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頻出,乾貨滿滿,豫劇名家李樹建開講!

如何將飽滿的人物情緒與唱腔結合?

如何把戲唱到觀眾心裡,與觀眾產生情感共鳴?

第五期“戲曲名家課堂”由中國劇協副主席、河南省劇協主席、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開講做分享。李院長暢談藝術創作經歷,深入淺出,示範經典唱段,分享自己從藝45年來在演唱方面的積累和體會。

戲曲名家課堂|金句頻出,乾貨滿滿,豫劇名家李樹建開講!

李樹建老師演唱的是豫西調,以大本嗓演唱為主,講究先吐字後發聲,劇目多為悲劇色彩。應該如何學習唱腔,演繹好作品呢?

李樹建老師練功金句:

用心,用情,用功;

身入,心入,情入;

吸氣一大片,用氣一條線;

無腔不新,無腔不舊,舊中有新,新中有舊;

需掌握:演唱有控制力,節奏感強,有爆發力;

更重要:以情造聲,用情創程,重新體驗,獨樹一幟。

戲曲名家課堂|金句頻出,乾貨滿滿,豫劇名家李樹建開講!

在李樹建老師的代表作《程嬰救孤》、《清風亭》、《蘇武牧羊》中究竟怎麼體現這些特點的?聽聽李樹建老師是怎樣詳細講解的……

李樹建老師的眾多經典唱段深受觀眾喜歡,臺上名家演繹經典故事,臺下則經常是時而掌聲雷動,時而淚如泉湧。優美唱腔的流傳,精品劇目的出現,需要的是演員、主創人員以及觀眾的共同努力。

在李樹建老師的創作中,一段唱腔從形成到經過檢驗,得到觀眾的的認可都經歷了哪些過程呢?

第一,劇本唱詞要能打動人,在演唱之前通過文本即能夠感受到藝術的魅力,體會到人物的情感表達。且其通俗易懂,能夠深入到不同的受眾群體中。

第二,與音樂設計一起研究板式的安排與運用,設計出音樂中的情感抒發,製作出唱腔錄音小樣,反覆聽反覆熟悉唱腔。

第三,待唱腔完全熟悉後,與小樂隊合樂演唱,通過掌握人物情感和音域的高低來檢驗初期設計的板式唱腔是否合理。

第四,修改加工前期唱腔設計後,與大樂隊合作練樂,完成整段戲錄音。自己反覆聽,並聽取業內專家及觀眾的建議和意見,再次研究加工,完成唱腔創作。

除此之外,在演出過程中,更是檢驗唱腔的好時機。是否會和感染觀眾,和觀眾產生共鳴。

戲曲名家課堂|金句頻出,乾貨滿滿,豫劇名家李樹建開講!

能打動觀眾的好作品的呈現,需要演員同時做好唱與演的全身心投入。李樹建老師的演唱情感飽滿,感染力強,節奏感強,同時具有爆發力由兼具控制力。唱腔中吸收借鑑了諸多元素。譬如《程嬰救孤》,“十六年”吸納山東柳琴戲,“哭驚哥”融入銅錘花臉演繹方法。他的表演將古典主義、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相結合,最終達到角色、演員、觀眾合為一體的表演觀賞效果。在《清風亭》中“老婆子撞柱血飛濺”,靈感取自生活,演員與人物的情感達到一致,同時控制出戏、入戲的尺度,完成藝術創作;《蘇武牧羊》採用現實主義表演手法,與時俱進,契合時代脈搏。


創作是中心任務,作品是立身之本。這是李樹建老師經常講的一句話。而藝術創作是艱辛的,作為演員,李樹建老師“自找苦吃”,在藝術創作上孜孜以求,踏實堅定,敢於創新;也曾冥思苦想,反覆練習,和主創人員百遍研討,只為了一句唱詞更加符合人物形象或一句唱腔更利於人物情感的抒發。

作為戲曲人,他認為,千條萬條,不去苦練,是白條;千招萬招,不研究不琢磨不學習,是瞎招;千忙萬忙,不去苦練,是瞎忙。而面對各種榮譽他卻說:臺上端起架子,臺下放下架子;做平常人,演不平常戲,做一個本事比名氣大的普通人;出名人千萬不要忘了出力人。

戲曲名家課堂|金句頻出,乾貨滿滿,豫劇名家李樹建開講!

“戲曲名家課堂”由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恆品文化·戲緣APP承辦和運營。進入戲緣APP,搜索進入李樹建老師【戲號】,即可觀看名家教學視頻和更多精彩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