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訓:多與高人來往,勤與能人共事,樂與眾人分享,常與親人相伴



古訓:多與高人來往,勤與能人共事,樂與眾人分享,常與親人相伴


古訓:多與高人來往,勤與能人共事,樂與眾人分享,常與親人相伴

多與高人來往


《荀子》中說:學莫便 乎近其人,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約而不速,方其人之習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於世矣。


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
這個世界上,提高自己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跟高人、良師學習。
書本上的知識,有的疏略難解,有的不夠周詳,有的離現實太遠。
而人則不同,人活生生的在你面前,是你最好的學習榜樣。


所以古人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和一個有格局、有見識、有修養的人來往,你會發現自己的境界也在不斷提高。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想要提高自己,一定要多與高人來往。
身邊都是高人,你自己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古訓:多與高人來往,勤與能人共事,樂與眾人分享,常與親人相伴

勤與能人共事


王陽明說,人要在事上磨,才能立得住。



很多時候,說一千道一萬,不如拉出來練一練。
真正和那些能人一起做過事,才能明白自己與別人的差距。


李鴻章年少浮躁,因虛報軍功被同僚告發,被迫投奔曾國藩。
他早上睡懶覺不去參加早會,推說自己頭痛。曾國藩教訓他:人生唯守一個誠字。
在曾國藩的軍營中,他的壞習慣一點點被改變。


李鴻章晚年自己說:“我從師多矣,毋若此老翁之善教者,其隨時、隨地、隨事,均有所指示。”
“從前歷佐諸帥,茫無指歸,至此如識指南針,獲益匪淺。”
與鳳凰齊飛,必非凡鳥;與駿馬同行,定是騏驥;


與智者攜手,註定不同凡響;
向能人看齊,必將勇攀高峰。
做事有時候就是最好的修行。
而與能人共事,我們才能真正學到東西,促進我們迅速成長。


古訓:多與高人來往,勤與能人共事,樂與眾人分享,常與親人相伴

樂與眾人分享


孟子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自己開心,只能偷著開心,大家開心,才能都開心。
人心都是肉長的,你讓別人開心,別人自然也會讓你開心。


曾國藩早年希望用精神力量感召義士,一起參與平叛太平天國。
但是後來發現,身邊的人都拋棄他,投奔胡林翼了。
他問幕僚:“眾皆出我下,奈何盡歸胡公?”

幕僚說:“人皆有私,不能官,不得財,不走何待?”
(人都有私心,在你那裡得不到官,也發不了財,不走還等什麼?)
曾國藩又問:“當如何?”(那該怎麼辦?)


幕僚回答:“集眾人之私者,可成一人之公!”(利用眾人的私心來做事,可以成就一個人的公義!)
曾國藩從此瞭然,對屬下大加保舉,等到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兩京一十三省的部堂級高官,都受過他的保舉。
大家看跟著曾國藩有前途,自然人心一統,曾府人才濟濟,猛將如雲,為最終平定太平天國奠定了基礎。


古訓:多與高人來往,勤與能人共事,樂與眾人分享,常與親人相伴

常與親人相伴


司馬遷曰:“父母者,人之本也。”



父母是根,孩子是枝葉,正是有了父母的養育,才有了孩子的枝繁葉茂。
血濃於水,人生短短几十年,親人才是我們最近的人。
可是我們卻常常因為忙碌,而忽略了他們。
年少的時候,在外面求學;長大了以後,又忙於工作。
結婚了,又忙著家庭。
我們總是在忙,忙到沒時間陪陪他們。


《韓詩外傳》中雲:“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人間最大的痛苦莫過於時間一去不返,一切不能重來。
有多少人因為沒來得及盡孝,而後悔終生。
錢是掙不夠的,事情也是做不完的,但是父母老去的太快,孩子成長的也很快;錯過了就錯過了。
不再把最好的脾氣給了外人,而把最壞的脾氣留給家人。
不再總感謝請你吃飯的人,而忽略為你做飯的人。
合理規劃自己的時間,多陪伴家人吧。

兒女環繞,父母安康,才是一個人最大的福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