樹自然也是存在的,但當你行走在易武麻黑、曼松等茶區,或多或少會讓人你失望,不要說什麼高杆古樹,多數茶樹不過是兩米多高,而茶農兄弟還要告訴你,對,這就是古樹,春茶純料1000+,有沒搞錯?當然沒有。

從易武麻黑,談談古茶樹的矮化現象

從易武麻黑,談談古茶樹的矮化現象

普洱茶歷史悠久,很多古茶園歷史多在500年以上。但在解放後的很長一段時期,人們飯都吃不飽,許多連片的古茶樹被砍掉種苞谷(玉米),但根系一直都在。

上世紀50年代後,茶葉由國家統購統銷,古茶樹產量低,低產茶園改造試驗在勐海等地慢慢開始,主要方法是將古茶樹離地20公分左右的部分主幹砍去,樹幅增大,茶葉產量自然也就增加。進入80年代後,茶葉開始出口創匯,雲南作為產茶大省,茶葉需求量大增,低產茶園改造範圍進一步擴大,種植歷史悠久、離村寨比較近的古茶樹就越受影響,在易武、勐海、普洱等許多地方都存在這種情況。

從易武麻黑,談談古茶樹的矮化現象

麻黑砍頭古樹,上面的枝不大,下面的根其實非常粗

不管是當年改種苞谷砍掉的古茶樹,還是批量矮化過的古茶樹,歷經四五十年的歲月洗禮,根部都已長出了茂盛的分叉,這也就是筆者最近在麻黑古茶園看到的現象,很多樹看似不高、不大,但扒開樹根部位的雜草,會發現,根部其實都比較粗壯,只有百年古樹的根部才會是那樣。因為古茶樹根系發達,吸取的營養物質比較豐富,茶的口感同外觀相似的喬木小樹相比,自然也是天上地下,這也是茶農兄弟敢叫價的原因,畢竟口感在那裡。

從易武麻黑,談談古茶樹的矮化現象

從易武麻黑,談談古茶樹的矮化現象

同樣,這也是砍頭古樹,枝比較分散,但下面的根部就一個

當然,相對整個普洱茶產區數以萬計的古茶樹來說,矮化的古樹畢竟還是少部分,在交通不便,或信息落後的少數民族寨子,很多古茶園依舊保存完好,這個在布朗山、景邁山等地就更容易看到,暫時按下不表。易武茶之所以好喝、名貴,特殊之處在於易武茶的小環境相當好,許多茶樹長在國有林裡,成片的不多,多數和其他樹木共生,為了爭奪陽光,茶樹都是往上長,這也是高杆古樹形成的重要原因。

從易武麻黑,談談古茶樹的矮化現象

麻黑村遠眺

從易武麻黑,談談古茶樹的矮化現象

村公所的牌子仍在

從易武麻黑,談談古茶樹的矮化現象

古茶樹就在這樣茂密的森林裡

更多交流,或免費索取茶樣,請私信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