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道1號,這裡“講述”著一段特殊的紅色故事

五大道,擁有上千棟小洋樓

這其中90%以上的小洋樓都有自己的故事

眼下,雖然我們還不能走出家門

不過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

跟著聲音,聽小洋樓“講故事”


常德道1號,這裡“講述”著一段特殊的紅色故事


曾延毅舊居

曾延毅舊居.mp3來自愛遊和平00:0003:20

常德道1號,這裡“講述”著一段特殊的紅色故事


常德道1號,距離民園不遠,如今是一棟歐式風格三層樓房。大門在樓的中間位置,底下有圓形臺階,上面有扇形遮雨簷,造型規整嚴謹。這裡建於上世紀30年代,曾是國民黨中將副軍長曾延毅的舊居。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世人皆知傅作義、傅冬菊父女倆功不可沒,卻很少有人知道,天津的這對父女同樣為此付出了努力,那就是曾延毅和他的女兒曾常寧。


常德道1號,這裡“講述”著一段特殊的紅色故事


曾延毅,湖北黃岡人。1915年考入保定陸軍學校第五期炮兵科,結識了步兵科的傅作義,兩人一見如故,成了拜把子的兄弟。後來傅作義任第四旅旅長,曾延毅在他手下任炮兵團團長;傅作義當天津警備司令時,曾延毅是天津警察局局長。1936年綏遠抗戰,曾延毅與傅作義一起率部挫敗日偽進犯綏遠的陰謀,攻克察西重鎮百靈廟。太原失守之後,曾延毅退出軍界,寓居在天津,帶著家人住進原英租界科倫坡道一所樓房內,也就是今天的常德道1號。


常德道1號,這裡“講述”著一段特殊的紅色故事


曾延毅的女兒曾常寧當時在耀華學校讀書,後來考入南開大學,她思想進步,積極投身學運。曾延毅賦閒在家,對女兒參加進步活動採取了默許的態度,父女倆心照不宣。1945年,天津地下學委決定把常德道1號曾宅作為地下黨組織開展工作的一個活動點。


常德道1號,這裡“講述”著一段特殊的紅色故事


此時國民黨當局逮捕了許多進步學生,為保護耀華學校地下黨的一些同志,組織安排他們住進曾宅,從這裡奔赴解放區。南開大學地下黨員劉焱把一臺印刷機運到曾宅,在這裡印刷了不少宣傳品。曾宅裡常有學生出入,這些充滿革命熱情的進步學生以聚會的名義,暢談革命理想、交換情報、為迎接天津解放製作宣傳材料。由於曾延毅身份特殊,沒人懷疑這座小樓里正燃燒著紅色的火種。


常德道1號,這裡“講述”著一段特殊的紅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