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道篇-為何“小人求福得苦,高人求苦得福”

宗教界裡有這麼一句話:小人求福得個苦,高人求苦得個福。


識道篇-為何“小人求福得苦,高人求苦得福”


那麼,為什麼小人求福得苦,而高人求苦得福呢?

首先,我們要清楚小人和高人的行為和心理表現是什麼?

小人是催人民服務,也就是催促著、督促著讓大眾為他服務,是一種索取態的行為表現和心理活動。

高人是饋人民服務,也就是饋贈給人民服務,而且是付出不求回報,是一種奉獻態的行為表現和心理活動。

由於小人是索取態,高人是奉獻態。根據宇宙能量守恆規律,我們可以知道,索取到一定程度就會到達頂點,接下來就是下降,也就是索取的另一面就是付出,俗話說的“人在江湖混,遲早都是要還的。”之前索取多少最後就要吐出來多少。

識道篇-為何“小人求福得苦,高人求苦得福”


清朝的和珅就是典型的例子,年輕的時候風生水起,家財萬貫,貪財無數,最後都是要吐出來的。而高人一直是付出奉獻,付出奉獻到頂點,能量就要回收,開始得到回報,這樣才能符合能量守恆規律。苦福之間是相互轉換的,老子也說過類似的話,無中生有。本來要福呢,最後卻來個苦。

這當中的道理其實是信息與能量材料之間的代償問題,苦代償為福,福代償為苦。宇宙是有次序的,不受人為的影響和干擾。

識道篇-為何“小人求福得苦,高人求苦得福”


這就好比,索取態是一種負能量的體現,奉獻態是一種正能量的體現。

而負能量的人走向的惡性循環,正能量的人走向的是良性循環。越是點背的人越倒黴,越是幸運的人越走運。倒黴的人喝涼水都塞牙,幸運的人福自動送上門來。屋漏偏逢連夜雨,禍不單行等這些就是指的負能量的惡性循環。越抱怨命越不好,越積極命越正向。

因為負能量的人的震動頻率是負向的,是不健康的。

識道篇-為何“小人求福得苦,高人求苦得福”


美國霍金斯教授通過30年研究發現,人的振動頻率越高,命越好。佛祖的振動頻率1000多以上,振動頻率在200以下都是有問題的,不健康。振動頻率低的人往往是事與願違。

識道篇-為何“小人求福得苦,高人求苦得福”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調節呢?


識道篇-為何“小人求福得苦,高人求苦得福”


1,把自己做好,讓自己活歡實了,自己歡實才能讓別人踏實。

2,讓自己活快樂,才能逗樂別人,才不折別人的福。

3,把自己的生命升級為完整的生命。

技術操作是什麼?

翻滾:通過翻滾的動作習練,激發自己的潛在覺悟,提升自己的振動頻率,提高自己的能量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