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穿越到了1894年,你想成为谁,你认为1895年的危局是可能挽救的吗?如何挽救?

消渴止咳贴


1894年甲午战争,不可能挽救。

根本不能打,这活儿谁接谁死,简单的说,就是我面临着内忧外患,在内,领导们不信任我,总觉得我是汉人,会夺他们满人的权,干点啥都会忌惮我三分,给点军权还不放心,处处都想插一脚,给派个活儿又得让几个人一块完成,纯粹就是盯着。而且那帮同僚们巴不得把我拉下来,很多人都觊觎着我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位置,觊觎不上的也想让我赶紧倒台,好看个笑话,从没开战到打完,整个清流党都在攻击我,让我一死以谢天下,攻击我没用的时候还不忘了拿我的部下出出气,打着仗的时候同僚更是挤兑我,在此点名批评一下李秉衡,其他人就不一一说了。要说光领导不信任,同事攻击我也就罢了,还有下属也不给力,就拿我管辖的煤矿来说,眼瞅着两国都快打起来了,还把好煤卖给外边儿挣钱牟利,把最次的煤才分给我的海军烧,直接导致我的海军提前几个小时就因为劣质煤烟被敌人发现,本来打着打着有点儿转机了,想着能击沉敌人一艘军舰了,却发现拨下来的煤渣子质量太差,马力不够,根本追不上人家敌舰。再看看外边儿,你俄国是怕日本分自己在东北的利益才出头,虽然是有目的的调停,我姑且就当你是帮我了,但大英帝国啥的你们不想帮着调停也别瞎答应啊,一直跟我暧昧着说管,但最后还是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管了,还是突然不管的,你英国最厉害,不但不管了,还间接跟日本人结盟了,你跟我暧昧半天,然后跟我们家隔壁的好了,你让我怎么说你。结尾真的不得不提两句词儿“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概括起来就是,唉,这仗真没法儿打。

甲午战争的惨败,促使中国人从政治到思想对自我进行全面检讨,由此才有一系列政治改革,1895年实际上也就成为中国近百年思想激进化的起点。于改良派而言,大清不败不知道改革,于革命党而言,大清不败天下人不知道大清无药可救!所以甲午战争必须要败,不败不足以对大清内部政治产生冲击;同时也不能大败,避免对大清伤筋动骨。李鸿章算盘其实打得很好,避战保船,请求洋大人调和、牵制日本,纸老虎毕竟打不过饿狼。只是陆军败得太快,连带着连北洋舰队都丢得干干净净。底牌都没了,也就没什么可打的了。所以只要陆军不要一触即溃,将战场维持在朝鲜境内,只要打个一年半载,那么形势就有挽回的余地。前期败仗的锅可以让翁同龢、张謇等政敌来背,不是喜欢当主战派嘛!我李鸿章自愧不如、你们另请高明。接下来不管是吴大澂还是刘坤一当主帅,湘军上战场的结果只可能比淮军更惨。等到朝鲜丢得差不多了,清流名声也扫地了,自己再出来收拾残局。既消灭了政敌,又达到了目的,一举两得。陆战不溃,海军就能安安稳稳躲在威海卫装孙子,唬唬人还是可以的。陆战不溃,就能与日本形成消耗战,打不下去就趁势议和。陆战不溃,就能满世界找洋大人请求帮忙调和,尤其是干涉日本还辽的那三家:俄国、德国、法国,必要时把朝鲜丢出去,让日本跟这三家啃骨头吧。这种条件下签订的和约,条件参考日俄朴茨茅斯和约吧。只要中日双方有明白人,明白对方都不是好惹的,就不会死磕。然后可以利用舆论拼命渲染俄国威胁论,越夸张越好,鼓吹中日同盟、对抗俄国。英国会很乐意中国与日本结盟对抗俄国南下,德国也希望俄国将主要力量投向远东,再利用朝鲜忽悠美国进来,形成远东均势。只要将制造出俄国这么一个共同的敌人,那么中日英三国同盟就有可能实现。以日为师、向日学习,以日本联合舰队为核心,组建中日联合舰队,以北洋陆军为核心,组建三十到五十个日式师团。不管是南下还是北上,对白皮而言,妥妥的黄祸临头。大清没有了戊戌变法了,也就没了戊戌政变,没了戊戌政变,也就没有己亥建储,没有己亥建储,也就没有义和团,没有义和团也就没有辛丑条约。没有《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的巨额财政包袱,大清的改革会顺利得多,最终成长为新帝国主义分子。在残酷的一战之后,镇远舰一声炮响,革命群众冲进了紫禁城





易述浮生


独木难支将倾之厦,大清王朝内忧外患。皆乃天数。试想即使真能穿越过去。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又能起什么作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