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篇》請問您是怎樣理解的?

聿劍培訓師


“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此謂真理。

孝悌,指孝順父母,友愛兄弟。

孝悌,是美德的基礎。

為什麼呢?

孝悌,仁愛,本是是儒學思想基礎。

儒,人+需,人之所需。

孔子思想,歷經幾千年人性審判,他被稱為聖人。當然有科學道理。

他深諳人性。

一個人剛出生時,幼弱無助,全靠父母護佑,才能存活。父母對自己心血基因的傳承者,子女,視為生命的延續,希望的延續,甚至比自己還重要,自然是全心愛惜,全力付出,這種付出超出對任何其它人或物。

所以子女最可靠的愛和護佑來自父母。他必須同樣用心珍惜和反哺,才能維護這可靠的牢不可破。

求生的本能讓他善待,珍惜這份最可靠的關係。所以產生了孝敬。

如果不善待,不珍惜這份血緣關係,茫茫宇宙,還有誰值得信任搭伴?能與誰同盟?怎麼生存?

所以,一個人,如果連為他付出了全心的父母,都不愛惜孝順,你還能指望他善待誰?此後人生旅途,他為了自己眼前利益能坑害任何人。這樣的人,有多可怕!

所以,對父母的態度,直接反應了一個人的品格。考察一個人人品,必須首先看他對父母的態度。

孝敬父母的人,必然深深懂得反哺感恩。那麼,他成長成熟時,會由此及彼,由己及人,尊重身邊人。對長者,對領導,都有感恩心,尊重貌。

友愛兄弟也是這個道理。對一奶同胞的兄弟姐妹友愛謙讓照顧,也會在社會上友愛同學,同事,同仁。

尊重領導,友愛同仁,當然能獲得最好的人緣。

沒有完美的個人,但有完美的團隊,從而成功共謀大事。

所以,孝悌,是人性基本美德,是仁之本。

為什麼中國幾千年,經經磨難,終能延續不斷,總能在低谷中慢慢崛起,強大?

因為有以儒家思想為領袖,以儒釋道合一為特色的中華文化基因鑄成我們的靈魂。


耀寶緣


若如“現存官方”之解,“孝”者,指兒子“唯父母之命是從”;“悌”者,指小弟“要唯兄長之命是從”……

請問:小弟,還能是“一個人”嗎?小弟沒有了意志還能活嗎?

孝,環繞也,圍繞也。

故,兒子環繞圍繞父母,這絕對沒錯!

但,將“悌”釋為“弟必從兄”,則大謬特謬,背逆天地之解也!

正確的打開“悌”的方式,是:

兄,要保護小弟!

故,孝悌者,指:兒子要繞膝於父母,保護於小弟!

而:百姓當為治世者父母,治世者應將自己當成百姓的兒子(人民的兒子),故,治世者圍繞於百姓,即為“大孝”。治世者保護弱小(弱勢群體,貧者),即為“悌”。

而“仁”,即為“愛民,護民,維民,衛民”。

故言“孝悌,可以看成是仁之本”!


卜耐夫哲學


百善孝為先,百好悌為首。

有弟子問孔子老師,做人的根本是什麼。子曰: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如果孔子做HR,招聘人才,考察人品,我想他老先生一定會把孝和悌作為人品高下判斷的根本標準。

弟子入則孝。孝,尊父敬母也。弟子出則悌。悌,敬長愛幼也。當然,悌,也包括與兄弟姐妹、族人親戚、街坊鄰里和睦相處。

一個人如果對親孝敬,對人悌愛,就是一個值得相交、相處、相信的人。

儒家提出的五德 — 仁義禮智信,是建立在孝悌基礎之上的。失去了基礎的仁義禮智信教育,會讓人變成小人儒 — 精緻的利己主義,而非君子儒。

鍾南山就是一個君子儒!



村塾教育南山子


“孝悌也者,其與仁之本與”,語出《論語•學而篇》。意思是:孝敬父母,關愛兄弟姐妹,這就是仁道的根本所在。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每一個做子女應盡的擔當和義務。孝敬父母是一種高尚的道德品質,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孝敬父母不僅僅是給予他們的生活保證,同時在精神上也要讓他們的心裡得到安慰和溫暖。經常培伴著父母,問長問短,拉拉家常,說說自己工作上的事,談談後來生活與工作上的想法和計劃。讓父母心情舒暢,幸福快樂。

對父母的孝敬,還體現在自己的遵紀守法,誠信做人。如果違法亂紀,坑蒙拐騙,就引起父母的心理不安,擔驚受怕,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同時珍惜自己的生命和身體健康,如果病痛在身,父母將會招急萬分,甚至終日以淚洗面。萬一是白髮人送黑髮人,既是家庭頂樑柱的倒塌,也是父母的滅頂之災。一個人在社會上多方面的優秀和健康的身體,才是對父母真正的孝敬。

兄弟姐妹,手足之情,血脈相連,永遠都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關愛他們就是愛護自己,和諧相處,其樂融融。長哥當父,長嫂當母,尊敬兄長,理所應該。有事共同商量,誰家有困難,幫他一把,共同擔當。有時候的家長理短,有所小矛盾,有是在所難免,相互解釋清楚,言和一笑,重歸於好。兄弟姐妹的家和萬事興,這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孝敬。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主要體現在“仁者愛人”。從愛護自己的家人做起,到關愛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這就是“仁”的終極目標。只要人人都有著仁慈博愛的仁愛之心,我們的社會到處洋益著和諧友好的氣氛,並穩定而有序地發展,這就是國家的長治久安,政通人和的和平盛世。

孝悌並不是簡單的家庭之愛,而是有著社會與人生的雙重意義。孝悌是一個人的家國情懷,是修身齊家,兼濟天下,四海之內皆兄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