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甘肃省天水市梅江村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甘肃省天水市梅江村

梅江村在甘肃的位置

1 概况

梅江村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贾川乡山区地带,距清水县城约 30km。因早年间村口一棵老榆树开花酷似梅花,山下有河流渭之曰“江”,因此得名。

梅江村历史悠久,成形于元代以前,明代朱元璋之子朱樉的一支族人流落至此定居,此后朱姓便成该村大姓。清代中期,朱氏族人朱正南考中进士后回乡筑宅,宅院保存至今。现村庄整体布局和建筑风貌依然能够体现清中期风格。


2 村落与生活

梅江村背靠梅山,面朝梅江河,顺应山体、随沟应壑建于六层黄土高坡台地之上,整体呈坐西向东之势,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坡型村庄,具有显著的大地景观特征,表现出西北传统村落人与自然和谐相依的生活状态。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甘肃省天水市梅江村

梅江村整体鸟瞰

村庄街巷总体布局呈现叶脉状,组织脉络清晰,空间生动丰富。村庄中部被一冲沟所截,将下三层台地割裂。街巷宽 2~4m 不等,其中:村内主路顺应退台地势,沿等高线水平分布;一面是地势高处民居的地基基础或边坡,另一面是地势低处民居屋顶,路侧有古槐两棵,一棵树龄600余年,另一棵400余年。次巷空间狭窄,多与主街垂直,穿插于各民居之间。目前,除入村主干路已被硬化外,其余街巷仍为土路,黄土韵味十足。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甘肃省天水市梅江村

入村主路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甘肃省天水市梅江村

古槐参天

村庄建筑呈合院式联排布局,形成沿台地伸展的条纹状村庄肌理,秩序井然,功能合理。每一层台地内均包括若干个独立的功能组团,由枝状路网与主街串联。每一功能组团一般包括入口处的打谷场和内部10~15户三合院或四合院式民居;组团又与山体同一等高面的村民自用田直接对接,形成有序的“生产 - 生活”结构,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延续至今。梅江村最高层台地原有山神庙一处,20 世纪 60 年代毁坏。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甘肃省天水市梅江村

聚落俯瞰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甘肃省天水市梅江村

合院式建筑

村民需打井取水,往往根据台地地势走向挖掘窖井,一方面可储存雨水,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涵养地下潜水层。为防止黄土台塬被暴雨侵蚀发生塌陷,村民自发在台塬边缘种植柏树,固土护坡,改善生态。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甘肃省天水市梅江村

村内主路


3 传统建筑

村内以六院联排的清中期进士朱正南故居最为典型。六院具体为:落边院、落中院、落老院、上牛院、当中院和佛堂院。其中落老院保存最为完好。其正房名曰“三多堂”,开三间;房基高于庭院平面,以素土夯起。正房以云落三檐式进行修建,粗柱宽梁、 直棂隔窗。其檐廊宽敞,庭前有四根木质明柱,窗台以下以青砖砌筑。院南侧有两层绣楼,一 层为丫鬟生活的仆房;二层为小姐闺房,亦是习做女红之处。绣楼过木板梯登楼,二楼楼梯口设置有盖板,人在楼上压上盖板,便成隔空之楼,深闺之锢。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甘肃省天水市梅江村

落老院全貌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甘肃省天水市梅江村

民居院门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甘肃省天水市梅江村

檐下雕花

村落整体为木构土坯的民居建筑群,具有建造成本低、加工能耗少、冬暖夏凉的特点,当下看来可谓绿色建筑。

“胡墼”土坯墙是建筑的主体,将土坯砖立摆,侧丁平顺交替或侧砖顺砌,顺砖加筋,泥浆只填横缝。立摆竖缝之间不用泥,防止土坯被泥浆泡软,且便于砌块相互挤紧。加筋则为顺砖加麦秸草拉筋一道。在山墙部分下端墙基部分用砖石勒脚,在顶端砌筑青砖,既有利于建筑防潮,又提升了土坯墙的美感。另有部 分建筑采用了下部板筑夯土至同一水平面,继而上部运用“胡墼”土坯砌筑的混合式砌筑方法。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甘肃省天水市梅江村

木构土坯民居

木构架与墙体混合承重方式在村内民居广泛采用,有的取消山墙面梁柱,直接利用山墙承重,有的则在四面墙中仍包有木柱,同时承重。

屋顶以硬山式屋顶为主,椽上架薄板,做防水处理,内衬苇席,上压红砖,糊麦草泥,以达到保温隔热的效果。屋顶坡度约 30°,瓦屋面做仰瓦,出檐较大,以保护夯土墙免受雨水冲刷。


4 现状与保护建议

梅江村历史遗存丰富,村落风貌突出,生活氛围浓厚,整体价值颇高,应充分挖掘、 永续传承、合理利用。

梅江村内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渗透在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之中,但村民对其价值认识不足。近年来“以改善居民生活”为出发点的建设活动多以改善硬件条件为首要考量,对传统村落及周边环境的照顾欠佳,翻建民居、 新建民居点、兴建城市化的广场都对梅江村传统风貌造成了影响。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甘肃省天水市梅江村

打谷场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甘肃省天水市梅江村

村民以传统工艺制作粉条

建议进一步增进村民对家乡历史文化价值的认同,并对村庄整体风貌进行审慎控制和合理发展。对于村落内年久失修老宅民居,应以传统营造方式进行修缮,房屋内部设施满足如今生活的需求;大量空置的房屋应当组织居民和社会力量进行有效利用,解决村民就地就业问题,切实提高居民收入,吸引已外出务工 青壮年村民能够回家发展。

主持:阮仪三

图文:刘锦洋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本科生;葛亮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