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是什么原因让孔子代表的理论影响力超过诸子流传,上位?

历史温度7758


孔子的理论是在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才远远超过诸子百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只能说是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各诸侯王亟需变法图强,促进了文化学术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一大批新的文化思想诞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诸子百家。

所谓的诸子百家,并非真的有百家之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等等。而我们平常人所了解的,是儒家、法家、道家、纵横家以及兵家。

百家争鸣

先秦时期,儒家应该是最不被各国看好的学说。各诸侯国需要的是能够使国家强兵富国的学说,而儒家强调“仁”,恢复周王室的礼乐制度,对当时的环境而言,儒家显然与大环境格格不入。孔子周游列国,一生都没有找到可以伯乐,无奈之下看破红尘,创办私学,宣传儒家学说,希望其弟子可以把儒家学说发扬光大。

若论强兵富国,当然是法家当仁不让。商鞅入秦,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实行商鞅变法,使一个边陲小国成长为战国末期的强大军事主义国家就是最好的证明。

儒家确立

天下统一后,统治者考虑的问题不再频繁征战,而是如何有效治理百姓,强硬的治理手段固然不行。无所作为的手段呢?就如汉初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作用是与民休息,恢复国力,但伴生而来的问题就是贪污腐败、娇淫奢侈。

唯一能够教化百姓的学说只有儒家,以道德教化万民。当统治者发现,儒家学说对治理国家的作用是那么重要时,还会轻易改变么?所以,儒家学说一直被后代帝王所沿用,并不断被发展完善,其地位远超各个学术流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