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执拗不听话,我动手打她后发现她想打我,今天早上又发生冲突她掐住我的脖子,我该怎么办?

ASUKA_TSOU


实不相瞒,我家娃算是很快度过了叛逆期,其实现在想来 ,没有叛逆期,真的没有,只有不会妥协和不愿意想办法的父母。12岁的某一天,我以为可以像7、8岁时候对孩子事无巨细地管教,拿起痒痒挠就可以抽到他哭哭啼啼求饶……那天晚上,我心无畏惧地抽了一下、两下、三下……奇怪的是他没有哭,没有狡辩,没有解释,没有任何表情,抽到第四下,他突然大吼一声,低下头撅起屁股像老牛一样向我肚子顶过来[捂脸]讲真,那一刻我竟然作为一个母亲,害怕极了,差点吓尿了[流泪][流泪]我立刻见风使舵,死死抓住他的肩膀,害怕他一头将我顶翻[捂脸][捂脸][捂脸]立刻求饶:儿子,妈不打了,你别冲动别冲动[我想静静][我想静静]儿子随即立刻停下了,哇地一声哭出来,那个委屈劲儿把我也吓坏了,第一次明确知道:这个小人儿来了血性了,要成为小男人了,脾气和力气都蛮了,个子高过我了,我估计我打不过他了[大笑][大笑][大笑]我内心尽然还有一丝窃喜:我生的小爷们初长成啦!他不是逆来顺受的主儿,他有血性,是个小爷!哈哈哈 ,从那以后,别说和他吵架,我简直是投其所好,讨好他,事事以他立场想明白了,揣摩透了才去和他商量,磕磕绊绊一年后,儿子说:妈,你只是不要着急就可以。我在努力学习,我也不会和品行不好的人交往!现在14岁,1.75米,活泼阳光,学习也还不错,情绪很稳定。算是相互磨合分歧高峰点慢慢回落,安全着陆。不说了,他上网课,我得帮他去打王者荣耀[酷拽][酷拽][酷拽][大笑][大笑][大笑]


兰羽123


我的前几年也是,你说啥他都和你对着干,感觉可憋屈了,后来我把他带到外面去干活,不让他和他的那些同学在一起,慢慢的就把他给训过来了,中间也有两次我想打他,后来他认错了,感觉还是带在身边好,起码他有安全感,也会听话些。


梧桐心语6851613


我想你在教育孩子的成长之路上,也是以暴力教育为主吧?甚至你的父母也是如此,这就是原生家庭教育方式的传承。

我从来没有打过我儿子,两个儿子都一样,从胎教开始,让爱流转,从他生出来不会讲话开始,就跟他聊天。

比如每次去打预防针,我都会一边整理一边告诉宝宝,等下我们要去打预防针,可能会有一点点疼,但是没关系,不要怕,妈妈会陪着你。宝宝几个月的时候,打预防针,就不会哭了。

小时候为了让他对食物产生兴趣不挑食,他会拿勺子那一刻起,就让他自己参与吃饭,虽然弄得到处都是,但是他很开心,虽然脏兮兮的,但是他成长了,我整理干净就好了。

大一点,他想要玩具,我说可以,待会带你去,但是一次只能选一个。有一次宝宝拿了两个玩具,我蹲下来告诉他,妈妈从来不会骗你,答应你的事情都会做到,对吗?他懵懂的点点头,我说,你答应妈妈的也要做到。他就选择了一个,放回去一个。

真的从来没有因为要买东西,吃东西,大闹天宫。

其实我从小寄养在奶奶家,叔叔经常打我,所以我也有暴力倾向,以为暴力才能解决问题。我看的第一本早教书是《七田真天才早教法》,并且读过《非暴力沟通》。言传身教,甚为重要,多学习用爱,用尊重的心态去跟孩子沟通,相信一定会有成效。做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做孩子可以吐露心声的父母!希望所有家庭亲子关系和谐幸福!


就要乐呵呵


一是自己做的不好,孩子小时候身为父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二是碰到不听话的孩子,小时候没打服,小时候打到他基因里,长大了也会有所忌惮的。如果小时候没管好长大了打不过了就不要动手了,孩子做错事了提醒一下就可以了,听不听的由他吧。


拾有八玖


过去责罚孩子往往都是父亲动手。知道为什么?因为男性往往具备绝对的力量。即使遇到反抗,也能镇压下去,可以完成训戒。而人的本能,当遇到反抗无效时,会妥协屈服。积威之下可以成为服从的习惯。

女性训戒大多效果不好。一旦一次无力镇压反抗,就再无训戒的可能。

孩子不轻易打。打也要师出有名。暴力不可滥用。那是万不得已的办法。而不是教育的常态。


实现一个晓目标


在诊室里遇到一些十来岁的小孩子,情绪不稳,不分场合的哭闹、打东西甚至伤人行为,教育孩子是一个大课题,很多小孩子就是因为教育不当,出现了情绪障碍了才找医生,有时候真的太晚了,很难去纠正或要花很长时间去纠正,使他们错过了很多的东西。孩子们给大人难堪,对此很烦恼,骂不是打也不是,很抓狂,对待情绪不稳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做?

情绪不稳的孩子

1、延迟满足法,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采用延迟满足时间的处理,越是哭闹越是不能满足,并告诉他,你的行为是错误,是不被接受的,从而让他知道哭闹是没有用的,慢慢晓之以理。

 2、给孩子规划合理的生活方式。安排一个孩子乐意去接受、可预测、安全的常规生活,保证孩子活动内容的多样性,使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这样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变得很高。

 3、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安详的家庭氛围。因为孩子的情绪很容易受环境影响的,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有很大的帮助的。

 4、父母要发挥榜样作用。在孩子面前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且要用积极稳定的情绪去影响孩子,不要喜怒无常。因为小孩的情绪是很容易受到感染的,所以为了孩子稳定情绪的养成,家长要做好表率。

 5、消除孩子的消极情绪,纠正孩子的任性。一般来说越是任性的孩子,情绪就越是不稳定;别人顺着他,他就笑,不顺着,他就哭。父母要懂得灵活、态度冷静地去帮助孩子克服他们的任性。等孩子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跟他说任性的坏处。



孩子小的时候做错了事情可以狠狠地打,让他长记性,知道害怕,如果孩子大了还是不要打了吧,孩子有了自我意识,再打会起反作用的,但是像你这种情况孩子掐你脖子我觉得可以狠狠地打一次,一定要狠,但是得注意别打坏了,让他知道惧怕,知道服,之后还是给他讲道理,要告诉他为什么打他,大人做的不对可以让大人道歉,但是不可以对大人动手。


兮笑岩開


  • 我是bean,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 一、孩子成了这样,你首先应该自己进行反思。

  • 每个孩子来到世上都是天使,她之所以成为这样,和你们家长的后天教育分不开的。作为父母首先应该自我反思,你自己的脾气是不是特别暴躁,是不是从孩子懂事起,她一有不对,你就容易发脾气。孩子犯了错,不管她是有意的,无意的,你总是不听她的解释,粗暴对批评教育。如果有这样的情况,我觉得首先你自己应该改变原有的态度。不是说龙生龙,凤生凤嘛,孩子都是父母的翻版,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大都会在家长身上找到。所以要想改变孩子这样的个性,需要作为父母的你们自身开始转变。

  • 二、孩子是否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教育要尊重为先。

  •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的权威高,我们可以让她绝对的服从。但是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个子不断长高,身体机能逐渐发育成熟,他们自己感觉已经长大,也懂得了许多父母不了解的知识,对父母的权威不断地产生怀疑,并会不时对父母的权威进行试探性挑战。这个时候,再用暴力镇压往往适得其反,需要和他们斗智斗勇。需要先肯定他们的努力,他们的知识,他们的聪明,承认父母的不足,在此之基础上,提出建议,供他们参考。面对青春期的孩子,作为父母必须把她当成人来看待,所有的事情要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并学会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把他们放在平等的地位,附下身来和孩子说话,及时调整处理的方式,绝对不能硬碰硬地进行。

  • 三、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和孩子好好沟通。

  • 孩子变成这样了,是他自己也不愿意的。父母应该在各自心平气和,气氛融洽的时候,好好交流谈心一下。先承认自己的错误,向孩子道歉。和孩子一起约定,从现在开始,大家都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真的控制不住时,找一个代替的方式。比如听个歌,跑个步,要学会自我调整情绪。我想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互相约定控制各自的脾气,找到合理的发泄方式,一切都会迎刃而解的。

寒塘鹤影bean


你好,我就是从小被孩子打大的孩子,到现在还有心理阴影。千万不要经常打孩子,这样对孩子的心里会有严重的逆反心里,我到现在都无法忘记,父母打我的场景。

孩子固执只是表面现象,成长是一个过程,孩子出状况肯定是有原因的,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动机,抱着理解的态度,巧妙的运用一些技巧,结果会不一样。

从文字上来看,你们发生口角应该不只是第一次了,可能是经常性,孩子现在开始有逆反心里~

1。消除心里的愤怒,当孩子哪里做的不对的时候,一定要忍住自己的脾气,自己心里默数从一到十。耐心的给孩子说哪里做错了,告诉孩子下次不要在犯同样的错误,妈妈可以给你犯一次错误的机会。

2.找孩子谈谈心吧,我到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有一个温柔的妈妈,如果妈妈一直是个经常打人的家长,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变的脾气暴躁,内向,自卑。

3.改变一下自己,让孩子看到你的改变,最近一段时间你和孩子都冷静一下,想想自己错在哪里了,家长和孩子都有错,但是孩子在叛逆期,只有你先改变,孩子会学你的。学会做一个温柔的妈妈,这样你在孩子的心里,关系会变得亲密的。

4.可以给孩子写信,把你想说的把写出来,先给孩子道个歉。说出你的想法和未来的规划。

收敛自己的脾气,偶尔要保持沉默,因为冲动是魔鬼,会让自己做出无法挽回的事情。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笑笑玩具大作战


孩子的家庭教育就像一把攥紧的拳头,孩子越小要攥得越紧,然后慢慢放开,直到完全撒手。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尝试挣脱家长的约束和管理,像一场持久的战斗一点不为过。最忌讳的是,很多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总认为孩子还小而疏于教育,等觉得必须要好好教育孩子的时候已经迟了,很多坏习惯都已经形成,这时候忽然攥紧拳头,那反抗就特别激烈。很多家长在这个时候又心急火燎操之过急,强硬的甚至暴力的手段也屡见不鲜,这恰恰会激起更大的反抗。仔细想想,你是不是有这样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