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安家》为什么会被人民日报点名?

90后电影爱好者


我不是黑谁。我亲身经历,买二手房找我们这里的中介,他们三十多万收购的房子。卖给我们就七十多万。他们找别的店同事假扮房东。更让我意外的是只要挨着一个小学或者中学,不管是不是什么样的学校都能被他们以学区房的噱头炒的翻一翻价钱。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三线城市。坐标hhht


别瞎闹成么


这个被点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要拿出一个典型,来杀鸡儆猴,像这种严重脱离现实的鸡汤式电视剧毒害了太多人,什么诗与远方,什么穿制服是遭人排挤的行为,这在当前社会价值观很不合理,很多年轻人干工作不能脚踏实地天天白日做梦要么就是潜规则,最后职场潜规则成了流行,还有很多单位的员工当个市场经理就可以不穿工装,成了一种特权的代表,特权思想开始在职场蔓延,这是严重的社会思想氛围价值观导向问题!


儒释道文化的经济社会


现在的电视剧能找出几个是真正从生活中来的么?胡编乱造、胡说八道、胡作非为,说句毫不夸张的话,长此以往,我们全社会,特别是孩童,天天赖以陪伴的文艺作品,将会彻底消除我们极力维护的优秀传统和坚持中国特色的思想路线,莫等闲,从现在抓起已够迟的了!


醉翁亭畔人


你说的是好还是坏呢?

https://m.toutiaocdn.com/item/6802217047771054596/?app=news_article×tamp=1584541205&req_id=20200318222005010026077205101F827C&group_id=6802217047771054596

这里写着我的看法!挺懒的不愿意再打字,愿意的话可以看看!

虽然演的不错,但是还是陷入中国伦理家庭剧的怪圈了,不能自拔!

剧情老套,没有新意,全靠着一集接着一集的配角撑起来这部戏!看看配角的阵容,哪一个都是电视上经常出现的人物!





蓝色海豚影视剧剪辑


3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演技派救不了悬浮剧》的文章,对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安家》和《完美关系》作出评价,称它们是“悬浮剧”,脱离现实。

剧中开始门店可以有双店长,上班不穿制服,鄙视穿制服的都是野鸡店,而且大家上班第一件事,竟然是在店长的尤克里里的弹奏下,声情并茂地来个大合唱。生活中真实的房产中介,是不是羡慕了呢?

《安家》在剧本开始便将职场矛盾展现的十分露骨,男主徐文昌将早会搞成早晨的演唱会,身为店主的房似锦却翘起员工的单,万年不开单的朱闪闪也被门店奉为“吉祥物”,这些无语的职场剧情,让许多刚步入社会的人难以恭维,虽职场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难免会有,但也不能过于脱离现实。

下面举例说明:

第一,剧中海清饰演的宫医生,是个万年难搞的客户,连南北通透的房子都看不上,看上了一套十年卖不出去的跑道房,其中房似锦竟然还有权利将代售的毛坯房,装修成了精装房,最后当下就拍板买下来,因为被阁楼可以看星星,坐在家里就能拥有诗与远方。

第二,小土豪黄老板,来找中介,特别要求要买一套凶宅,被房似锦接待,随后,凶宅也很快也很快售卖给这位迷信风水大师的土豪老板,他只看了一眼,当场就拍板买单了。

第三,有一个客户叫阚文涛,这位阚老板财大气粗,给自己在外面的小三知否小姐送了一栋房子。阚老板的妻子阚太太得知这件事情后,就要和知否打官司要回房子。其实按理说房产中介把房子卖出去后,后续发展也不用管了,管你是送人还是买卖,和中介都什么关系。房似锦和徐姑姑居然跑来劝说知否小姐把阚老板送的房子还回去,中介是不是管太多了,别人打不打官司关中介什么事。

不过《安家》这部戏虽然槽点多,但也不得不说很多剧情也是非常合理的,等客户到半夜,被客户骂,跳单,一些刁难不讲理的客户等等还是很贴近现实的。还是希望《安家》不会对大家产生对行业的理解误差,影响大众的价值观,毕竟这只是电视剧情。





瓜子姐姐看剧


这个太现实了?挺好的,疫情期间,多少人连个窝都没有,高房价让人无可奈何,高生活成本让人不敢在城里继续,高医疗让人不敢生病,高教育投资不敢让人生二胎,,只能回农村建设农村家乡。主要批评是因为这些演员收入太高了,有这些钱可以投资到百姓医疗上去,投资到教育上区,普度大众,比富一个演员强,演员国家有难了,演员跑国外去了,国外疫情加重有跑回来。太可气


宝爸带娃中


有的电视剧连男同胞都打口红,有很多剧情看电视的人都晓得下面的台词是什么,千遍一律


烟溪刘先华


安家被点名只是不符合国家的和谐社会。和睦家庭的方针


隔壁邻居好老刘


即便是好的电视剧,也赶不上前些年了


在一起64185


新铁道游击队:什么?我听不懂人民日报你在说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