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经济条件的情况下,你会把上小学的孩子送到国外读书吗?

致远一号


我一个邻居,初中就送孩子去英国了,,在国内都应该到了工作或上研究生的年龄了吧,他孩子“留学”回来,闲在家里,要么看见在遛狗,要么看到骑个摩托车进出,当然我们是不知道有没有在工作的,但是在外人看来他就是没有事干的那种人[捂脸],,,,,,所以,我是不可能送那么小的孩子出国“留学”的,当然凭自己本事考上麻省哈弗等这些世界名校我肯定是砸锅卖铁支持的,当然要在三观正的前提下才能出去,学成归来报效祖国显得有点大了,但必须得回来工作和生活。


一种云2


认为资本主义教育方式好就去国外

认为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孝道文化教育好就留在国内



西安新农民


不会,怕他忘了祖先,等他完全认知了祖国,可以去留学,但必须回来


用户7848212798045


你以为现在国内上学的学生,全部是因为没有钱去留学才留在国内上学的吗?


用户316001649415


不会去,以后都不会打算让孩子留学,没有意义,国内什么都不比他们差,真正有能力的孩子在国内一样混的很好,


单程旅行27266600


太小了,经济条件允许,大学送国外去。不过以前觉得国外好,疫情后,觉得还是我大中国好啊。国外,过一个语言关吧。


用户7269089882220


不会。就像我中了五百万,该怎么生活还怎么生活,该怎么消费还怎么消费。别说出国,就是住校我也不赞同。小学的孩子我还是觉得应该待在父母身边,让他们有满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以及最基本的认知和审美观。


我是白狐—小丁丁


有父母陪同一起生活可以 单独送去就算了


biang怎么打


不可能!国内就可以。


用户7973427846981


你好,谈谈我的看法。

如果经济允许,我也不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因为,我认为,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身边大概率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我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下:

1、应不应该

2、值不值得

应不应该

孩子成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家长的陪伴。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是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

如果把孩子送到国外,孩子所接触的人、受到的教育是我们家长所不能及时了解和干涉的。那么他的人格成长也很难保证是健康的、健全的。

作为一位老师,我不止一次的教到过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等特殊家庭的孩子。而这些孩子由于缺少了一部分的家庭关爱和教育,或多或少的存在各种心理上、性格上、人际交往上的缺陷。

有一个孩子,父母离异,自己被爸爸安排住在姑姑家。刚进初中时就开始谈恋爱,之后学习成绩慢慢下滑。在初二第一学期就从重点班掉落到普通班。这还不算,在之后的生活学习中,由于缺乏母爱且长时间得不到父亲的关心。性格上慢慢变得易怒、暴躁,不通情理,甚至一度离家出走。

有一个女生,父母离异,与母亲居住。同样的在学校不思进取、不听管教。由于缺乏父爱,不知自重。竟然在初二的时候就彻夜不归、留宿别人家。当然,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与上面两种情况不同,甚至可以说将孩子送到国外读书的家长其实是很爱孩子的。因为他的目的是想让孩子接受更加先进的教育,想让孩子在未来出人头地。但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其实两者并无本质区别。因为,两者导致的家庭教育的缺失是一样的。

另一方面,将孩子送到国外读书真的是爱孩子么?

我认为,这其实不是爱孩子。反过来,应该可以称得上是自私自利的体现。试想,哪个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舍得在孩子还未长大时就送到异国他乡,与家长相隔万里呢?而且,送孩子出去是为了让孩子长大以后更有能力,实际上是将孩子看成了一个“赚钱工具”或是“荣誉证书”,你说对不对?当然,这么多孩子出去肯定有学成归来且爱祖国爱家人的,但我觉得这个概率比较低。

值不值得

我们假设,孩子在外出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感受到家庭教育的缺失。同时也不会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影响自己个人品质的发展。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国外环境适不适合我们中国的孩子外出读书。

众所周知,欧美国家一向排华,认为中国人甚至黄种人是低等民族。

从这次的新冠疫情就可以看出,无论是正接受我国大量援助的意大利,还是我们一直不待见的美国。可以说每天都能看到当地居民排华、辱华的新闻。如果是我,我很担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的孩子会不会在长期的排挤和侮辱中健康成长

。另外,这种排华甚至会延伸到法律层面。前两年的章莹颖案,是多少人的共同努力和诉求才让美国人重视?在法律上都无法平等,你真的放心让孩子去那里读书么

另外,外国的教育真的比国内更优秀么?其实并不是的。

欧美国家的公办学校就是个阶级固化的工具而已。他们教育的办学宗旨可以去看一下——什么有一定生存能力、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等等。作为一名老师,我真想吐槽一句,就这也叫教育目标?这根本就是个托儿所好嘛。

欧美公办学校的教育水平良莠不齐,老师并不会对孩子要求特别严格。我们脑中所以为的那种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只存在于欧美国家的民办学校——精英学校当中。如果想要了解,可以去看一下这两部纪录片——《交换学校——阶级分化》,这部纪录片向你详细介绍了英国精英教育和公办教育的区别。另外,想要了解中式教育和英式教育之间的对比的,可以看看《中国教师在英国》我认为大规模普适性教育,还是我们中式教育更有优势——尽管它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

补充一句,就是英国的精英教育似乎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完美。

我曾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帖子。帖主是《交换学校——阶级分化》中的那个精英小孩的同学。她在帖子中更详细地介绍了那所私立学校的具体情况。具体的在这里我不详述,有一个细节我记忆深刻。据她描述,纪录片中尽显英国精英形象的小绅士,在真实生活中其实非常放荡,有一晚在学校大堂里和另一位女生“为爱鼓掌”,恰巧被帖主撞见。而且帖主说他不止一次看到过那个小“绅士”有类似的行为。

抛开这些因素不谈,还需考虑的就是。从小就送到国外读书的孩子,在接受了完全西化的教育后。能否形成我们中华民族所特别强调的敬老爱老的文化习俗呢?要知道很多外国人是没有很浓厚的家庭观念的。经常会出现:和爸妈相隔两地,然后好几年不怎么联系的情况。在这种大环境下,你所“投资”的孩子,在学成之后可能并不会特别地“待见”你。这不是不可能的事

再有,从国家角度上讲。这些从小就在国外接受西方教育的孩子,很可能会弱化对国家的概念。没有了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又怎么期待他们为国效力呢?

所以,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不赞成让孩子那么小就出过学习。但是我支持孩子成年后到国外留学。因为那个时候已经过了必须由家长陪伴成长的时间,同时孩子的思想观念也已经基本形成。这种情况下,出国留学应该就是真正去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了。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请批评指正。谢谢!

不知不觉打了那么多字,看过的朋友点个赞吧。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不妨关注并转发,让更多人看到。谢谢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