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部样板戏唱腔最美?

拾光岛


我们二十来岁的时侯,文化生活非常贫泛。只有样板戏看,没有其他。

每到五一,国庆,元旦,上面就要交给我们单位一个任务,要我们利用休息时间,排炼几个节目参加当地的节日联欢。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单位就曾经排演过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智斗》参加会演,虽然演得不怎么样,但也活跃了当时的文化气氛。我们单位一个老兄的唱功很好,他在台上演唱《智取威虎山》杨子荣的唱段:"穿林海,跨雪源,气冲霄汉……",底气十足,要知道,唱这段是很要功夫的。我因为没有表演天赋,一直都在幕后。

要说八大样板戏哪个唱腔最美?我比较喜欢《红灯记》里刘長瑜扮演的李铁梅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光辉照儿永向前",和高王倩扮演的李奶奶唱段"学你爹心红胆亮志如刚"。

八大样板戏唱腔都美,都是历史上不可超越的经典。


晓涵佳佳之外婆宁群


(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杜鹃山)(龙江颂)(海港)(平原枪声)(奇袭白虎团)

这八个样板戏当时的确是样板!听众最熟悉的旋律可能就是(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杜鹃山)等。

但是要说哪个最好听?我想每一部样板戏里的唱段都很好听,都很吸引人。

我当时最喜欢听的就是(杜鹃山)(龙江颂)和(智取威虎山)里面的唱段,甚至很多经典唱段至今还会唱。

记得在那个敏感的年代,家里最高级的电器产品可能就是一部小广播。我家那时候正好有一台,是我结婚时接到的一份大礼。因为在我们结婚的那个年代,普遍接到的贺礼基本都是一对枕套,一对枕巾,或是一个洗脸盆等,礼金也就是每人两元钱,五元钱,收到十元钱都算是大礼。所以我能接到一个小广播算是很大的一份彩礼了。

每当我空闲的时间,就打开小广播,基本轮流播放的都是这几个样板戏。久而久之,八个样板戏里面的经典唱段几乎自己就都学会了。也是在那个时候熟悉了王刚的声音,因为他每天都在广播里讲(夜幕下的哈尔滨)长篇小说。

其实,现在偶尔听到样板戏的唱段,熟之又知,感觉它的旋律还是那么铿锵有力,委婉动听。同时追随它的唱段勾起不少难忘的记忆!








用户石磊


革命樣板戲是我国京剧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突破了传统京剧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一统局面,树立了工农兵中英雄人物的革命形象,创造了一批精彩纷呈的剧目和经典唱段。

至于哪部様板戲唱腔最美?这个问题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从总体来说,在唱念做打和音乐伴奏方面都有新的突破,美不胜收。在唱腔方面,创造了〈二黄二六)、(二黄快板)等,在音乐方面,将西方管弦乐器和民族乐器融为一体,尝试以交响乐作伴奏等等。在京剧革命様板戲中,《红灯记》、《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更有代表性,它突啵了传统流派的框框,根据剧情的需要,进行唱腔设计,体现出剧中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从我个人爱好来评价的话,老生的独唱唱段中,《智取威虎山》杨子荣的"迊来春色换人间"和"胸有朝阳",少剑波的"誓把那反动派一扫光",《沙家浜》中郭继光的"朝霞映在陽澄湖上"和《红灯记》中李玉和的"雄心壮志冲云天”最有特色。这几段经典唱段,既有导板、回龙,也有原板、散板和快板等,气势磅礴,气壮山河,令人赞叹。如杨子荣的"胸有朝阳“中的唱腔设计,从二黄导板_回龙_慢板_快三眼_原板_二六,是二黄典型的成套唱腔,真是精彩纷呈,听了过瘾,令人难忘。在对唱部分,《红灯记》中李奶奶和李铁妹"痛说家史",《沙家浜》中的"智斗"、"军民鱼水情"和《智取威虎山》中少剑波和李永奇的"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和"自己的队伍来到面前“的唱段,都各具特色,百听不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此外,还有一些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赏心悦目,不少老百姓喜欢哼上几句的精彩唱段,一直能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如李铁妹的"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李玉和的”临行喝妈一碗酒…",杨子荣的"今日痛饮庆功酒",阿庆嫂、刁德一和胡传魁的对唱“等等等等…。总之,京剧革命样板戏仅从唱腔的角度来说,已经有不少经验值得提高总结,我国京剧的改革不能仃步不前,应该好好向樣板戲学习!


手机用户59868620839


样板戏很多,当年几乎都看过好几遍。感觉最喜欢的有:杜鹃山,红灯记,白毛女(舞剧,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舞剧,海港。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了,京剧没有改革,确死灰复燃,牛鬼蛇神,才子佳人,帝王将相,魑魅魍魉长时间霸占舞台,翻来覆去热剩饭,让十四亿中国人吃馊饭!难道让国粹变成断梗绝种吗???!!!


毛月亮41422


在八部样板戏中,每段唱腔都是经过精心打磨过的, 给听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特别是生活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差不多每个人都能随口唱上一段两段的。京剧之所以受到大众喜爱,与样板戏的普及是有很大关系的。

唱腔最优美的样板戏,我认为是《龙江颂》和《杜鹃山》这两部。因为这两部样板戏的唱腔都各具特色,既保留了传统京剧的韵味,又融进了歌曲的一些演唱技巧,很容易被大众传唱。

例如在《龙江颂》这部剧中,作为剧中主角的江水英,对她的唱腔设计,既突出了人物形象的高大,又体现了她的精神境界。在该剧最主要的唱段《望北京更使我增添力量》里,江水英的人物形象,得到了集中展现。

这段唱腔是在大坝合龙前的一个夜里,江水英在巡堤时的所思所想,用的是【二黄】曲牌。

【导板】“听惊涛,拍堤岸,心潮激荡。”旋律悠扬高亢,江水英人尚末出场,首先便把唱腔传递给观众。给人空灵的感觉。

紧接着的【回龙】夜巡堤,披星光,但只见工地上人来车往,灯火辉煌,同志们斗志昂场,准备着奋战一场。”,水英的快速出现,一个漂亮的亮相。

【慢板】“九龙水奔腾急千年流淌,看今朝英雄们截流拦江。”这部分的旋律低沉,形象地刻画出江水英陷入回忆的情感状态。

【快三眼】“站堤上想旱区心驰神往,恨不能9万亩稻谷飘香。”,表现出了江水英为解旱区之急的迫切心情,旋律设计上也很好的体现了人物的这种心情。

【二六】“革命豪情盈胸膛,纵然有千难万险来阻挡,为革命挺身闯心如铁志如钢,定叫这巍巍大坝锁龙江。”旋律速度加快,唱词给人以蹦出的感觉,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到这里,整个唱腔虽然已经结束了,但仍然给听众留下回味与联想的意境。

该剧的主要人物江水英的扮演者是李炳淑,她嗓音圆润,扮相优美。

另一部样板戏《杜鹃山》与《龙江颂》一样,旋律同样优美。特别是那句主旋律321321543512161的反复出现,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主要唱段“乱云飞”、“家住安源”、《黄莲苦胆味难分》脍炙人口。久唱不衰。这里,就不再作详细赏析了。

主要人物柯湘的扮演者是杨春霞,唱功扮相俱佳。




徐文枢


1970年,我下放到句容。我的同学甘宏伟(当时在南京罐头食品厂上班)给我寄了《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剧本。视若珍宝,一直伴随着我。由于通讯技术不发达,城市拆迁。自从1985年最后一次在玄武湖宝塔前相遇,我调去外地工作后,便失去联系。每当看到这些剧目,便会想起那段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但愿甘宏伟同学一家安好!


handihexiatuya


我非常喜欢现代京剧样板戏青衣的唱腔,其中《沙家浜》智斗,演阿庆嫂的洪雪飞唱腔圆润,字正腔圆非常喜欢听,我曾在单位登台演唱过阿庆嫂智斗片断。因为我父亲就喜欢京剧没事总喜欢啍几句,他喜欢老生周信芳,马连良。我受他影响也喜欢京剧。但古装戏我那时听不太懂。京剧样板戏好学词容易记,唱段朗朗上口,那个特殊年代,只有八个样板戏,没有别的,所以每个京剧样板戏都能唱上几段。我喜欢杨春霞演的柯湘,唱腔高宂娓婉,荡气回肠。杨春霞形象俊美,英气逼人。我曾登台演过《杜鹃山》第二场折子戏,其中柯湘唱的:家住安源萍水头,三代挖煤做马牛,汗水流尽难糊口,地狱里度岁月,不知冬夏与春秋。闹罢工我父兄怒斥工头英勇搏斗,壮志未酬遭抢杀血溅荒丘,那狗矿主……秋收爆动春雷吼,明灯照亮我心头,才懂得翻身必须枪在手,参军入党要为那天下的穷人爭自由,工友和农友一条革命路上走,不灭豺狼誓不休,不灭豺狼誓不休!这段唱腔我至今还能完整唱出,记忆尤新。


手机用户63202261359


估计能讨论这问题的朋友基本都是五十开外了吧,说样板戏有点历史问题,还是称作现代京剧比较中庸一些。八大剧都看过很多遍,因为那个年代其他也没得看 ,根据目前国内外发生的事,面对川普政府的对华态度和政策我们最好的回应其实先人早已给出了答案 ,大家可以听一下京剧《奇袭白虎团》里的西皮流水,打败美帝野心狼。唱词智惠,霸气,燃。

同志们一番辩论心明亮,识破敌人鬼心肠。美帝野心实狂妄,梦想世界逞霸强。失败时它笑里藏刀把“和平”讲,一旦间缓过劲来张牙舞爪又发疯狂。任凭它假谈真打施伎俩,狼披羊皮总是狼。对敌从不抱幻想,我们还要更警惕,紧握枪,打败美帝野心狼!!!


俺屋易古客栈


个人认为:《沙家浜》里面的对唱《你待同志亲如一家》郭建光的《听对岸...》阿庆嫂的《风声紧...》对唱《智斗》经典好听;《智取威虎山》里面杨子荣的《迎来春色换人间》少剑波的《朔风吹》杨子荣的《胸有朝阳》经典好听;《红灯记》里面李玉和的《一路上...》《雄心壮志冲云天》李奶奶的《十七年...》李玉和的《党叫儿做一个钢强铁汉》铁梅的《仇恨入心要发芽》经典好听;《海港》里面方海珍的《忠于人民忠于党》经典好听!

另外,现代京剧中《盘石湾》里面陆长海的《负伤痛...》好听。


摄眼styie


那部戏唱腔最美?在七十年代前的多部现代戏唱腔却是各有千秋。

现代戏唱腔设计上下了很大功夫,无奈传统的文武场乐队,实难表现现代人的内心活动与情感。

所以很多戏都不得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在表演制度上,废弃传统戏一贯的主演中心制。而引进了话剧,电影(那时还少有电视剧)的导演中心制。

在表演形式上也尽量少用传统的虚拟程式。写实手法占据了全剧的主导。

伴奏上为了加强表现力,引进了大型管弦乐队伴奏。但主要伴奏还是较多的保留了传统文武场的一些伴奏。如京胡,锣与板鼓。唱腔还是以"西皮,二黄“为主,但在板式上有一定的编排与创新。

念白基本上废除了湖广话,中州音。基本上全是普通话念白。

武打上也只能是另外重新设计,因传统戏的武打程式都是为冷兵器设计的。现代戏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热兵器,那原来的套路与形式能用上的有限。

在这些戏中,本人由于当年只有十六七岁。比较喜欢武戏占比较多的戏。比如;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沙家浜,节振国等。不但唱腔优美,大气。而且武打场面火爆,炽热,艺术性,技术性都极高。比如《智取威虎山》中,不但英雄人物的武打精妙绝伦。就是小人物那怕反面人物的武打设计都是高标准严要求。比如匪军官被击毙双腿叉入座椅的飞身动作,现在可能沒几个武生演员敢去做,愿去做了。

唱腔设计上充分发挥了交响音乐的丰富表现形式,设计出了许多经典保留唱段。如,打虎上山,朔风吹,无产者等闲看,乱云飞等。成了现在交响乐团的常常演奏的乐段。还有如《平原作战中》赵勇刚的“披星戴月下太行,,,,,"的前奏,有机的采用“黄河大合唱"中的主弦律变奏式,以进行曲形式引导演唱者出场

而且演唱上面也根据剧情的地域性,民族性。合理的采用了山歌,民歌的一些音乐元素。比如云南京剧院的"黛诺"中,“山风吹来一阵阵,,,,,"。贵州京剧院苗岭风雷?中的“唱歌不见对歌人“等都是这样设计的。

韵白在有些戏中还是有一些保留的。如在"杜鹃山","节振国",“白毛女“等戏中,都是应用得很好的典范。

现代戏中是基本不刻意突出流派的(那时谁也不会去自讨无趣的强调流派)除了郭建光有明显的谭派特点外,其他的都难听出有什么流派特色。

如果撇开上述前提条件,问那部戏唱腔最美?无法回答。只好回答那个唱段最美,而且是各人的爱好取向不同而不同。

个人认为最好听的是大型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规模宏大,演技高超。不但成功的把西皮,二黄戏剧唱腔与音乐有机的接合起来。由歌唱家曹连生,梁美珍,林寄语来演唱京剧,完美的展现了音乐要表现的目的。并且还引入了高拨子大合唱来演唱胜利中的尾声。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成了难以复制的经典。

当然了,很多至今传唱不衰的经典唱段都是极美的。否则也无法流传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