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摄影圈内诟病的“糖水片”,为什么还会有很多年轻人喜欢?

柳侍墨


诟病“糖水片”其实是一部分影协老法师鄙视排挤年轻人的一种形式,就像周杰伦相对于蔡徐坤一样。“糖水片”是日系唯美风格照片的一种统称,一般“糖水片”对应的是甜美小萝莉等年轻元素,甜美小清新让人感觉甜甜的。



这种风格在年轻人之中是比较受欢迎的,构图简单、高曝光、小萝莉等元素受到年轻人普遍认可。但是,老法师们排斥,我们得先从老法师这个群体说一说。

“老法师”也是摄影鄙视链中的重要一部分,这部分人通常指各种机关单位退休人士,资金充裕,长枪短炮堪比专业新闻摄影师、荷花和旗袍模特等都是他们的标准特征。这些人思维固话,书法、岁寒三友、端庄文雅是他们能发挥的最常见的题材了。由于常年工作混了个眼熟,各地的影协是这些人聚集的最大团体,所以“影协”和“老法师”是并存的两个概念,意思一样。


以上纯属调侃,并无事实根据,请勿对号入座。但是以下内容不在这句话的解释范围内。

随着经济条件直线上升,单反这种以前高不可攀的专业器材大范围普及,“人人都是摄影师”这种广告话术的误导,网络给大家提供的交流上的便利,很多人都进入这个行列(以前可以说行业的,但是国家取消了摄影师资格证),摄影作品开始爆发式增长,各种水平参差不齐的照片在网络上涌现,是个人拍张照片就说是“摄影作品”。

由此使得摄影圈子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细分,因为你什么都拍的话肯定是不专业的,什么摄影师拍什么题材,大家慢慢开始越做越精,专注于某个方向深耕细作。但是有一大部分人,初出茅庐,技术经验也没有,相关专业也没学过,盲目自信是因为他有钱买单反,复杂的拍摄他来不了,只能拍这种简单的东西,但是恰恰是这部分人特别喜欢炫耀,所以,糖水片这种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照片,开始受到大范围的鄙视。


所以说白了,“糖水片”被诟病只是目前摄影界各种“摄影师”之间一种相互找存在感的牺牲品。类似的还有婚纱摄影师说儿童摄影就是把孩子框起来等现象。

如果你真的爱好摄影,就不要在这种“风格”中试图站队,任何题材自己去试一试都是有必要的,就像文学作者,写小说的骂写新闻的说你写的是垃圾一样,都是极度愚蠢和傻缺的行为。


一头大吕


这个问题还蛮值得探讨的,从“糖水片”这个摄影词语出现后,就一直争论不休。

何谓“糖水片”?

“糖水片”这个词语最早由原新浪摄影论坛版主Royal提出来的,最初只是指风光片,后来拓展到任何题材的唯美片子。

风光片总是离不开水,所以,河水、湖水、甚至塘水是摄影爱好者们常拍摄的题材,评片时“塘水”这个词频繁出现,后通假为“糖水”。一语双关,即有“塘水”的意思,也有“糖水甜得发腻”的意思。

“糖水片”为何被诟病?

这类片子给人的感觉通常是“视觉感受良好,心理感受平淡”,没有给观者传递深刻内涵。而传统摄影师认为摄影应该给视觉和心灵带来双重震撼,一味地追求视觉上地美感对于摄影来讲,没有什么意义。

如何正确看待“糖水片”?

虽然从照片的思想上讲,“糖水片”没有给人带来深刻的感悟,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包容地看待“糖水片”。

从摄影技术上讲,“糖水片”的追求是比较完美的。它非常讲究构图、曝光、色彩、影调等等。从这个层面来看,“糖水片”可以作为摄影初学者一段时间内追求的目标,甚至可以说是很多人的必经之路。这也是为什么受年轻人喜欢的原因。

从摄影艺术上讲,“糖水片”的追求是停滞的。它除了视觉上的冲击外,没法给观者带来心理上的冲击。从这个层面看,“糖水片”不应成为摄影初学者追求的终极目标,我们应该要去拔高自己的摄影思想。

所以,我觉得不要一味地贬低“糖水片”,成为大师前,不妨先拍好“糖水片”。因为只有掌握了技术,你才可以去追求艺术。


我是JV视界,专注于摄影


JV视界


大概如下几张都是吧,但是嘛,好看就够了,毕竟我没打算入门,那摄影的目的就是愉悦我自己就够了,就跟平常旅游看风景一个道理。








落叶晴雪


糖水片有两种,一种是刻意去拍成糖水片,另外一种是到天堂国度瑞士去旅行,随便一拍都是糖水片,不禁让人感觉上帝非常不公平,把最美的湖光山色给了这么一个面积4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因为整个瑞士就是糖水片的素材,所以才吸引全世界的游客去瑞士观光旅行。这是我前几天去瑞士自由行11天拍的糖水片。











雅恩689


我就爱看那种好看的妹子拍的照片,黑丝白丝jk,萝莉等等,而那种视觉冲击明显的星空雪山等等也觉得美不胜收。

但是,毕竟这些照片不能像那种寓意深刻或者直击人心的照片能流传永久,现在依然可以看到那些经典的几十年前照片,发怒的丘吉尔,竖起的美国旗等等,而那些好看的妹子照片无论黑丝白丝,几年后就会消失在浩瀚的照片海中。

摄影也可以分为快餐和大餐,糖水摄影不用考虑那么多的东西,只要妹子好看,调色过得去,一般拍出来的都好看。但是要想拍的有内涵就要有技术,有想法或者说有思想~


Kov37605099


我觉得,真正被诟病的不是糖水片,而是只会拍糖水片的人,糖水片看多了确实是很腻,这和天天吃鱼翅也会吃腻一个道理,糖水片就是为了把主体突出,构图的话看多了并没有什么惊艳。

一般我都会带一个广角和长焦外出拍摄,交替使用才能让一组客片更加出色。如果只用一个长焦,你可能没法交代背景,同时因为长焦背景压缩的关系,你的照片让人看起来有距离感,与模特互动太小,容易造就千篇一律.

我现在是一半糖水,一半广角,特别喜欢耍几张超广角











滿天星


作为糖水片,被很多人嗤之以鼻,但是又被很多人趋之若鹜。这个近乎两极化的发展其实主要是摄影作为一个艺术表现形式来说不同的需求罢了。

我们说糖水片,无论是风景还是人像,其实还是有一定功力的才能拍摄出来的。无论构图,用光,都是可圈可点的。唯一缺乏的是背后的思考,对于美的感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糖水片就像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时候讲的古代写骈文,结构工整,辞藻华丽,初读起来朗朗上口气势恢宏,读完缺乏思考与共鸣。



糖水作品之所以叫糖水,就是初尝甜蜜,多了会有些腻。但是这并不是完全排斥糖水作品。前面说到了,糖水作品也是要有一定摄影功力的。而且糖水作品在朋友圈等社交网络里点赞率还是很高的。因为它符合大众的审美,相反一些有深度的纪实作品可能不是那么受欢迎。


对于美,很难说高低贵贱之分,存在即合理。在摄影的路上,糖水是很多人避不开的一条路,也是通往摄影高阶殿堂的垫脚石。多一些包容去看这个世界,你会发现更多美好的内容。

感谢您的点赞转发,更多攻略,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分享优秀摄影作品,学习实用摄影知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欢迎关注和留言。

浩影映像


不用跟我说摄影要讲究主题,内涵;这些代替不了“糖水片”的甜美,美是艺术的最大主题。有这样一个现实:60岁的老骚炮一样喜欢20岁水灵灵的小姑娘。

糖水是什么?首先是很甜,但没什么太多的营养。在摄影中,所谓的“糖水片”,意思也是相差不多。但是我觉得糖水片没什么不好。毕竟糖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

这个世界是立体的,存在的物质太多,每个物质都有各自的属性。所以没有什么绝对的好与不好。有人喜欢颜值高的、性感的;也有人喜欢有内涵、清纯的。因此自己不喜欢的不能妨碍别人的喜好。这也是心怀万物、胸怀宽广的表现。

对于大多数摄影爱好者来说,能拍出糖水片,那就已经非常不错了。糖水片的甜美,本身就是一个美的主题。在这个个性张扬,文化多元的时代,要有开放式思维。存在的就有道理。都说小鲜肉横行不好,但是这背后的巨大市场是客观存在的。

道家文化对宇宙万物研究已经非常透彻,所谓道法自然,人也有人的认知特点。要像太极拳那样顺势、引导。一定不要看到不符合自己认知、意愿的事物就去诟病。还是那句话,美是艺术的最大的主题。大家要宽容。


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帮忙点个赞。喜欢摄影的朋友,可以关注摄影中级班。


摄影中级班


“糖水片”是对画面好看,但离艺术价值有点远的摄影作品的昵称,特点是没有什么思想内容,表面化,形式化。

它的产生有着时代大众审美的烙印。当今,“快餐文化”大行其道,浅表、快捷、感官刺激是基本要素。风光片要有好看的景致更配上华丽、浓烈的色彩;美女帅哥形象都是瓜子小白脸带磨皮,蜂腰配大长腿,是完全符合当代流行的大众审美观的。既然好看又符合当代大众审美观,自然就会有很多人看!尤其是涉世未深的青年人,更何况“糖水片”中的帅哥美女形象其实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完美形象!每天玩自拍,沉迷于捣鼓一通后期美颜软件。近来还更甚,自拍前期的软件都被发明了,懒人们只要一按快门键,瓜子脸大长腿马上呈现,不用再花时间在后期上。

小编我也和年轻的摄影爱好者交流过,惊讶于他们大多都在承认“糖水片”的存在的同时,却并不排斥它,认为它没有什么不妥,并以弄到它为荣,甚至愿意为它而“奋斗”。既然都这样了,“糖水片”的流行就没有什么可悬念了!


生生视觉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那么复杂的讨论不累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