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達多情大才子蘇軾【原創】

一提到蘇軾,我們自然會想到芳香四溢的“東坡肘子”。我們很難想象,這樣的一個人,竟是仕途屢遭不順之人。

曠達多情大才子蘇軾【原創】

蘇軾二十一歲就名揚文壇,得到歐陽修的賞識,然而他的仕途是坎坷的。他僅做了三四年的京官,其餘都在被貶的路上。他曾經寫了一首自嘲詩,《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蘇軾初次被貶,因“烏臺新案”,他做了新舊黨派爭鬥的犧牲品,幾次命懸一線,險被斬頭。後來出獄,他主動請求調任黃州。朝庭給他分配了一個虛職,黃州團練副使。本來才華橫溢的他,人至中年,卻遭逢官場突變,何況他又剛經歷喪妻之痛。妻子王弗跟他情深意篤,然而命運不可捉摸,二十七歲的王弗中途棄他而去,長眠在短松岡上。對蘇軾來說,這無疑是雙重打擊!十年後的蘇軾,仍深切的思念王弗,寫下了感人肺腑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曠達多情大才子蘇軾【原創】

就是在這樣的境況下,蘇軾攜帶王弗的堂妹王閏之,來到黃州。在這裡,他們過上了自耕自足的生活。即使這樣,陷入政治漩渦的蘇軾,內心是苦悶的,平生抱負無法得到施展。到黃州赴任後,他常到古赤壁遊玩,借赤壁山山水水,排遣內心的鬱悶。在古赤壁上,他迎風而立,想到了曹操、周瑜、諸葛孔明、劉備等等歷史人物,曾在這裡一決高下,也想到自己有才華而無處施展的艱難處境,從而留下“兩賦一詞”的千古名作。蘇軾在黃州的生活是艱辛的,但他濟世之志始終懷揣於心,他的內心偶爾也是曠達的,詞作《定風波》就是很好的見證。“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從這詞句中,我彷彿看見東坡先生信步走在仕途的風雨中。

曠達多情大才子蘇軾【原創】

蘇軾第二次被貶惠州,還是因朝庭變法所累。這時的蘇軾已度過了幾年貶謫生活,面對再次被貶,內心不再像初貶時那樣茫茫所失,沉重鬱悶,反而怡然自樂。因為他到惠州時,剛好是深秋時節,樹葉黃紅,色彩斑斕,遍佈山野。荔枝樹上結滿累累果實,紅豔奪目。我們都知道,楊貴妃曾經為了吃荔枝,累死很多人,跑死很多馬。杜牧在《過華清宮》中,也用“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批判唐玄宗和楊貴妃驕奢淫逸的生活。可見,荔枝在當時是名貴的水果,並且由來已久。而對於喜愛美食的蘇軾來說,有遍山的荔枝可吃,何嘗又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呢?他曾寫下詩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此時,蘇軾已將自己置身山林,忘記了官場上的恩恩怨怨。

曠達多情大才子蘇軾【原創】

蘇軾人生最後一次被貶,那年他已六十二歲,被流放到荒涼之地儋州,今海南島。還是因為新舊黨派之爭。垂垂暮年的蘇軾來到這裡,僅攜幼子蘇過陪伴他。與他相濡以沫的第二任妻子早已離世,就連他視為知己的王朝雲,也在他被貶惠州時,染上瘟疫棄他而去。而蘇軾的適應能力特強,他把儋州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寫下“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的詩句。蘇軾從此成了荒涼之地儋州文化的開拓者,播種人。現在,海南島儋州還流傳東坡田、東坡井、東坡村、東坡路等等,表達了人們對他的緬懷之情。

曠達多情大才子蘇軾【原創】

蘇軾的一生是不幸的,他的濟世之志終是一場空,他經天緯地的才華也無法得到施展。“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成了他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然而,蘇軾又是幸運的,正是人生的三起三落磨礪了他,他的詩詞、繪畫、佛釋道的研究才會漸入佳境,最終登上了中國文化的巔峰,成為照耀古今文壇的璀璨明珠,這是何其有幸!蘇軾一生用行動告訴我們,“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也許這就是我們需要學習的蘇軾精神!

曠達多情大才子蘇軾【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