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對孩子保護得太好是不是一種過錯?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yy


適者生存,孩子保護過度無法適應社會!

一個家庭對一個孩子保護得太好,是對孩子發展非常的不好,可以說是害了孩子,也可以說是一種過錯。


鄰居家的兩兄弟,哥哥只比弟弟大兩歲,兩人生活在同一個家庭,但是因為媽媽喜歡弟弟,媽媽就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寵愛弟弟,長大以後,大家猜猜看,哪一個有出息?

當然是哥哥,哥哥情商高,為人處事,待人接物,都會考慮到別人。所以哥哥的朋友很多。工作,事業,家庭都很幸福,弟弟因小時候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父母也不能包辦代一輩子呀,現在可苦了弟弟,生活一地雞毛,而且脾氣也特別壞,任性,他現在還經常發牢騷說,怪他母親給他慣成這樣,不僅不反思自己,還怨上了他過去的母親。

在一次家長父母課堂上,一個有名的培訓師講了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現在家庭條件好了,孩子生下來後,想給他最好,怕他生病,所以孩子就安排孩子生活在沒有細菌的真空房子裡。一天,這個孩子從真空房間裡出門了,沒好久就死了。


這個慘痛的案例就是我們的家長,對孩子照顧得太好了,如溫室的花朵見了陽光就死了,這難道不是大人的過錯嗎?

過度保護,包辦,孩子會自私任性,甚至心理都不健康,長大了不能適應社會。

達爾文的進化論原則,“適者生存”,不適應就會被社會淘汰。

家長,您不能陪伴孩子過一生,請不要把他保護的太好,不要犯下傷害孩子的過錯吧。


敏西園長


對孩子保護太好,與嬌慣溺愛過度是兩回事。有些人好以從前孩子的放養,與目前的關愛指導相題並論混為一談。這種觀念是脫離了客觀現實狀況的一種悖論,這是因為過去經濟困乏,孩子又多,就學條件不具備,家庭條件允許的男孩到私塾認部分字就算出人頭第了,女孩子基本失去了讀書的機會。目前就不同了,就學機會不斷增多,家庭條件完全具備為獨生之女不斷深造的客觀條件,有的不惜重金為孩子深造鋪路!做為孩子不管在中小學那個階段,學習的重壓都超過任何朝代的學生,特別在高中階段,學習的重壓令高考的學生不堪負重,不經歷過是不知其苦處的。並不象有些人想想的那麼甜蜜!題海戰術令高中生苦不堪言,應試教育標誌性高考,給他們帶來的是博命式搏擊。大多考完後發出最後的吶喊!我徹底解放出來了,象脫疆的野馬在狂奔!為此不要簡單的用單調的概念來評價他(她)們的付出,因為腦力勞動也是勞動,有時並不比體力勞動輕鬆!這種付出在某種意義上講,是反人性的!!!為此不要用過於保護的語調和相當然的思想來概括評價他(她)們的高考前超負荷腦力勞動的付出,這是不公平的!


小學生理性教育研究


家人對孩子的保護天經地義,但是凡事都有個度,尋找那個最合適的點難上加難!

如果一個家庭對孩子的保護太過了,孩子就會如同溫室的花朵一樣,一旦暴露在荒郊野外,常常是經不起風吹雨打!

過分保護有時候也是一種溺愛,往往造成孩子生活不能自理,小時候可能還好,但是長大了就會弊端重生,孩子會在社會熔爐中磕碰的遍體鱗傷,體無完膚,甚至因此失去寶貴的生命!

家長只需要提供最必要的和最基礎的保護和保障,其他的需要孩子自己去經歷,在經歷中增長經驗和處理問題的技能,只有這樣才能成長。如果燕子媽媽溺愛自己的孩子,小燕子可能一輩子都學不會飛翔,一生只能待在窩裡過著衣來張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品人生五味酸甜苦辣鹹


當一個人被過度保護,他對生活的體驗就被切斷。

用一個不怎麼好的比喻,您見過被圈養的豬嗎?一直被保護著,圈養著,直到被宰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即便想反抗也因為肥胖的身軀而只能嚎叫。

過度保護孩子的家庭,是焦慮的,家庭其他成員把自己的焦慮和社會的焦慮投射到孩子的身上。

一方面是自私,讓孩子成為自己的私有物;另一個方面,則是對社會生存機制的焦慮,所謂適者生存太殘酷,不想讓孩子接觸。

對於過度保護孩子的家長來說,這並不是什麼過錯,他們只是投射自己的心理失衡,本質上是尋求自我治癒、自我滿足的機會;

但對於孩子來說,這就是過錯,他成了那種被圈養的豬,在家庭被保護得極好,離開家庭,他就成了待宰物。


淅爸育兒記


不是過錯,那個父親不愛自己的兒女。


黃平剛392


這是一個度的問題。除了人身安全,健康,其他的東西讓其自己鍛鍊,培養獨立的能力!

什麼都要保護,那他就是一個花瓶,不僅獨立會是問題,連心理都會因此出問題。


情海淘金


是啊,什麼都有度!


江湖一旦皮


就是過錯,為啥?

01


讓孩子成為溫室的花朵

保護得太好,就是過度保護。


凡事都有個度的概念,如果過了,不但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把一切孩子成長過程中應該經歷的風風雨雨都擋在身外,那孩子的自我經驗認知,又從何而來。

過度保護,包括衣、食、住、行,還包括不讓孩子經受挫折教育。讓孩子只要管好自已就好,養成孩子自私的性格。

同時抗壓能力弱,禁不住失敗等打擊,心裡脆弱。

更重要的是家長以為保護得很好的孩子,其內心更加叛逆,只是表面順從。


因為他們希望活成他們自己,他們也希望得到陽光的普照與風雨的洗禮。


02


家庭對於孩子,是個港灣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沃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港灣,當孩子需要沃土的滋養,需要港灣的補給時,家長的作用就明確了。

不是給孩子提供過多的沃土,讓孩子樂不思蜀,也不是讓孩子留在港灣中不去遠航,那成長便失去了意義,變成單純的長大,巨嬰便養成了。

03


成長的過程是學習的過程,是痛苦的過程,是成長的過程

成長是每一個孩子都無法逃避的事情,更是每一個孩子要面對和戰勝的事情,是一個往復的過程

看過那些成功人事,都是把孩子培養放在能力上,而不是保護起來,當花養。難道他們不知道能力的養成,不痛苦嗎,是因為他們太知道其中的痛苦,而痛苦過後,才能成為真正適應社會的人。



所以家庭保護得太好,不讓他去經歷他本應該經歷的事,那是對孩子的殘忍,而不是保護。


歡迎[關注]@楊楊爸親子驛站,我是楊楊爸,探索育兒之道,輕鬆育兒,做有心爸媽。

楊楊爸親子驛站


保護和溺愛是兩碼事,但是家長過度保護也是不可取的。家長對孩子適當的保護,照顧,代勞是對孩子的愛,然而過度的保護,照顧,代勞卻是把孩子給害了,我親眼所見,孩子上學時奶奶把衣服鞋都給孩子穿好,初中畢業了,孩子居然不會繫鞋帶。你說這是愛還是害。家長不可能永運跟在孩子身後當得姆,他們總是要出去獨立生活的,一旦他們獨立生活了,卻什麼都不會,再一切從頭來學習是不是太晚一些了。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放任不管是不對的,而事無俱細全部代勞也是不可取的,在家長的指導下,孩子會做到穿衣吃飯會睡覺,何時起床,何時寫作業一系列的生活,要讓孩子學會與同學小夥伴搞好關係,與外人做一般性的交流等等一些最基本的技能,對他未來有著極大的好處。孩子的成人後沒有理智,頭腦簡單,遇到問題不會思考解決辦法,遇到困難不知如何面對,都與家長的放任不管或是保護過度有極大的關係。所以為了孩子的明天家長們負起責任,在家長的指導下,讓孩子做些適當的力所能及的事吧!


愛笑的朋友_5555


是的。不能說是一種過錯吧,但至少對孩子是一種傷害。

一個家庭對孩子保護的太好,就會產生:

1、孩子沒有經歷過事情,成長會很慢,比同齡孩子顯得幼稚、不成熟;

2、孩子沒有經歷過挫折,抗挫能力會很差,遇到困難會不知所措,甚至自暴自棄;

3、孩子沒有自己去面對過很多事情,就會很不獨立,依賴性比較強;

4、走上社會之後,發現社會很多事情不像在家裡那樣,環境的變化讓孩子內心沒有安全感;

5、從小被家裡保護,沒有被拒絕過,會變得固執、任性,走上社會很難與人溝通;

6、長大之後,發現父母無法再對自己進行保護,會對父母產生責怪、憎恨;

7、因為從小在溫室內長大,無法理解別人的艱辛、苦難,不具有憐憫心、同理心;

8、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知道節儉,不懂得感恩,長大後會花錢大手大腳;

我是【葫蘆爸爸談育兒】 ——葫蘆爸爸:家庭教育指導師,少兒情商訓練師,少兒心理諮詢師,從事教育二十年,兩個娃的爹地。歡迎添加關注,共同探討育兒、家庭教育相關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