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完日本都是豬的神社,我想起中國的傳說:龍真是豬變的?

每一次去日本逛神社,都讓人感嘆日本人腦洞的神奇。因為相信萬物有靈萬物皆可拜,所以供奉的可以是天皇可以是學神怨靈,但是如果看到了兔子和狐狸,也沒有什麼好稀奇的。但在京都二次逛建仁寺,看到野豬登上神壇,身姿挺拔驕傲成了神社主角,還是沒忍住腹誹:這次到底是在搞什麼?


逛完日本都是豬的神社,我想起中國的傳說:龍真是豬變的?


騎豬的神仙和管討債的小豬

這個地方叫做摩利支天尊禪居庵,第一次來的時候,直奔著建仁寺本堂去了,這次特意找過來,才發現它在建仁寺的一角。


逛完日本都是豬的神社,我想起中國的傳說:龍真是豬變的?


守門的豬豬是石頭做的,挺著大肚皮雄赳赳氣昂昂,;走進內部,神社兩側是豬護法,毫不吝嗇地展露出獠牙;搭在亭子裡的那一座,最為有人氣,旁邊圍了一群粉嫩嫩的小豬籤。


逛完日本都是豬的神社,我想起中國的傳說:龍真是豬變的?


小豬能夠封神,因為它是摩利支天尊的坐騎。第一次聽的時候,覺得這神仙怕是不怎麼靠譜,挑個麒麟老虎甚至飛龍多威風啊,怎麼就選了豬呢?難道他和哪吒裡騎豬出場的太乙真人一樣,扮演的是搞笑擔當?摩利支天尊的故事和中國有關,傳言元代時期,他騎豬而來,動員中國的禪師去日本弘揚佛法。禪師便用泥土做了一尊佛像,隨身攜帶,去日本的途中遇到風浪,抱住佛像得以安全抵達,倒也像是真應了天尊要保佑他的承諾。後來這位中國的禪師圓寂在建仁寺禪居庵,就有了供奉豬豬的傳統。


逛完日本都是豬的神社,我想起中國的傳說:龍真是豬變的?


相比其它人氣鼎盛的神社,這邊很是冷清,全程只看到兩三個歐美人。日本人如果丟了東西,多會來這裡拜一拜,傳言小豬就是專門負責這一卦的——幫忙討回欠款和找丟失的東西。這邊的御守有著護身的功效,很多人也會來這裡求個開運;看來無論是在中國還是日本,圓滾滾的小豬,都是福氣的象徵。


雙龍圖,龍有一副豬鼻孔

本來在這裡走一圈就要走了,但是建仁寺的秋色很是迷人,建仁寺是京都寺廟裡和中國淵源極深的,唐風氣韻十足。走到本堂,發現寫著“雙龍圖開放”的字樣。上一次來建仁寺,就是為了雙龍圖:雙龍繪於天花板上,抬頭仰望之時,彷彿風雨欲來。雙龍由日本畫師海北友松所繪,用的正是中國宋元畫技法。


逛完日本都是豬的神社,我想起中國的傳說:龍真是豬變的?


第一次看雙龍圖時,只是折服於它的氣勢,這次卻覺得不對勁,這龍怎麼長了一副豬鼻孔?難道是看了太多野豬,看什麼都像豬。拿出一些龍的圖案對比,這雙龍鼻孔格外大,還畫著兩個大孔,像是生怕人認不出來。恰好那段時期剛去過中國國家博物館,記得中國第一龍,就是以一副豬鼻孔出名。


逛完日本都是豬的神社,我想起中國的傳說:龍真是豬變的?


按圖索驥,還真找到了豬變龍的傳說,正是中國歷史上記載的。龍在中國傳說裡,本就是多種動物的混合體,傳說最多的,就是龍是蛇變的。但這豬和龍的體型差別這麼大,一時半會還真聯繫不起來。最早的豬型原龍出土於內蒙古,距今超過六千年,豬龍紋的表現就是,龍的頭部“吻長伸、牙翹起”,酷似野豬。有專家認為,龍正是以豬為原型的神話動物,至於身體修長,那是古人關於原始生物胚胎的幻想。


逛完日本都是豬的神社,我想起中國的傳說:龍真是豬變的?


查到這裡,突然覺得摩利支天尊也許並不糊塗,人家的坐騎威風著呢,特別是發現下一條,其實雷公最早的原型也是豬。古書中有“雷公豕首麟身”的記載,就是雷公最早長了野豬的腦袋,才不是現在這樣尖嘴猴腮。碰巧的是,建仁寺恰好也有一副風雷神圖。


風雷神,雷神也和豬有關?

建仁寺這一幅風雷神圖是俵屋宗達的複製作品,正品收藏於博物館。俵屋宗達的畫風大膽豪放,上面的風雷神身姿活躍,隱隱要從畫面上飛出來。風雷神在日本很有地位,東京最古老的寺廟淺草寺有個景點叫雷門,正是風雷神鎮守,有著穿過雷門就能風調雨順逢凶化吉的傳說。日本風雷神的形象不少,但俵屋宗達所畫的,是後期露臉率最高的:不光在日本交通卡上出現,在日本動畫裡提到風雷神,也是拿這一組形象出現。


逛完日本都是豬的神社,我想起中國的傳說:龍真是豬變的?


如果仔細看,會發現雷神的鼻孔也很大,就像是從野豬身上移植過來的。日本關於風雷神的想象,起源自唐朝文化輸入。如此看來,這些巧合並不是無心之舉,而是複製了唐朝時期的文化。雷公負責的工作,和負責下雨的龍王,好像重合度也是很高?《山海經》中說,龍是雷電的化身。


逛完日本都是豬的神社,我想起中國的傳說:龍真是豬變的?


不管如何,龍呀豬呀雷公呀,總有扯不開的淵源,也許它們本是一體呢?豬在神仙界的地位排名可能並不低,龍王也許都要叫它一聲祖宗;豬的形象出現滑坡,就要怪蠢笨的豬八戒,直接從威風風的天蓬元帥,墜落人間,把豬神的形象敗得一乾二淨。


以上觀點純屬猜測,豬神沒有給我廣告費,龍王看見別生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