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援鄂醫療隊故事:感動常在

“謝謝,謝謝你們來支援我們,你們是英雄。”

淮陽區人民醫院護士宋靜文說,這是她來武漢一個月聽到最多的一句話。還有,“之前二十多年聽到的謝謝都沒有這一個月聽到的多”。她說,隔著護目鏡,她看到了武漢人民的感恩之心。

不知不覺,周口援鄂醫療隊的71名醫護人員已在武漢支援抗疫一個多月,忙忙碌碌的30多天裡,他們流過淚水和汗水,有過緊張和疲憊。但他們中的很多人都說,這些辛苦不值一提,武漢人民帶給他們的感動才值得永遠銘記。

“搶”拖把的老大爺

3月7日,宋靜文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15病區值班時打掃衛生,24床患者的舉動讓她感動至今、難以忘懷。

“他70多歲了,是一位重症患者,因為病重很少下床。”宋靜文說,她拖地拖到24床時,防護目鏡上起了一層霧水。24床患者見狀,“搶”走了她手中的拖把,把病床周圍拖了拖,邊拖邊說:“我不是幫你打掃衛生,只是想看看我的身體恢復得怎麼樣,手有沒有勁兒。”

拖完地,他把拖把還給宋靜文時,還特意用酒精噴了一下拖把杆:“這個病很可怕,傳染力很強,你一定要小心一點……”

簡簡單單的一個舉動,讓宋靜文感受到了醫患之間的深情厚誼,“我當時的心情無法用言語表達”。

宋靜文說,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她的身邊不僅有捨生忘死的戰友,還有這樣深明大義的患者,“他們給了我們太多的感動,我要真心謝謝他們”!

寬容的叔叔

3月2日,在13病區工作的周口市婦幼保健院護士王孟傑剛剛擺脫在密閉防護服下工作產生的眩暈胸悶等不適感,對患者做治療時,她還會產生莫名的緊張情緒。

輪到給11床的叔叔抽血了。由於這位患者比較胖,再加上王孟傑戴了三層塑膠手套確實沒有手感,第一針扎進去,沒看到回血,“我當時特別緊張”。

覺察到了王孟傑的緊張,這位叔叔說:“姑娘,沒事,這個胳膊抽不好,我再換一個胳膊讓你抽,我的血管確實不好找。現在除了醫護人員沒人願意來武漢,你們能來武漢,來救治我們,我們都很感激,讓你抽幾針我都願意。”

病房的另外兩個患者也隨聲附和:“是的,姑娘,謝謝你們。”

患者的理解讓王孟傑深受感動,為了防止防護目鏡模糊,她強忍住了淚水,對他們說:“謝謝你們的理解,我相信只要大家齊心協力,這場疫情很快就能過去,你們也很快就能出院。”

“我工作5年了,在武漢工作的這段日子是我聽到謝謝最多的日子。每一個出院的患者都會和我們說‘謝謝你們’‘你們真不容易’‘要注意防護’,寥寥數語讓我倍感溫暖。”王孟傑由衷感慨。

“表白”的女孩

“你要是個男的,我一定向你表白了。或者我是個男的也好啊!我就娶你!”3月13日,14病區的患者楊敏給鄲城縣中醫院的護士胡奔奔寫下了一封“表白”信。

她在信中說:“看著你努力地讓我們轉移注意力,你變著法兒地讓我們開心……和我們打成一片,鼓勵我們、安撫我們。我就在想,90後的你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能量。強裝堅強的你,也會有脆弱想家的時候,好心疼你呀!”

收到這封信的胡奔奔用“震驚”來形容自己當時的感覺。“楊敏真得讓我很感動,3月8日那天,她還專門通過美團給我買了一堆好吃的。”胡奔奔說,“病房能隔開人與人,但隔不開心連心。我一直覺得自己只是在履行自己力所能及的職責和義務,想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在這個特殊時期給她足夠的關懷和愛。我沒有想到她會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回應我對她的關愛。”

3月14日,楊敏出院,住進了城市快捷酒店,開始了為期十四天的醫學觀察生活。胡奔奔怕她生活用品不夠用,通過美團給她買了一大包生活用品。

繞路的司機

3月23日,周口市中心醫院護士王亞麗第一次見到了武漢的東湖。雖然隔著車窗,雖然時間很短,但她內心已被感動充滿。

“我們來了一個多月,每天都是駐地、醫院兩點一線,司機師傅看我們每天那麼辛苦,考慮到我們來到武漢還沒有外出過,沒有領略過武漢春天的美景,更多的是他想表達謝意,所以那天下班,他開車特意繞路經過武漢的東湖,讓我們看一看那裡的美景。”王亞麗說,這位司機的舉動讓她眼淚打轉。

因為周口援鄂醫療隊的駐地距離醫院比較遠,比如4點接班的護士,2點40分就要出發,到達醫院的時間大概是3點20分。而4點交班的護士還要經過一套嚴格的消毒流程才能走出病房,因此車輛返程的時間大概在5點左右。從3點20分到5點左右的這段時間,負責接送的司機師傅就一直等著交班完畢的所有護士到齊才能發車。但他們沒有人有怨言,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疫情過後,歡迎你們來武漢。

“不管哪個班次,不管上班多早、下班多晚,總有司機師傅等著接送我們。 我們來多少天,他們就和我們一起堅守了多少天。”王亞麗說她是一個“眼皮比較淺”的人,每次聽到接送他們的司機師傅說“謝謝,謝謝你們來支援武漢”時,眼淚都會湧入眼眶。

盡心服務的駐地工作人員

西華縣中醫院的護士金亞傑至今仍記得剛到武漢時,一位駐地工作人員對她說的話:“你們有什麼需要都可以對我們說,我們給你們解決。不過衛生需要你們自己打理,因為我們打掃的沒有你們乾淨。”

承諾不是空話,照顧無微不至。交班回到駐地的醫護人員經常會錯過飯時,但只要他們需要,駐地工作人員都會把熱好的飯菜遞到他們手裡。醫護人員只要有什麼需求,駐地工作人員都會盡全力去滿足。甚至有時候,他們連一點小活都不讓醫護人員幹。有一次,金亞傑下樓借用吸塵器,一位駐地工作人員對她說:“您打個電話就行了,我們直接給您送過去。“最終,吸塵器還是由工作人員送到了房間。

“他們為我們做的一切都讓我感動。”金亞傑說,“我們來到這裡只不過是穿上防護服換了個工作地點,但他們卻捨棄自己的家人費盡心思地照顧著我們。”

“我們在這裡工作著,武漢人為我們付出著,我心裡覺得很暖。”金亞傑真誠地表示,“離開武漢的時候,我一定要和他們合影,並向他們深深鞠上一躬。”

同樣被駐地工作人員感動的還有周口市中心醫院的護士孫慧慧。由於生活習慣的不同,武漢一天三頓的米飯讓剛來沒幾天的她有點消化不良,沒有食慾,非常想念家裡的飯菜,“那時想著能吃上家裡一碗熱騰騰的麵條該多好啊”。

沒想到幾天後,駐地服務部就為醫護人員準備了電磁爐、鍋、青菜、掛麵、燴麵、西紅柿、蔥等用品,讓醫護人員可以自己煮麵吃。

一次煮完面後,孫慧慧去刷鍋,一位和她年齡差不多的駐地工作人員一把把鍋“搶”走,非要替她刷。爭執了幾分鐘,孫慧慧還是沒有爭過她。這位駐地工作人員對孫慧慧說:“你們背井離鄉來到武漢幫助我們,我們不能像你們一樣去救治病人,但是我們一定做好你們的後勤工作。你們為了我們,把命都交到這了,這點小事兒真得不算什麼。”

這句話感動了孫慧慧,讓她想起了最近在網絡上很流行的一句話:武漢最美的不是櫻花,而是武漢人民一顆感恩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