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 丐 皇 帝

从前,佛在世时,有一位辩意长者子,来到佛所,恭敬作礼后,合掌向佛说:「大德世尊,恳请慈悯,来到寒舍接受供养。」


世尊默然许可,辩意长者子欢喜礼拜而去,回到家中,就派人分头采买置办。


隔天,世尊和诸弟子们,来到辩意长者家,就座之后一片庄严和雅的气氛。辩意长者请他的父母及诸眷属到佛前,就分别供食布菜。在分食尚未妥当的时候,来了一位乞丐,他向座上每一位比丘行乞,由于佛尚未与大家一起咒愿失者,座中无人敢擅动食物,也就没有人敢分食物予这乞丐。他一一乞遍而了无所得,于是怀着瞋恚心离去,一路上恶念不断:这些沙门,看起来放逸愚惑,有什么道呢?我这么一个穷光蛋,向他们要一丁点的东西裹腹,竟没人肯施舍一点,一点慈悲心也没有,长老还供养他们这么好的食物,其不值得?哼!若有一天我当上了国王,决定用铁车轮,辗断这批人的头,说完这话,就去了。


在辩意长者家中佛陀咒愿完毕,又来了一位乞丐,也来乞食,座中人人都分他一些,这大大得了饭食,欢喜非常,想道:这些沙门多慈悲啊!怜悯我这么贫寒,施予我这么多食物够我饱食几天,其今人感激啊!长者能供养这大士,福德无量,如果有一天我当了国王,那一定要一天乃至七天来供养他们,果然这样,报不了今天解我饥渴的恩情哪!。


佛陀接受供养说法完毕,就回到精舍,佛难,从今以后,凡受供养,都要等咒愿完毕,用饭,于是这变成一个佛门的规定。


这两位乞丐,辗转乞食,来到另一个国度,各自在道旁找一块深草堆就躺下休息了。这国的国王忽然崩亡,没有人继嗣,国中的相师,精通相法,卜得谶书记载说「当有贫贱人,应得为王」于是百官大臣,千乘万骑,案行国界,寻找适合当即王的人。来到路旁,见一堆深草之上,有祥云覆盖,相师占卜,得到的占示是:「中有神人」,于是找到了乞儿,恰与谶上记载相应,堪足为王。一下子,群臣拜谒,口中称臣,让这乞丐惊愕非常:「我是最下等人,不是国王种姓!」群臣都说:这是上天感应,不是人力勉强得来的。立即为他香汤沐浴,穿上国工的衣服仪杖佩饰,一时之间,光采俨然,大家都称扬赞叹。


于是大队车马引导,回车返国,此时另一恶念乞儿,还在深草之中熟睡不觉,一下子被车轮辗断了头。而国王回到国中,谨慎行事,文时调桑,百姓称颂国王的威德。国王自己回想道:我本是个极贫贱的人,因何得为国王:且我当初行乞时,得蒙佛恩,多得饭食,那时曾发愿若得为国王,当供养七日,回报佛恩,如今当当要实行。


国王于是召集群臣,遥向舍卫国烧香作礼,并遣派使者礼请佛陀接寿供养。佛陀率领弟子们,来到国门,国王出迎,向佛作礼。入宫食讫,国王请世尊说明得作国君的原因。佛为大众解说因由,并说:「起了善念而得王位的,就是如今的国王,而那起了恶念的,不只是车轮辗头而已,死后入地狱,被狱中火车轮辗,倍劫才得如今国王广修供养,已超过本来的誓愿,世世将受福无穷啊!」这时国王及诸臣氏,闻经欢喜,都得须陀洹道。


善恶行为的感召,如响斯应,而善恶念头的感应,竟也如此的明速,若达鉴乎此,还能不戒慎于身口意的造作吗?

处处经说:「譬如大海中沙不能计知,如人所作善恶殃福前后所不复计,要在命尽,作恶逢恶处,作善逢善处,殃福皆预有处,亦预有父母兄弟妻子眷属等,得道便止,若不得道,便不断绝。」一期生命的总结,得宿生善恶业的总报,然而大果未成熟前,先有小的形状,举凡居处、境遇、眷属、朋友、乃至面貌气质,都有我们身、口、意业的映相,也一一随我们善恶净秽的造作而改变,知机其神乎!知机其神乎!

乞  丐  皇  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