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十二歲的男孩,讓喜歡包辦的父母陷入沉思

今天看到一份報道,有個12歲的中國男孩,獨自一個人從西班牙乘坐20多個小時的飛機飛回來,這期間,一個人獨自搞定登記,申報、檢測、核驗等繁多的程序,這20多個小時,他把自己包裹的很嚴實,當醫護人員發現他時,他已經臨近脫水狀態,眼窩有點凹陷。


這個十二歲的男孩,讓喜歡包辦的父母陷入沉思


這個十二歲的男孩,讓喜歡包辦的父母陷入沉思


有很多12歲的男孩,也還在父母跟前撒嬌的年齡,獨立,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可能稍微有些困難,早上起床,需要父母找好衣服,學習用品需要父母幫著整理,學習規劃需要父母幫助,更別提平時拎書包,為自己準備衣服,做點家務這些事情。

專家說的好,孩子的問題都應該源於父母的問題,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行,而是父母習慣剝奪孩子發展的機會,鞋帶不會,媽媽上前,拎東西太累,父母上前,其實我們作為父母,是意識到這樣包辦代替不好,但是,總是因為嫌棄孩子太慢,而自己代做,因為擔心“上學要遲到了”“上班要遲到了”,其實還是考慮父母自己。

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我們究竟錯過了什麼?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尤其是面對初中生的叛逆,家長真的是什麼心情都有,可是,真的怪孩子嗎?

有一首詩寫的特別好《陪蝸牛散步》,教育孩子的過程其實就是陪蝸牛散步的過程,孩子的慢傻呆萌正是他們的年齡特點,我們都是過來人,怎麼就不能遷就一下理解一下呢。

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來吧。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和獨立意識。

(一)收拾好自己的學習用品

有條理的人生永遠是不急不躁的,生活有條理,東西不亂放,會讓做事效率提高,心情愉悅,一張乾淨整潔的書桌會讓孩子愛上學習,相反,一間亂糟糟的屋子,讓孩子無從下手,更別提安心學習了,看到視頻裡有些寶媽曬孩子愛看電視不愛寫作業的視頻,屋子裡亂糟糟的,吃完的碗還放在桌上,網友吐槽,這樣的環境真的很難讓孩子安心學習。所以,讓孩子自己動手學會收拾自己的房間,這樣的能力要趁早培養,“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二)整理好自己的用品

讓孩子學會每天抽出幾分鐘整理自己用品的習慣,有這樣的習慣,東西不亂放,也不用花大量的時間去找東西,其實是高效做事的方法之一,從小鍛鍊孩子收拾衣物,玩具的習慣,讓孩子獨立去處理自己的空間,甚至每天的穿衣搭配,這些小事情,其實不花多少時間,但是,在孩子未來的成長中,卻發揮大作用。一個人最起碼的能力就是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三)獨自一人出行的能力

在著名的家教專家蔡笑晚家,只要是孩子去過一次的地方,第二次去必定讓孩子做導遊,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擔心孩子的安全,卻失去了很多讓孩子鍛鍊的機會,比如說,獨自去買一次菜,獨自去上學,或者獨自跟團去旅遊。

(四)帶自己的孩子出去參加社會實踐

孩子的獨立不僅僅現在在家做家務上,還表現在他們遇到在外面遇到意外的事如何處理上。針對這點,我們就要帶著自己的孩子多多參加一些生活的實踐,比如購物、做義工等,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一些難題,我們要把自己的孩子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一起商量決策。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會有了主人翁的感覺,他們會想辦法如何處理自己的爸爸媽媽所遇到的問題,這樣更有助於培養他們的強烈的責任心,將來當他們自己遇到事情的時候也不會慌張失措,而會首先第一點去冷靜思考、想辦法。

其實,生活中處處可以讓孩子鍛鍊獨立能力,只是我們總是忽視了孩子能力的鍛鍊,或者剝奪了這種機會,那麼,看完本文,反思一下你有沒有此方面的問題,將發展權還給孩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